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安眾多美食小吃的代表,發源于西安市鄠邑區(戶縣)的傳統小吃——秦鎮米皮一直是西安人和外地游客鐘愛的美味。
作為鄠邑區最東邊的一個街道,秦鎮又名秦渡街道,原名秦渡鎮,這里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盛產優質稻谷。
秦鎮出產的稻谷磨漿制成的米面皮子,以色白光潤、筋薄細軟、柔韌爽口而著稱,雖然地處關中地區的秦鎮,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后便不再種植水稻,但米皮的制作工藝卻流傳至今。
實際上,現如今提到西安的涼皮,已經不只有秦鎮米皮了,來自漢中的熱米皮和寶雞的岐山搟面皮,也早已在西安的餐飲上大行其道。
查詢某評網站可以得知,在西安市,和“秦鎮米皮”相關的餐飲商戶有1707個,和“漢中米皮”相關的餐飲商戶有5409個,和“搟面皮”相關的餐飲商戶有4194個。
也就是說,和“漢中米皮”、“寶雞搟面皮”相比,真正的西安涼皮“秦鎮米皮”的餐飲商戶數量遠不如前二者。
實際上,從涼皮這個細分的產業規模上看,秦鎮米皮也遠不如外來的漢中米皮和寶雞搟面皮。
2021年的數據顯示,漢中全市注冊面皮經營戶3000多戶,從業人員1.5萬人,店鋪和線上線下年銷售額達20億元。
而在寶雞岐山縣城里,大大小小的搟面皮攤位,就有1200多家,全國更有20多個省市開設著上千家連鎖店鋪。
更值得一提的是,寶雞岐山搟面皮早早就將搟面皮產業化,除了開設線下餐飲店鋪之外,線上方便即食產品的電商銷售,更成為搟面皮產業騰飛的關鍵。
2023年的數據顯示,岐山縣搟面皮日產總量最高達到85萬張,全年銷售總額14.51億元。培育了一批搟面皮龍頭企業,建成了二十多個具有影響力的線下門店,帶動3萬人就業。
而整個2023年,寶雞市搟面皮產業產值就已經達到了55.5億元,一碗均價5元的搟面皮成為岐山乃至寶雞人的致富產業。
2022年,寶雞搟面皮產業園多家企業相繼已經投產,培育孵化寶雞搟面皮龍頭企業20家。
漢中城固縣,也以漢中米皮為發展契機,做大做強面皮產業,投資2.5億元興建面積210畝的漢中面皮文化產業園,同時,面皮產業帶動縣內外就業創業3萬余人,縣內從事面皮行業商戶1000余戶。
和寶雞岐山縣、漢中城固縣的紅紅火火相比,秦鎮米皮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作坊狀態,并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
走訪秦鎮當地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個不大的集鎮上,光米皮店就有六七十家之多,除了每家名號不同之外,味道也不盡相同,整個街道環境鄉土氣息濃厚,經常被城里來的消費者吐槽。
據本地媒體陜西廣播電視臺的報道顯示:秦鎮米皮雖然也在秦鎮涼皮協會會長、秦鎮米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郭天祥等人的引領下,進行過標準化、品牌化及產業化等一系列嘗試,但如今看來,收效甚微。
如果沒有產業高層的集中引導和政策規劃,光靠企業和民間的力量,想要撐起像漢中米皮、岐山搟面皮這樣數十億元的規模、涉及幾萬就業人口的產業,顯然不太可能。
實際上,憑借西安龐大的旅游流量,秦鎮米皮這樣的本土地方小吃,有所作為的市場空間和潛力非常大,但最能代表西安涼皮的秦鎮米皮,只能在線下的餐飲店里品嘗,并沒有被全國更多的消費者所知曉,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圖片來源:陜西網、 陜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