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些人印制的個人名片上、或網絡上介紹個人信息時,會冠上一大堆不領工資的頭銜、或驚爆你眼球的光環……近日,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子健,其個人信息中4個“博士”學位,兩段博士后經歷,20多個全國性專業協會會員的頭銜,牛皮吹得太大,終于惹禍了!
小伙子不到30歲,就算天降奇才,短時間獲得4個博士、兩個博士后,也是不可能的!本碩博連讀,一個專業的學位,神童也得三至五年吧?別說跨專業讀博了!因為年齡與學位之多,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的官微一發布,他的個人信息就引起了網友廣泛的關注和質疑。
群言洶洶,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宣布暫停聘任趙子健為研究員,并進行核查。時隔兩天,新京報報道稱,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回應說:截止目前沒有發現“明顯的問題”,社會兼職材料已提交民政部門審核。趙子健的兩個博士后,都屬于在站的狀態,之前表述有瑕疵。如果沒有其他嚴重問題,研究院還考慮繼續聘用趙子健。
趙子健的兩個博士后表述有瑕疵,其他學位、協會兼職以及著述成果,表述有沒有瑕疵呢?趙子健的個人信息引發輿情后,已經有協會聲明會員名單里沒有趙子健。中國化工學會則表示,趙子健在2022年曾申請過該協會的學生會員,因為趙子健未提交學生證和專業信息,沒有通過審核。趙子健的4個博士學位、20多個協會會員,絕大多數是跨學科專業領域。
在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官微發布的信息上,還提到了趙子健近5年的學術成果:共發表國內外高水平論文24篇,累計影響因子28+,參與編著學術專著及教材6部,主持或參與基金項目6項。僅僅5年的時間,能有如此豐碩成果,實屬罕見。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能聘到如此優秀的青年才俊,當真是撿上寶了。而我則更關心聘用趙子健博士的真正目的。
據百度百科介紹,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掛靠單位是內蒙古師范大學,實際上就是一個社團組織。這類社會組織打著“研究”的幌子,目的應該是為了申請點國家項目扶持經費。我們國家每年都有各類科研項目經費,能夠申請使用的單位一般都是些所謂的研究會之類的社會團體。為了申報項目經費,有些研究會就到處拉大旗做虎皮,打著藝術明星、學術名人、教授、專家、學者的旗號,套取國家科研項目經費。所以,趙子健頭上的博士、博士后、學術論文等,其真正的價值應該是項目經費,建議有關部門調查一下該研究院有無使用國家科研項目經費,以及項目經費的使用有無違紀違規?
有媒體評論說,一家機構的研究員頂著一堆學位和社會兼職,既是給這個機構“貼金”,也是為這個機構“撈金”,說到底還是金錢在作祟!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