上了年紀,人體的機能逐漸變化
跌倒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那么
哪些藥物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風險?
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如何更好地防治跌倒呢?
中樞神經抑制藥物
包括鎮靜催眠藥、麻醉藥、鎮痛藥、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等,這類藥物可以使人鎮靜,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造成認知、平衡和活動度的下降從而引發跌倒。
這類藥物中有我們熟知的安定、佳靜安定、思諾思等安眠藥;有丙戊酸鈉、苯巴比妥等抗癲癇藥;還有瑞美隆、多塞平等抗抑郁藥。
特別是晚上服用安眠藥后很快就可以入睡,老年朋友服藥前必須先如廁,所有事情做完后坐位服藥,之后躺下,以免發生跌倒意外。
心血管藥,特別是降壓藥
老年人熟知的降壓藥有美卡素、安博維、絡活喜、波依定、科素亞等等,這類藥可以使血管緊張度降低,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從而造成頭暈、甚至體位性低血壓發生,使跌倒的風險增加。
所以口服降壓藥后我們一定要緩慢地改變體位,在起身或起床時動作要慢,不做快速起立動作,如果站立后出現頭暈的感覺,應該繼續臥床休息一會兒,沒有不舒服了才可以慢慢起床。
如果老年朋友還經常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來緩解心絞痛的話,那么您還需要注意:含服藥物時應盡量采取半臥位,這種姿勢利于心絞痛迅速緩解,又可避免因體位性低血壓而跌倒。
降糖藥
比如拜糖平、格華止、諾和龍等。降糖藥可以不同程度的影響人的意識、精神、視覺和平衡能力,服用過量或服藥后沒有及時進食還會出現危險的低血糖癥狀,使跌倒的風險增加。
所以降糖藥一定要按醫囑定時定量服用,服藥后也要及時進餐。順便再提醒老年朋友:糖尿病患者不可以空腹運動,這樣會大大增加低血糖的發生,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利尿藥
像呋塞米、螺內酯等。這類藥物在起利尿作用的同時,患者可因機體短時間內丟失大量體液和電解質,出現嗜睡、乏力、頭昏、站立行走不穩而跌倒。
長期服用利尿藥的老年朋友應定期去醫院檢測電解質,平日里也要關注有無多尿、少尿等異常情況發生,盡量使用坐廁,不要使用蹲廁,必要時有人陪護。
導瀉藥
常見的藥物有恒康正清、硫酸鎂、杜密克等。這類藥物可以使老年人多次起身解便,同時因體內電解質紊亂而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由于各種藥物副作用的累加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服用一種以上的藥物時就會增加跌倒的危險,所以我們要在醫生和藥劑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定期監測用藥后反應,避免由于藥物原因造成的跌倒。
做好“起床三部曲”
防治跌倒意外發生
睡醒后30秒再起床
起床后30秒再站立
站立后30s再行走
這3個30秒
可以大大降低跌倒意外的發生
撰文:沈瑩 瞿志慧
編輯:張子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