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厭勝錢)在民俗中有多種作用,如寄托吉祥,解厄降福,辟邪化煞,除魔驅邪,保命護身,增強氣場、催發財氣、守護平安等。
花錢(厭勝錢)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人們喜歡將其佩戴在身上,既作為裝飾,又可以抵御不吉,保護自己平安健康。
1
一、什么是“花錢”(厭勝錢)?
花錢,也叫壓勝錢,厭勝錢,押勝錢。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并非流通幣。屬于民間一種用作祝福吉利或避邪辟災佩帶賞玩的古錢幣,中國民間也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花錢”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但不作流通使用。
1、花錢(厭勝錢)的起源介紹
“花錢”,即壓勝錢;起源于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禳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到了后來,厭勝錢所指的范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辟災、占卜、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鑄“花錢”。發展到后來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為紀念、厭勝、憑信、上梁、供養、博奕、吉語、成語、戲作等品類。
縱觀歷朝歷代的花錢(厭勝錢),各種書法、圖案內容,多是體現當時的禮俗時尚,因此花錢(厭勝錢)對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2、花錢(厭勝錢)的作用介紹
①避邪祈福,厭服邪魅,解厄降福,辟邪化煞
“厭勝”一詞指“以詛咒厭伏其人”,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也有“因誣言欲作盅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的記載。
厭勝就是方士們用咒語和象征性的物體幫助那些有求于他們的人來詛咒仇人、祈禱鬼神,制服被詛咒者的工具;厭勝錢則是人們據厭勝法的本義,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形制與流通貨幣相似的物品,供人佩帶賞玩,厭服邪魅,祈求吉祥。
②鎮宅祝壽,贊頌吉祥,上祝圣壽,下祈清泰
“厭勝”,亦稱“壓勝”,意為用咒詛制服人物鬼怪。錢以“厭勝”命名,是因古人篤信錢幣可以通神役鬼。從傳世實物和典籍記載看,中國古代的厭勝錢是一個品類繁多的大家族,從贊頌吉祥的“祝壽錢”、“洗兒錢”、“撒帳錢”,到厭魅解厄的“辟兵錢”、“神咒錢”、“八寶錢”、“山鬼錢”;從祈嗣求子的“男兒錢”、“女兒錢”、“秘戲錢”,到嬉戲娛樂的“棋錢”、“馬錢”、“燈謎錢”等等,幾乎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埋藏在護珠塔磚下的,則屬于“鎮宅錢”一類)
③民俗禮祭,保護棺墓,早期冥幣,鎮墓用作
考古資料表明,在原始公社時期的墓葬中,常有海貝的發現。這種海貝在人們生前便是具有驅邪避害意義的佩飾,死后以之入墓,繼續發揮制服“勝”的作用。這就是“厭勝”的本義。后來,海貝在以物易物的交換中,逐漸從象征財富的實物轉化成作為一般商品等價物的流通貨幣,則殉葬之貝在“厭勝”的同時,又具有了貨幣的功能,可供死者在冥間使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期的“冥幣”與“厭勝錢”是二位一體的,但從發展過程考察,仍有先后之別。此后,再分別流變為專供保護棺墓用的“鎮墓錢”和專供死者在冥間使用的陶質或泥質冥幣,即金屬貨幣的代替物。
照這樣觀點推論,厭勝錢起源于古人原始的死亡觀,產生的時間亦可追溯到更久以前。
2
二、什么是“山鬼花錢”?
?? 山鬼花錢是一種古代民俗錢幣,屬于道教的厭勝錢,也被稱為花錢(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并非流通幣;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但不作流通使用),山鬼花錢的名字來源于其上的符咒,這些符咒被誤解為“山鬼”二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山鬼花錢的稱呼。
山鬼花錢,供人佩帶賞玩,厭服邪魅,祈求吉祥。主要用于祈福禳災、保身平安、規避兇災,?化解不順等?。?
