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西蒙·約翰遜與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羅賓遜三人共同獲得這一獎項,表彰其“對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繁榮的研究”。
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都是一個專注于數學運算、專業理論的獎,但今年的獲獎者略有點特別:他們研究了為什么一些國家富裕而另一些國家貧窮,通過科學分析認為,更自由、開放、包容的社會更有可能繁榮。反之,法治狀況較差和只專注于剝削民眾的制度不會帶來增長,甚至可能會讓一個國家逐漸走向衰敗。
請注意:這并不是意識形態方面的結論,它是科學。
在經濟學上,“制度經濟學”在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相當重要的門類。經濟學家們發現,經濟學不只跟經濟政策、市場機制等有關,它其實與現實的政治制度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
這三位研究者不僅不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相反,他們其實是在關注整個世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與不公,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的。只不過,他們用理論證明了法治、自由和開放導致富裕,相反則會導致貧窮。
阿西莫格魯與約翰遜曾合著《權力與進步:我們在技術與繁榮上的千年斗爭》。阿西莫格魯與羅賓遜曾合著《國家為什么會失敗》等3本書。
除了法治與自由開放的重要性之外,他們的研究成果還包括一個方面,就是包容性的制度和榨取型的制度。
什么是包容性的制度?他們是從殖民史的角度進行分析的。這里需要提一下,在歷史學和政治學的角度,“殖民”這個詞并不具有貶義,也不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它描述的只是一種政治經濟現象。
這三位研究者發現,一些殖民者在當地的目的,只是單純榨取那里的廉價勞動力,并不注重現代政治制度的建設。原因很諷刺:因為當地人口太多了,勞動力太容易被榨取了,所以殖民者就會變“懶”,只依靠竭澤而漁就能實現巨大利益。這是導致一些本來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的國家和地區,在殖民后走向貧窮的原因。
但是在另一種情形下,殖民地的人口較為稀少、資源稀缺,殖民者就會大量搬遷到那些地區,從而逐漸建立起包容性的制度,即不會拼命單向榨取被殖民者的勞動力,而是會通過包容性制度,讓他們逐漸成為擁有政治權利的公民,從而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在后者這種地區,會飛速建立起現代法治社會,建立自由市場機制,從而進一步刺激當地的經濟走向高度繁榮和國際化。這種模式在全世界塑造了一些眾所周知的發達國家(地區)。
但為什么前者的情形當中,殖民地反而越來越貧窮呢?因為殖民者相對當地人口來說,其數量較少,也就更傾向于壓榨當地的各種資源,形成一種榨取型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民眾很難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另外,這種制度下的階級地位分明,法律到了一定階級以上就不再生效,殖民者甚至還會為了方便攫取利益,故意建立不公平的體制,以維護統治集團的利益。這種不平等導致底層社會遲遲無法擁有公民權利,更是無法誕生真正的自由開放市場。
殖民史只是科學家們研究規律的一個切入點,真正的意義在于背后的經濟規律。
這三位經濟學家發現了一個規律:目的是剝削大眾所建立的制度,不利于長期經濟增長(短期不一定);具有自由經濟環境和法治基礎的制度則有利于長期經濟增長。
在獲獎者羅賓遜與阿西莫格魯共同出版的暢銷書《國家為什么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當中,強調了包容性政治和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該書內容描述了一種廣泛的規律:有些國家比其他國家富裕,與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影響密切相關。窮國之所以貧窮,天生的地理因素并非決定性原因,傳統文化桎梏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是因為糟糕的制度框架。
但這種制度框架的建立,通常不是因為執政者愚昧,反而是因為他們“絕頂聰明”——建立維護特權精英的制度,讓整個社會的利益為少數人服務。
繁榮富裕的根源也不是因為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而是制度,尤其是如何分配經濟發展成果的過程。在他們看來,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國家走向昌盛還是衰弱的根本因素。
這種制度有幾個常見的特征:
1、保護私有財產,建立權力邊界,讓權力無法隨意侵犯個人私產;
2、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沒有哪些公司在市場中把持著特權和特有的資源;
3、有一個統一的“游戲規則”,個人創業者能夠得到規則的保護,而不是只能靠圍著權力轉圈圈來獲取資源;
4、鼓勵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上的繁榮,以帶來整個社會的活力與創新能力;
5、促進公民權利的提升,讓公民有發言權,以便阻止特權基層的產生,讓公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決定社會前進的方向。
如果無法做到以上這些,國家很容易被極少數政商精英把持,很容易走向衰敗,只讓極少數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在一些短暫的時間段內,榨取型社會可能看起來有一些優勢,因為這種類型的社會背后往往有一個強力的政府,能讓資源快速匯聚、調配資源驅動發展,從而形成短期的繁榮現象,但這種模式往往不具備持續性。
從長期來看,包容型社會能讓社會持續地擁有發展潛力——因為擁有權利的民眾會不斷地從發展當中受益,就會更有條件和動力去創新和“做大蛋糕”,從而讓整個社會持續進步。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告訴我們:經濟學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關心經濟背后的制度,就是關心我們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