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換了上班的地方,下班會經過一個夜市,遠遠就能聞到爆烤魷魚、烤串和烤冷面。千篇一律的香料粉味兒,讓我有點反感,一直沒走進去。上周五下班,沒啥事兒,繞進去逛了一圈,才發現無數香料粉味之下,竟然藏著一家“法式牛排”。藍底紅字,證件照似的,規規矩矩。
西餐廳里才會出現的字眼,怎么出現在我大東北的街頭夜市?
攤位雖說只有兩米,牛排赫然被分成西冷和菲利。19塊錢一塊,30塊錢兩塊。我是個“土包子”,西餐廳里動輒98、158、188塊錢的牛排,人生中只吃過兩三次,說不上門道,只知道是高級東西。它能出現在路邊攤,價格還是我都不覺得肉疼的存在,的確有點讓人好奇。
老板圍著干凈圍裙,和其他的夜市攤主比起來,相當矜持,壓根就沒主動招呼吆喝。直到我問出“這兩種牛排啥區別?” 老板才開口說了第一句話,“西冷的,嫩一些,菲利帶著筋。看你喜歡吃什么?!?/p>
看我并沒有接茬兒,老板用那口略帶京腔的口音說,“放心,我以前可是在北京朝陽的一家西餐廳干廚師的!” 說罷拿起手邊的油瓶,往鐵板上瀟灑一潑,又抓起紅酒瓶,呲了點紅酒。火焰蹭地就上來了,我和身邊幾個好奇的食客都不約而同地瞪大了眼睛。
大東北夜市里,哪見過這奇葩玩意兒!“那來一個這個菲力吧”,我說。
只見老板不慌不忙,不銹鋼夾子夾起一塊牛排,半空停頓了幾秒,打量一番,才滿意地扔到已經加溫的鐵板上。巴掌大的牛排應景地發出了“嘶啦”聲。老板晃了晃手里的夾子得意地說:“這是好東西,我從西餐廳里帶出來的唯一一個現在還在用的廚具。日本買的,好幾百塊錢呢,真舍不得扔。”
只可惜老板的廚具早已不是西餐廳里刀鏟,而是夜市上普通的鐵板。他左手握著平鏟,壓得牛肉吱吱響。右手迅速地抓起一把三角鏟,這把三角鏟很鋒利,老板直接用它把牛排切成條。
這兩樣都是夜市路邊攤最常見的,老板用的得心應手。幾乎立刻,他又在牛排上倒上紅酒,他說這是為了增香。伴隨紅酒在鐵板上騰起的白霧,老板麻利地把牛排翻了面,最后鏟進一次性紙碗,遞到食客面前。臉上的笑容,神似我過去在電視劇里看到的大城市西餐廳里主廚們的禮貌和殷勤。
“我以前有英文名字的,叫劉易斯?!?見我選擇在他邊上吃,老板也跟我嘮起了嗑。我不太習慣洋名字,決定喊他老劉。老劉在北京工作那家西餐廳規模不小。除了行政總廚,還有他和另外十二三個廚師。后來發生什么老劉也不太清楚,只記得那天,剛到餐廳,慣常出入的后門緊閉,身為店面經理的老劉老婆小跑過來:“不得了了,老板賭博,把西餐廳賠出去了!”
陸續有其他食客跟他下單,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老劉就這樣毫無預兆地失業了。他一開始沒慌,本想著多年主廚的頭銜和經驗,在北京再找個的廚師工作不難。哪想到剛走進西城的另一家西餐廳,店面經理就認出了他,對方揶揄暗諷了兩句后,他突然認識到自己已經拉不下臉面,在低層忍氣吞聲再拼搏。正巧老劉的老婆懷孕了,一開始還梗著脖子不想離京的老劉,一咬牙,一跺腳,跟著老婆回到了這片黑土地養胎。
老婆娘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老劉是做廚師的,非讓他顛勺子炒菜做點營生。這可把老劉弄得挺尷尬,“我這是西廚,要不煎個牛排做個沙拉?” 聽完這句話,老婆娘家人面面相覷。那還是2010年,在東北,牛排這東西大部分人都只聽過,沒見過,更沒吃過。
老劉找了家當地有名氣的餐廳面試,老板只吃了一口,立即拍板要老劉來上班,開出了一個月四千工資。老劉一聽就愣了,這點工資比失業還讓他感覺丟人。直到面試到第三家,老板開出了他認為的業內最高價,一個月八千,還一半好心一半顯擺,“你到別處壓根找不到這樣的工資!”老劉也虎了,“你這個工資,讓行業里知道了,我半輩子就白干了!”。
幾回遭遇下來,老劉陷入深深 地自我懷疑。娘家老舅看出了他的心思,建議不如在夜市擺個攤,賺得差不多還更自由,比在家里憋著強。“對,我就是為了散散心。我在北京豐臺,還有房子呢!”老劉終于找到了臺階。開始了夜市擺攤的第一步。
2013年的夏天,習慣了西餐廳里增光瓦亮的不銹鋼操作臺的老劉,連鍋帶鏟地把廚具放在家里,硬著頭皮兌了一個小推車,“以前是干烤魷魚的。前攤主除了車,連同煤氣罐和兩個鏟子,一起留給了我?!?/p>
“這塊肉有點丑,但是比其他的大一些。你看可以嗎?” 他開始向另一個食客介紹肉。
來逛夜市的人大多對牛排這類的西餐沒什么認知,這也是老劉的另一個坎兒。一個是會下意識的問客人要幾分熟,幾次后發現客人里沒有知道要怎么回的,就主動收口了。另一個是肉,在北京廚師不負責進貨,牛肉都有專門的供應商,但到東北一切得自己來。東北的批發市場魚龍混雜,很多合成牛排價格低到“可怕”,老劉堅持品質要不起好的,但一定要原切肉,“不然對不起自己當那么多年西餐廚師?!?/p>
夜市的人流量很大,看到西餐廳里才能吃到的法式牛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懷疑。“路邊攤牛排怎么能吃?”“真的是19塊錢一塊牛排?”進軍夜市的頭半年,老劉的攤子面對的都是這種質疑,差點黃掉。不是賣不出去,而是心態有點受不了。
“你這牛排太貴了!”有顧客甚至直接表態,“你看別人的,才八九塊錢。”“那能一樣嗎!”老劉急了,累積了一段時間的情緒一瞬間爆發,差點要出去跟人“講理”。
還是周圍的夜市攤主看到眼瞅著要吵起來,急忙站出打了圓場,“他家的肉好,價格肯定要貴一些?!崩峡腿宿D身又勸老劉,“你這臭脾氣,可真要接接地氣了!別以為你是開大餐廳的,你現在就是個小檔口!”
