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志愿軍:存亡之戰”在熱映,很多讀者提了一些問題,正好書稿提交給了出版社在審稿,我有幾天空的時間;加上很久沒和大家聊天了,也甚是想念,借我自己的號,我們坐下來,擺個龍門陣。
電影我沒看過,自然沒資格評論。不過關于電影,我想說的是,電影就是電影,不要把電影當成真實歷史,或者因為電影的一些不符合史實的內容大肆攻擊,這是何必呢。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紀實作品也好,甚至很多紀錄片也好,都是文學作品,用史書的標準是要求,這不對路。這些東西,好看就行,好看就是唯一標準。就像孫悟空一樣,取材、改編的作品數不清,難道非要按照《西游記》原著去對照嗎?好看你就說好看,不好看你就說不好看,就這么簡單,多點寬容,挺好的。
至于因為電影的熱度,把一些假的東西進一步在網上擴散,這個時候就要講史書了。
假的東西傳的最厲害的呢,是所謂的“天女散花式打法,即把189師全師分配成200多個戰斗單位,逐步陣地死守”。我就兩個字:假的。
有讀者發給我詢問的一篇文章是這么寫的:
“網上熱度頗高的所謂天女散花式打法,即把189師全師分配成200多個戰斗單位,逐步陣地死守,聽起來似乎很神奇,也確實很有效,嚴重遲滯了美軍進攻速度。但大家想過沒有?既然這種辦法這么有效,為什么朝鮮戰場上再沒有復制過這種打法?
無他,這是一種自殺式防守,靠戰士們的血肉抵擋美軍炮火。
戰爭固然要死人,但任何戰斗計劃之制定,不能直接把犧牲人命作為戰斗方式。
打光也要守住陣地,可以當口號喊出來,可以當精神來秉持,但決不能公然出現在命令中。那樣將會使整個部隊失去凝聚力。189師用出這樣的戰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看起來和別的文章說法不一樣,實質上還是在說這是真實發生的真實歷史。
既然都知道“這是一種自殺式防守”,那么還在說“天女散花式打法”是真實歷史,豈不是把志愿軍當傻子看嗎?豈不是把傅崇碧、蔡長元、許誠當傻子看嗎?
以前在夜月山的那篇文章里,有個讀者問了個問題,問的好啊:美軍這樣的炮兵火力密度,陣地上的人是怎么活下來的?問的真好。
答案就是,大部分的人是活不下來的。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志愿軍的傷亡是怎么來的?絕大部分是美軍炮兵的殺傷,特別是陣地戰之前,這種殺傷比例高的可怕。
鄧華在《對美偽軍作戰經驗初步研究》中寫道:“敵炮兵對我危害最大,有些戰斗(如防御和白天進攻)的炮傷竟占80%。”66軍在第一次戰役的總結里說,槍彈傷只占1%,敵軍火炮造成的傷亡高達90%。
志愿軍在防御戰斗中為什么傷亡大?原因很簡單啊,待在陣地上,就成了美軍炮兵的固定目標。
美軍的炮兵有多厲害?德軍知道、日軍知道、蘇軍知道、朝鮮人民軍知道、志愿軍也知道。這五家都說,老美的炮兵啊,偵察手段多,反應速度快,射擊精度高。更何況美國人還有不計成本的飽和攻擊。范弗里特得意洋洋地說(大意):我們的偵察機一升空,德國人的炮兵立馬老實。后半句是,中國人卻敢和我們的炮兵對著轟,簡直不可思議。(陣地戰的時候)
志愿軍大量的傷亡就是這么來的,守在陣地上,美國人打固定靶。
傷亡這么來的,志愿軍自己知道不知道?第一次戰役的時候就知道了。既然如此,還一個師萬把人分成200多個單位,一個單位40、50人守一個小陣地,等著被美軍炮兵轟,是不是?
更不用說萬把人全部上陣地,就那點防御面積,陣地都擠不下啊。那不就和12軍在毛老谷一樣么,3個團擠在一起,一個個掩體擠得像集體宿舍的床位一樣,美軍炮兵一頓猛轟,1700人傷亡。
要表達鐵原阻擊戰的悲壯,是用造假出來的志愿軍的“愚昧”來表達嗎?志愿軍有這么蠢,那“兵力前輕后重”的機動防御原則是怎么總結出來的?
一說這種東西就來火,網上對志愿軍的各種意淫各種“威武”,其實表達出來的東西就是在說志愿軍蠢。真的草他大爺的。
志愿軍守住陣地向來是靠反擊,堅決而果敢的反擊,全世界的軍隊都是這么干的。不然“有失必反”怎么會是全世界軍隊防御時的通用原則呢?
