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北京市廣電局主辦的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于北京市朝陽區首創·郎園Station舉行。11日至13日,劇集、動畫高質量發展、影視科技研討、綜藝節目、微短劇、影視文旅等12場平行論壇和9場配套活動共同聚焦行業發展,大會共吸引全國1000多家業界機構、5000多名行業代表參與。
主論壇上,圍繞“更多精品、更廣傳播、更佳體驗”主題,行業主管部門、廣播電視機構、網絡視聽平臺、影視制作機構代表及藝術創作者進行了主題演講。
精品化無疑是此次大會的關鍵詞。它統領了整個行業的變化,顯示出在提質減量的前提下,行業自我調適、自我升維,并不斷向市場輸送精品內容成果的能力,這次大會也堪稱是這些精品內容的一次大點兵。
精品化戰略下,劇集市場也在迎來新一輪機遇。“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效應,從點狀向帶狀展開,精品劇集和綜藝的出海,結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碩果。
微短劇的“熱”從屏幕擴散到大會中,“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公布后,“微短劇+品牌”有望得到政策扶持,成為下一波創作風口,也有望實現品牌和微短劇雙向賦能。
飛娛財經摘取了部分論壇嘉賓的發言,著重關注劇集和微短劇兩個領域,管中窺豹,以期看到未來行業發展變化的蛛絲馬跡。
主筆/ 李言愷
文章架構師/ 楓葉
出品/ 飛娛財經
愛優騰芒齊聚大會,聚焦長期主義
從年初收官的現象級大劇《繁花》,到題材審美創新的《我的阿勒泰》,再到暑期檔的爆款爽劇《墨雨云間》和剛剛以9.4分成為近五年豆瓣國產劇評分第一的《山花爛漫時》。以精品化為底層邏輯的長視頻行業,正在不同題材領域打造新的標桿之作。
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集齊了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芒果TV在內的多家頭部視頻平臺,在內容精品化上,各家給出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和見解。
早在今年6月的2024騰訊視頻影視年度發布會上,騰訊在線視頻CEO孫忠懷就表示騰訊視頻對劇集業務的改革,應對影視內容供給過剩、用戶審美需求提升的趨勢,主動進行了內容的減量提質。
本次大會,孫忠懷在主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制作精品,揚帆內容新時代》的主題演講,強調了文化產品的精神深度,已成為觀眾篩選作品的重要標準。騰訊視頻堅持將品質和創新放在首位,開拓好作品的新質表達方式,其次則是全面擁抱多元題材,以豐富的內容供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
在劇集論壇上,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王娟分享了對劇集創作的見解,她強調了耐心與定力在內容制作中的重要性,王娟表示,制作一部優秀的劇集需要相對較長的周期,平臺方需要對每一個創作環節保持耐心,才能確保作品的最終質量。
在合作模式上,王娟表示,騰訊視頻追求的不僅是數量上的增量,更是在品質上的飛躍。通過與各大制作機構的密切合作,騰訊視頻也在探索新的ToC(按需生產)合作模式,以共享風險和收益,推動劇集質量的提升。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分享了《低調地去創作高格調的好內容》主題演講。他表示,精品內容是整個影視產業的核心,始終決定行業的高度、深度和溫度,影視創作者應該用低調的創作態度去做出更多高格調、高審美的內容,需要創作者戒除浮躁、拒絕跟風、戰勝膽怯,以‘真’高調、以‘拙’高調、以‘慢’高調,耐得住寂寞,相信長期主義的價值。
