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編譯
導語: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其發展歷程復雜多變。但近年來,中美關系面臨新的挑戰。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中美兩國沖突日漸增加且雙邊關系不斷惡化。兩國的沖突也從最開始的貿易領域逐步擴大到科技、金融,甚至國家主權與安全領域。中美沖突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出現變化,中國被美國視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文章認為,美國對華戰略定位出現變化有五大因素推動,這些因素是美國對華的五大認知盲點,正是這五大盲點推向美國與中國沖突。而在當今時代,要想避免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陷入“大國政治的悲劇”漩渦,就必須審視并更正這五大盲點,調整美國對華錯誤認知,以此改善雙邊關系,促進中美兩國關系穩健長足發展。
本文編譯自《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網站評論文章,原標題為《五大盲點將美國推向與中國沖突》(The 5 major blind spots pushing the US into conflict with China),作者是梁君彥(Andrew Leung),曾任香港政府高級官員數十年,現為獨立中國戰略家。文章略有刪改,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思考,與公眾號立場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隨著中美緊張局勢的升級,下屆美國政府必須重新審視支撐美國政策的對華錯誤看法。由于美國眾議院支持一項價值16億美元的反華法案,中美兩國本就緊張的關系將變得更加糟糕。美國兩黨似乎已經達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共識,認為壯大發展的中國對美國的最大利益構成了所謂“生存威脅”,日漸增強的反華情緒也證明了美國民眾對此觀點的認同。
盡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反對中美兩國開戰的立場上達成了一致,但他們都不想在涉華議題上顯得軟弱。他們的對華政策實質相同,只是在細節上略有差別。撇開例外論或霸權自大不談,促使美國舉國上下敵視中國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盲點和錯誤敘事。要想避免美中關系徹底破裂,就必須更正這些盲點和誤區。
首先是美國所炮制的“民主與威權”二分法敘事。拋開美式民主并沒有為人民和國家帶來更好的生活這一事不談,選舉只是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據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艾什中心2020年發布的報告和愛德曼 2024年的“信任晴雨表”研究表明,中國的執政在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方面領先于許多國家,超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西方國家。
牛津大學福祉研究中心與總部位于華盛頓的跨國咨詢公司蓋洛普合作發布的《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中國在 2006-2023年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方面排名第六,超過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而美國在該報告中僅排名第120位。因此,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充其量也是有缺陷的。
▲ 美國民眾抗議國內人權問題。
其次,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兩國能夠本著“奧林匹克精神”進行良性競爭,對中美兩國都大有裨益。然而,在“非贏即輸”的零和思維驅使下,美國傾向于在各個層面上對中國大打出手,即使這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美國的做法是天價關稅和全球供應鏈的大規模轉移。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生產國,中國早已深深扎根于世界經濟之中。雖然許多產品和服務并不是由中國制造或提供,但它們在材料、礦產、零部件和物流方面仍與中國息息相關。
▲ 全球前十一大集裝箱港口中有七個位于中國,其中一個位于中國香港。
美國需要對在所有方面都想“成為第一”這種癡迷進行反思。美國已經在全球軍事影響力、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金融復雜程度、多種自然資源及其貨幣主導地位等方面遙遙領先,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也需要在消費品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在無國界的數字時代,“零和思維”在一個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逐漸增強的世界里行不通。地球之大,太平洋之廣,足以容下中美兩家。
第三,美國最崇尚的外交政策是拉攏盟友遏制中國,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然而,牢固的“聯盟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在一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里,許多國家都不想選邊站。例如,東盟十國希望同中美兩國都成為伙伴,因此,他們會更審慎地看待美國的涉華言論。
▲ 東盟多次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第四,美國一意孤行地認為未來臺海局勢會發生沖突,這導致美國發動了一系列所謂“軍事反制措施”。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立場,清晰表明了中國對和平統一的堅定信念。此外,兩岸在人員流動、經貿合作等方面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來自中國臺灣的演藝人員也多次登上中國大陸熒幕,兩岸教育交流日益熱絡,很多臺灣地區的年輕人也在更廣闊的大陸市場追求其人生夢想。
第五,有一種廣泛傳播但卻是錯誤的說法是,中國的所謂 “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幾乎沒有給私營企業留出發展空間。然而,據中國國務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民營經濟在過去10年里翻了兩番,為國家貢獻了超過50%的稅收、60%的國內生產總值、70%的技術創新、80%的城鎮就業和 90%的市場主體。最近召開的三中全會為下一個五年計劃(2026-2030 年)擘畫了藍圖,承諾為私營企業提供更多支持。因此,將中國經濟視為單一的“國家控制經濟”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無論是哈里斯還是特朗普入主白宮,新一屆美國政府都應該消除對于中國的誤解,以避免中美關系陷入潛在的大國“政治悲劇”。
編譯:曾玉婷
編務:劉怡德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