許誠、蔡長元要是白白把部隊放陣地上給美國人轟,鄭維山第一個就沖過去,大頭巴掌就扇過去了。
同樣的,志愿軍的傷亡主要來自于敵軍火炮,志愿軍殺傷敵軍靠什么?當然也是炮兵啊,就步兵那點輕武器,還一個連一次防御戰斗消滅了兩百、三百甚至八百美軍,這不胡扯蛋么。
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輕武器加上手榴彈對美軍造成的陣亡占總數的34.7%(手榴彈0.5%),炮兵大約是57.1%,地雷、餌雷是4.4%,其他原因占3.7%;造成的負傷:輕武器是36%(手榴彈9%),炮兵是52.8%,地雷、餌雷是3.9%,其他原因7.5%。美軍自己的統計和志愿軍自己的統計是比較接近的。順便說一句,志愿軍用輕武器造成美軍那么大的傷亡,在現代戰爭中這種比例是罕見的,不僅僅是我軍突出近戰的原因,更多原因是因為志愿軍和敵軍有著大量的陣內戰斗,這種戰斗一旦讓志愿軍突入敵陣,美軍一個步兵連至少要傷亡50%以上,一場戰斗下來美軍一個步兵連傷亡70%、80%都是常見的。其實就是說,哪怕在陣地戰期間,志愿軍的炮兵大大加強,對美軍造成大量傷亡,步兵的陣內戰斗依然是殺傷美軍的重要手段。
對于戰爭的認識。一要有常識,二不能違背科學。軍事學就是一門科學,而且非常精細。我說句難聽點的話,網上的對志愿軍的那些意淫、吹捧都是低級紅,都是在抹黑志愿軍。自己蠢,不要把志愿軍當成和你一樣蠢,志愿軍像他們那些吃流量的自媒體那樣蠢,這場戰爭早輸了。
至于網上自媒體寫的文章,其實大家不用拿著文章問我靠譜不靠譜?隨便哪路“大神”,我一眼看下去,這種文章渾身都是錯誤。不管你們在B站看的也好,公眾號看的也好,網頁看的也好,管他有多大名氣多少粉絲,都一樣。特別是B站的長視頻,做的很用心,做的非常好。但是,第一個,那個不叫沙盤,就是個三維地圖,而且都看不清。第二個,那些不是歷史,只能說是宣傳片。你要把那些當成什么“沙盤上解說戰爭”,當成真實歷史看,我覺得還是算了,還是當消遣看比較合適。還有個問題都是同樣的,就是都是在過度神話志愿軍。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用人命堆出來的,是在一次一次戰役戰斗后不停的總結經驗教訓,志愿軍才一點一點在提高的。就像范弗里特說的,中國人哪來的勇氣和美軍炮兵對轟啊?從戰爭初期到陣地戰中后期,志愿軍炮兵技術的提高,簡直就是神話。美軍炮兵已經那么牛逼了,中蘇德日朝都贊不絕口,志愿軍用美軍七分之一的彈藥消耗量就可以打出美軍炮兵的作戰效果。所以,沒有最牛逼,只有更牛逼。你只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苦練技戰術,才能打贏美軍。在裝備、技術、戰術沒有得到質的飛躍前,志愿軍很難和美軍抗衡。
被網上吹的神乎其神的志愿軍步兵也是一樣的。在前期,志愿軍步兵已經非常牛逼了。但是到了后期,1953年的60軍可以把1950年的38、39、40軍打得哇哇叫。3年時間內,志愿軍步兵的200米真功夫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都是尊重戰爭客觀規律,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技戰術水平的成果。所以鄭維山可以牛逼哄哄的說,只要讓我的步兵突入敵陣,老子贏定了。華北部隊都可以這么牛哄哄的說。1950年的四野部隊真打不過1953年的華北部隊,訓練水平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
志愿軍是由弱到強,不斷在學習,不斷在提高,從尸山血海中一步步走出來的。那時的中國人牛逼的不行,但你不能把志愿軍還弱,打不過美國人的時候也胡亂吹捧,這是在扇你自己臉。
對志愿軍最起碼要有個基本的尊重,那就是實事求是,對不對呢?
有讀者問這些書哪些值得看,除了《決戰朝鮮》之外,其他都可以,雖然《四十七軍在朝鮮》很差,但47軍的書就這一本,所以只能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