1、山鬼花錢的起源介紹
首先,山鬼花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名稱中的“山鬼”一詞最早出現在?屈原的《楚辭·九歌》中,代表山神,但未受天帝正式冊封,故有此稱。在古代民間,山鬼被視為正義的存在,能夠斬妖除魔,保一方平安。
其次,山鬼花錢的制作工藝多為民間私自鑄造,因此其材質和流通幣比起來大都顯得比較粗糙。其樣式和流通的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取天圓地方之意(除方穿以外,其中也不乏有圓穿的式樣)。有些山鬼花錢還采用了手雕工藝,如明代鑄“山鬼八卦四蝠”手雕花錢,字體深竣,筆畫剛勁清晰,銅質優良,做工細膩。
2、山鬼花錢的作用介紹
山鬼花錢在民俗中有多種作用,如寄托吉祥,解厄降福,辟邪化煞,除魔驅邪,保命護身,增強氣場、催發財氣、守護平安等。它最初不是用于流通,而是由道士在做功課時使用,后來逐漸流傳至民間,成為一種常見的配飾。人們喜歡將其佩戴在帽子、腰帶上,既作為裝飾,又可以抵御不吉,保護自己平安健康。
山鬼花錢不僅具有裝飾性,更是古人們祈求平安、寄托美好希望的一種飾品。其字面意思和背后的象征意義都非常豐富,如“雷霆雷霆殺鬼降精、斬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等二十七個字,按照道教說法,具有強大的辟邪驅鬼力量。
綜上所述,山鬼錢作為道教厭勝錢的一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種吉祥寓意。在佩戴和使用時,需要注意其適用人群和佩戴方法,以充分發揮其效果。
3、山鬼花錢的內容版式
山鬼花錢內容簡潔、內涵豐富,功能明確、版式多彩。其符咒的內容萬變不離其宗:永保神清。其涉及的人物基本都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太上老君,玄武,大真人,劉海,鐘馗,山鬼,雷公,律令等,形成了山鬼人物譜。有人物形象出現的有:太上老君,玄武,劉海,鐘馗等。人物中首推太上老君,其號令諸神、敕令眾仙、施發符咒,為消滅妨礙人們神清的鬼精妖邪布下天羅地網,永保人間康寧太平。
(山鬼花錢的正面圖案多為八卦圖案,八卦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辟邪驅鬼、保平安的寓意。)
山鬼花錢的背面圖案則是鑄造的帶有字的一面,字面中間豎著有二十七個字:“雷霆雷霆殺鬼降精、斬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這些字按照道教說法具有強大的辟邪驅鬼力量。在山鬼花錢里,除了符咒尊奉太上老君之外,還鑄造了太上老君的形象:老君煉丹,老君傳道等。此外,還有些山鬼花錢的背面圖案會加入其他元素,如寶劍、丹爐、道士、蝙蝠、長短掛等,寓意吉祥。
3
三、歷代花錢(厭勝錢)發展歷史
1、漢至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的厭勝錢,主要是鑄造當代或前代的行用錢背加日、月、星、龜蛇、寶劍圖案或人物故事、生肖等。常見的如“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萬國”、“常平五銖”等一類的錢文圖案。
2、唐宋時期(含遼)
這一時期的厭勝錢,以鏤空花草、蟲、魚、蜂、蝶、龍、鳳、麟、獅、鹿、馬、人物故事為主調。這類鏤空錢多數起裝飾作用,如服飾、馬具、簾帳等等,龍、鳳、麟、獅等錢也寓意吉祥、太平之意。這時期的吉語錢多見有“上上大吉”、“龜鶴齊壽”、“長命富貴”、“宜爾子孫”等等,以及背鑄各種圖案的當代或前代年號錢,反映道教內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錢。“福德長壽”、“千秋萬歲”等自北朝末至遼、金、元各代均有鑄造。而酒令詩牌、選仙錢、打馬格錢、棋錢等游戲博弈品,也主要產生于這個時期。
3、金元時期
金元將本民族淳樸、渾厚的文化藝術與漢族禮法風俗相融合,在厭勝錢方面承襲唐、宋以來的風格,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金元民俗錢藝術。
華夏民族善于象征、影射、暗示、諧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的習俗,也被金元少數民族借鑒和效仿。如以龍象征皇帝,以鳳象征皇后,以虎、獅象征大臣,以松鶴象征長壽,以棗、雞、蝠等形象諧早、吉、福等音。
這一時期的厭勝錢,以實體類為主,且較唐宋時期更加豐富。圖案多為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寶劍、天師打鬼、老子授經、四靈、狗、馬等。文字吉語錢為年號錢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寶、泰和重寶、大元通寶等,成為形式多樣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廟宇錢和供養錢也是這個時期的一大特色,一般是特鑄帶有皇帝年號的小型錢,或鑄年份、或鑄具體供養的神佛和廟宇。材質以青銅為主。鏤空錢減少,且圖案與唐宋時期同類錢沒有大的區別。
