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最初評13大元帥,毛主席力辭大元帥,還有四人讓出元帥
1955年,新中國的大授銜是載入史冊的,新中國評選出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和幾十位上將,以及其它級別的軍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評選背后的故事。
其實中國原本是評十三大元帥的,外加當時大家推舉毛主席當大元帥,以及毛主席提議粟裕封帥,因此這樣一來最初是要評十五為元帥的。
但是毛主席堅持不授大元帥銜,也不要勛章,并說:“蘇聯有的,我們不一定要照搬。”為此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專門開會討論了,后來毛主席力辭,也就同意了毛主席的意見。
毛主席辭去了大元帥,那么就剩下十四個元帥了,后來又有四個人力辭了元帥,其中大家知道的一個是粟裕,粟裕三次力辭元帥,以至于毛主席發出“壯哉粟裕”這樣的感慨。
除了粟裕,那么還有哪三個人辭去了元帥銜呢?第一位就周恩來,對于周恩來的功績大家是知道的,在革命早期,周恩來的地位比毛主席還要高。
1927年時還和朱德一起領導了南昌起義,對革命是有重要貢獻的,即使在紅軍時期,周恩來也是支持毛澤東的,為紅軍走向勝利做出了貢獻。
至于抗日時期和解放時期的功勞,就更是居功至偉了,所以說周恩來評元帥是完全夠資格的。
第二位便是劉少奇了,大家可能覺得劉少奇沒有帶兵打仗,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劉少奇在軍隊管理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抗日時期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就是劉少奇領導建立的。
后來發生皖南事變,劉少奇又挑起重擔,和陳毅等人一起改變了新四軍的處境,并在1942年12月2日,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以劉少奇的資歷和對新中國的貢獻,封元帥是絕對可以的,而且應該是可以排前幾位的,劉少奇和羅榮桓一樣,是不可多得的政工元帥。
第三位力辭元帥的則是鄧小平,鄧小平曾和周恩來一起在法國留學,創立了旅游支部,后來又到莫斯科學習,之后回到中國,在1929年12月和次年2月,先后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
相信許多人還不知道,鄧小平還創建了一支軍隊——紅軍第七軍和第八軍,并擔任政委和前委書記,是中國人民軍隊的創建者之一。
鄧小平是具有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的領導人,軍事上如挺進大別山和淮海戰役等,他都是重要的指揮者之一,因此評元帥是完全可以的。
那么為什么他們三人沒有評元帥呢?一是他們已經離開了軍事崗位,二是他們虛懷若谷不在乎這些,最終成就了十大元帥的美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