老劉告訴我,“那時還是做餐廳的心態,覺得你要是懷疑我,那就別來吃。你不來,別人也會來?!?如今,老劉被磨 得 已經云淡風輕了,面對好奇和提問,語氣誠懇且耐心。“和西餐廳在肉的等級上的確有差別,但咱用的也是一等肉,就是最基礎的原切肉。西餐廳選的一般是特級的,或者有產地講究的,但換咱普通人其實都吃不大出來。”
老劉和我嘮,手上卻沒停,按客人的要求撒著調料。“你確定要白胡椒?。恳灰嚷劼?。一些人不喜歡這個味道?!闭f完,把裝著白胡椒的不銹鋼調料瓶遞過來。
原來不久前,有顧客沒吃兩口,就回來退貨,“你這個牛肉怎么有點臭臭的?”“不能啊!牛肉都是上午新錘出來的。”老劉接過顧客手里的紙碗,湊近一聞,恍然大悟,又把旁邊的白胡椒粉遞過去,“是不是這個味道?”太多的人不知道白胡椒粉,以為跟黑胡椒一樣,吃了以后才發現接受不了。以前老劉會因為客人吃不出好壞,暗自埋怨對方水平不行,如今他會引導客人。
“2013年時,一塊牛排12塊錢,現在19塊。物價漲了,但一份牛排只賺五塊錢左右的利潤沒變??鄣羧斯ぁ㈦娰M和攤位費,剛好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币换问?,早已淡忘西餐廳的老劉把夜市當成了每天賣出兩百份牛排的事業。
“知道北京市里為啥沒有夜市嗎?因為那里的人認為,東西只有越吃越貴才是成功。他們眼里只有終點?!? 但到底什么才是成功?過去老劉以為,就是吃得起他們那種西餐廳。畢竟西餐廳的價格夠貴,在用錢說話的年代,這個貴 ,為“成功”劃出了一條看不見的標尺。
“等你真站在夜市的檔口前,你就知道成功這個事,跟賺得多少沒關系,就是你活得明不明白。”開牛排夜市檔口幾年,老劉遇見過不少和自己一樣,昔日輝煌過,如今卻落到塵埃里的人。
一位以前開公司的大哥,常去西餐廳談生意。牛排是最常點的,跟面包和水一樣,是用餐必需。公司破產后,大哥回東北開網約車。路過夜市,看到“法式牛排”就來了,直接要了個全熟的西冷,搭配黑胡椒醬料。
全熟牛排是很考驗功力的。全熟以后,牛肉會變硬,口感自然變差。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做得好,說明廚師是相當有實力的。過了十幾分鐘,大哥回來了,“西冷,三分熟?!边@是遇到懂行的人了。老劉夾起一塊牛排,給大哥確認后,不到三分鐘,粉嫩的牛排就出了餐。這次大哥沒走,站在攤位旁,邊吃邊跟老劉嘮嗑,“跟在西餐廳里吃的沒差!”
做地攤牛排十二年,老劉不是沒想過自己在東北開一家西餐牛排 店?!耙郧笆情_不起,因為裝修就要花幾百萬,翻臺率又低?,F在是不想開,因為本身去西餐廳吃儀式感的人越來越少了,老百姓更喜歡實實在在的?!?/p>
“大家總覺得做久了就應該開店。因為大家覺得只有開了店才是成功。”老劉一邊熟練地煎著牛排一邊伸手舉起了茶杯,抿了一口,但是做餐廳是有代價的,比如每到春節就會特別忙,請不了假,是不能回家的。
現在干夜市,很自由,春節也能回家陪父母的?!捌鋵嵦ぬ崒嵉匕咽虑樽龊?,把日子過好,不坑蒙拐騙,就是成功?!?老劉對夜市的小檔口透著滿意?!昂伪貫榱舜蠹铱谥械某晒?,去把自己折騰成連自己都不喜歡的樣子?!?/p>
老劉的法式牛排也被夜市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客人想在牛排里加芝麻、孜然,甚至還有辣椒粉?!斑@是把牛排當成烤串了!” 換做在西餐廳,老劉斷然不肯的。牛排就該有牛排的矜持。如今老劉不掙扎,只要客人愛吃,芝麻、孜然、辣椒粉,統統安排上。
食物本來就給人吃的,硬生生被劃分出高低貴賤。“下凡”的大廚也會被夜市改變。“那我也要放點芝麻和孜然?!?我的好奇心被勾起來。
這夜市版牛 排,還怪香的嘞。
本期作者|吳楠
編輯|斯小樂、梅姍姍 視覺/創意|BOEN
攝影| 吳楠、小紅書@佐佐木思、@伍拾圓里美、@紙田同學、@周柏仝turbo、@KevinCho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