4、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為中國鑄造厭勝錢的鼎盛時期,數量之巨、種類之多,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而且厭勝錢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鑄錢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民間鑄造厭勝錢可能已成為專門行業,厭勝錢也已有專門市場,人們可根據不同的用途,隨時到作坊或鑄錢局去選購,厭勝錢的使用已成為民間往來活動的一項內容。
這一時期鏤空錢很少見,只有少數黃銅質雙龍錢和花草文錢,形制較唐宋時期的略厚,邊郭較寬。實體類錢種數大大超過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語、生肖八卦、龍鳳、秘戲類錢。一體之間,文圖并茂,以圓形、圓穿為主,方穿次之,并有大量帶錢冠者。詩牌、仙錢、酒令錢、打馬格錢、棋錢多仿宋元時物。自康熙以后,面鑄年號背鑄圖案的大錢漸多起來。一些經典語句鑄在上面,作為銘詞勉語。圖案多樣,內涵豐富,除以前歷代所用圖案外,又將寶物、書畫、植物、水果、樂器等鑄于錢上,鑄造極精,大小懸殊,直徑在1—12厘米之間。
明清時期的厭勝錢,材質主要是黃銅,青銅質的極少,還有部分金、銀、鐵、鉛質者,金銀錢是以薄片鏨刻,有的填琺瑯彩。清代厭勝錢的種類、花式、構圖、作工都達到了厭勝錢的藝術高峰。
此外,在厭勝錢上也可看到少數民族文字,如契丹大字、八思巴文、滿文、藏文,以及梵文、符咒文等,成為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文字的實物資料。
作為非正用品的厭勝錢,雖不是通用貨幣(有時也被參雜在流通錢幣中使用),但其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其文字與圖案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歷史、地理、宗教、神話、風俗、民情、文化、娛樂、書法、美術、工藝制作等各個方面,因此,是一項值得發掘研究的課題。
4
四、花錢(厭勝錢)的種類和特征
花錢(厭勝錢)的種類繁多,表象內容從贊美吉祥到附庸風雅、從婚喪嫁娶到誕辰祝壽、從辟邪除惡到因果報應、從佛教經文到道教符咒、從飛禽走獸到神仙鬼怪、從花草樹木到亭臺樓閣、從歷史故事到詩詞曲賦等等。
可以說,花錢(厭勝錢)的表象內容幾乎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內容豐富多彩,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1、花錢(厭勝錢)的種類劃分
按照厭勝錢的制作工藝,我們將其劃分為兩大種類,即鏤空品和實體品。
①鏤空品
鏤空品厭勝錢始鑄于漢代,形制以圓穿圓孔形為主,鑄工十分精美,紋飾以植物、動物、人物為主題,紋飾變化豐富多彩,極具觀賞性。這類錢的圖案紋飾多飾以花草,所以又稱此類錢為“鏤花錢”和“通花錢”。
1、動物類鏤空錢:紋飾以深受人們喜愛的龍鳳圖案為主,此外還有魚、麒麟、鹿、鶴等。
2、人物類鏤空錢:紋飾常以漁獵、耕作為體裁,繼承了漢代畫像磚上以漁獵、耕作為體裁的遺風,再現當時生活勞作場景。
3、植物類鏤空錢:紋飾常以蔓草、桃花、牡丹等為主要題材,裝飾風格生動巧妙、寓意深遠,如實地反映了民間藝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遐想。
②實體品
1、錢文品:錢文品正面有歷代正式流通錢幣上的紀重、紀值、紀年號、紀國號等鑄幣銘文,背面為各種類型的紋飾和圖案龍、龜、蛇、七星、寶劍、僧人等,形制古雅。
2、吉語品:吉語錢是指鑄有“吉利祝詞”的非流通錢幣。錢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語匯。因民間有寄托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兆吉習慣,所以又稱此類錢幣為“口彩錢”。官鑄、民鑄均可見,是厭勝錢幣中鑄量最大、版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品種之一,且廣泛流傳于世。吉語錢多用于社會交往,傳遞感情,表達寄托吉祥,除兇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吉語品厭勝錢因為種類繁多,按照表現的內容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祝壽類:如福壽康寧、天下太平、天子萬年等。
仕途類:如指日高升、萬里封侯等。
科舉類:如五子登科、狀元及第、連中三元等。
生意類:如日入千金、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
贊美類:如川流不息、龍鳳呈祥等。
這些吉語記錄了歷代百姓固有的生存意識和信仰崇拜,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現象和自身命運的探索,寄托了龍的子孫們的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
③生肖品
生肖花錢正面是十二動物生肖圖案、名稱,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為八卦、星官、吉語等相襯。有的一個生肖為一枚,十二枚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鑄于同一枚錢上。生肖品花錢內容豐富,形體大小有別,圖形惟妙惟肖。
現今一般認為生肖錢始鑄于宋朝,以后歷朝歷代均大量鑄造,尤以清末民國初年為盛。
十二生肖錢,是先人們對大自然與人類關系的一種理解,生肖錢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的一種愿望。
④八卦品
八卦錢面為八卦符,兼書卦文,背多為咒語,也有背飾為神話圖案(如山鬼花錢)。另外,有的八卦錢的上郭附卷云紋或蝙蝠紋掛扣供戴,寓福從天降。
八卦錢主要用于鎮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術占卜等。
據說八卦錢在清朝道光年間興盛,用于修建殿堂時放置梁上,辟妖邪、祈福祥。自道光至清朝滅亡,民間人們為避兵亂、鎮妖害,在建房時上梁時,也放置八卦錢。清王朝滅亡之后,主要用于巫術占卜了。
⑤打馬格品
北宋時期開始盛行起來一種搏戲工具,俗稱“馬錢”,以后歷代民間均有鑄造,品種多樣。有的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一面鑄以馬名,多為歷史上傳說中的名馬;有的一面鑄有騎馬將軍或馬形圖案,一面鑄以將軍姓名或職官名,涉及先秦以來的名將及職官?,F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傳世馬錢大多是宋元時期之物,但后世也有仿鑄。
常見的有北宋的唐將千里:駿馬圖、趙將廉頗:將軍騎馬圖、白義:白義為周穆王八駿之一、驊騮:驊騮為周穆王八駿之一、渥洼之馬:駿馬圖。
打馬格錢是中國古代人們文化娛樂生活的反映,是考證某些游戲活動歷史發展的具體實物資料。
⑥神仙佛道品
錢幣上鑄有與道教、佛教相關的人物或咒語。
道教表現在鑄造有八仙的名字和圖案,包括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非常生動。
佛教表現在鑄造有“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文字。
⑦異形品
異形品厭勝錢銘文較多為吉語,背以吉祥圖案為裝飾,始鑄于漢代,以后歷朝均有鑄造。形體多樣,形態各異,圖案豐富多姿。主要有腰牌形制類、布形類、連體類、長命鎖形制類、桃形類等等。
2、花錢(厭勝錢)的用途劃分
①鎮庫錢:這是一種官錢局在開鑄流通錢幣之前,為鎮錢庫之邪,特意鑄造的特大型超重錢幣。有的在錢幣上特地鑄上“鎮庫”字樣。存世最早的鎮庫錢當屬南唐的大唐鎮庫。此后,歷朝歷代都有鑄造,也有不鑄“鎮庫”二字的鎮庫錢。
②掛燈錢:宮廷用錢一種,用作宮燈的下墜,多見于清代。史載:“錢局歲十二月例精制若干緡呈進,謂之掛燈錢。”凡是見到清代年號錢中厚重、大型、銅質、精良的,即可能是掛燈錢。
清代宮廷每逢春節、元宵節,有把錢幣掛在宮燈上做配飾的習俗,稱掛燈錢。每逢十二月,鑄局要特鑄一批精致的飾有龍鳳圖案,后來又改用文字替代。
③祝壽錢:為慶祝壽誕而鑄造的吉語錢。錢文通常有龜鶴齊壽、龜齡鶴壽、長命富貴、福德長壽、福壽延長等,背面為為神仙、靈龜、仙鶴、瑞云等圖案。
④配飾錢:指古人佩帶于身上作裝飾或辟邪的錢形鑄品,亦稱“配錢”。配錢起源于漢代,原為錢形帶扣,后來在其上增添各種圖案或吉語,諸如“日入千金,長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間大量的鎖片往往也被歸入配飾錢一類。
⑤春錢:古代民間作首飾的小錢,多為私鑄,質地多為金銀。此錢在元代已經有了記載,當時婦女首飾多為金銀小錢狀,此即春錢。另有一種“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銅錢也屬春錢一類。
⑥撒賬錢:古時在婚嫁儀式上使用的錢形鑄品。撒賬錢上多系吉語祝詞,如長命富貴、夫妻偕老、金玉滿堂、宜爾子孫、早生貴子等,也有在流通錢表面鎏金、鎏銀的品種。
⑦象棋錢:為古代錢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為現在的樣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錢也出現在宋代,通常圖文并茂,極為精美,亦有后世仿制。
⑧門神錢:春節時農村一般都貼門神。古代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郁壘,唐朝時,門神像由武將秦叔寶、尉遲敬德代替了。明清時候,兩位門神“站”在錢幣上了。
⑨賀年錢:專門用來祝新春的。這種錢體形小,也怎么精良,是民間私人鑄造的。因為專門用來恭賀新春,故又稱新春錢。
⑩吉語錢:即在錢幣上鑄有吉祥語句,這種錢幣種類很多,盛行于唐宋。如“歲歲平安”、“四季平安”錢。
?壓歲錢:每逢除夕或新春歲首,長輩往往要給晚輩壓歲錢。清代史料記載:“以彩繩穿錢,編做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那時給壓歲錢有一種鎮歲、除邪、祈福、迎福的意義。民間還有用紅繩穿百枚銅錢做壓歲錢,寓長命百歲之意。
?警世錢:古錢幣多數是流通用的,也有一些是吉語或頌政的花錢,但用來警世的古幣則不多見。
5
五、花錢(厭勝錢)的收藏價值
在我國古代錢幣中有一部分非正式行用的錢幣,它們雖然鑄造成錢幣的形狀,但卻不能行使貨幣的職能,這就是厭勝錢,亦稱為“壓勝錢”。
厭勝錢是我國古錢與民風、民俗淵源關系的一種體現,上面的圖案多與歷史上的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社會風俗、神秘文化有關,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鑒賞價值。
隨著古錢收藏熱的愈演愈烈,錢幣收藏領域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由于錢幣稀品、奇品存世有限以及受古錢市場的消化、飽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人開始把收藏的視線拓寬,厭勝錢因其具錢形,亦為藏家青睞,日漸成為收藏新貴。
因為厭勝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對厭勝錢的研究和收藏,也正是對我國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種追求和探索。由于厭勝錢日益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間也極其可觀。厭勝錢開始走俏、市場行情見長,是因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保值功能。因為厭勝錢屬于古代錢幣范疇,錢幣雖是錙銖小器,但亦如青銅器、書畫和陶瓷一樣,有其自身的文物價值,是不可再生資源。存放時間越長,年代越久,今后升值的機會就越大。
二是欣賞功能。厭勝錢大都鑄工精湛,文字優美,圖案豐富,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的喜歡。因其具有濃郁的傳統風格,因而港臺地區、日本、新加坡、歐美錢幣愛好者也很喜歡收藏厭勝錢。
三是研究功能。厭勝錢與古代社會民風、民俗淵源極深,上面的圖案大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精神理念、宗教信仰,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隨著錢幣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的研究視線和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有的已跳出傳統古錢學研究范圍。有不少學者在研究、考證厭勝錢,甚至有的同志已提出“錢幣民俗學”的觀點,認為它是隸屬于錢幣學而又獨樹一幟的新學科。
從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花錢(厭勝錢)的種類極其繁雜,表象內容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雖然絕大多數厭勝錢是明清遺物,但我們不能單純從時代的遠近來衡量其自身價值,如同明清官窯瓷器走俏道理一樣。
花錢(厭勝錢)屬于吉祥物,任何一件吉祥物得到人們的青睞,除了其精神上的象征意義以外,工藝是否精湛、表現內容是否豐富、是否有藝術觀賞性等則是極為重要的條件。厭勝錢正是具備了上述特點,經過兩千多年的廣泛使用,愈發受到人們的珍視。
敬姜猶績,群居合一。
慎終如始,功成弗居。
閱讀到此,本文完畢。愿有緣讀到本文的朋友,吉祥富貴,諸事順意;
喜歡本篇文章的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轉發,收藏!咱們下次再會!
喜歡玄煬觀的朋友,可以聯系姜老師加入“玄煬觀”的官方群作學習交流;
姜老師本人微信(shigandang9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