上個月月底2024愛奇藝iJoy秋季悅享會上,王曉暉也提到,現在是創作者與大眾共謀創作的時代,大眾熱衷于解構,時代情緒在向下沉,但愛奇藝仍然希望借微塵劇場和大家劇場探索“逆向建構”,引領高審美和高文學性,最大的爆款也將來自于此。
湖南廣電集團(臺)黨委書記、董事長、臺長、總編輯龔政文在會上則從自身實踐出發發表了題為《臺網深度融合下的芒果精品創作實踐》主題演講,在具體探索上,龔政文概括為“一綱四目”。一綱,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擔當新的文化使命,構建芒果新聞大片、芒果理論大片、芒果爆款綜藝、芒果電視劇、芒果紀錄大片、芒果電影大片的精品內容矩陣。四目,就是作為執行精品大片戰略的絕對主力,深度融合的雙平臺做到了四點:一是管理一體化,讓精品戰略能如臂使指、無縫貫通;二是驅動雙核化,增厚了總體投入規模,攤薄了單平臺投入成本;三是團隊協同化,釋放出強大的內容生產力;四是傳播融合化,讓精品力作曲高聲遠。
優酷的精品化更多集中于深耕新題材,為行業挖掘新人才上。優酷副總裁謝穎在圓桌論壇上表示,優酷正嘗試借助“傳幫帶”的機制扶植新導演、新編劇和行業新人。“平臺存在的價值就是把行業的風險降到最低,我們不是在做風投,而是要做‘長投’。”
今年優酷的熱播劇中,《邊水往事》是曹保平監制搭檔導演算,《雪迷宮》由張藝謀擔任監制,呂行導演,這兩部劇在今年的國產懸疑劇中口碑均屬上乘精品,也是“老帶新”模式的有效成果。
創作者的文學IP改編方法論
優質影視作品的誕生,除了平臺助力之下,更重要的是內容創作者躬身入局,文學與影視作為藝術創作的一體兩面,歷史上有大量成功的影視作品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為此12日下午,在文學IP影視化論壇上,多位影視劇創作者以“文學力量 影視表達 雙向賦能”為主題,探討文學與影視如何相互交融、共同促進。
《人世間》原著作者梁曉聲以“后浪推前浪,更上一層樓”發表主題演講,梁曉聲認為,電視劇的社會性價值賦予了電視劇呈現歷史的使命,通過對現實的觀照,表現特定歷史時期的精神風貌和民族特質。
他向年輕創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處理好講故事和塑造人物的關系,因為人物的情節另有天地;二,在推進情節的同時注重細節,好的細節能使情節更生活化;三,處理好情節和情懷的關系,自己內心里稀缺的,何談奉獻給世人呢?現實題材的電視劇,若只見情節的連環,不能使人感受到應有的平凡的溫度,即使收視率高,那也功虧一簣。
《我的前半生》《繁花》編劇秦雯在文學IP改編上經驗豐富,在她看來,文學與影視作品既有互文性,也相互獨立,藝術形式不同,不能完全混為一談。“作為改編者,首先要熱愛原著,要尊重原著,這是一切工作的源頭,王國維先生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其實這句話也同樣可以應用于影視劇改編,我們知道很多IP被改編多次,每一次改編都是不同的改編者對于當時觀眾審美需求的探究。”
王倦擔任編劇的《雪中悍刀行》《慶余年》系列都來源于網絡文學IP,同時他還在籌備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千里江山圖》的改編。他在論壇上分享文學作品人物設定的改編通常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微調甚至不調”,保留主要角色的“原著色彩”;一種是“擴充”,對原著戲份不多的配角進行相應擴展;還有一種是“徹底的改編”,除了名字,人物設定和原著完全不同,這種適用于在原著里幾乎沒戲份的角色。
王倦表示,每個作品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作品看重其精神內核,在情節方面可以做取舍;有的看重情節,編劇在改編過程中會賦予自己的表達。
舉例而言,《慶余年》的人物關系和情節屬于全都要,所以在改編過程中,這個平衡是更偏向原著而不是改編的。而《千里江山圖》看上去是破案的故事,但最本質的是人物關系,讀者透過這些人身上的小細節,可以看到整個時代變化的過程,看到時代大潮下,每一個人物綻放出的光芒。
精品化打開文旅、出海大門
參考美劇和日、韓劇,當精品化成為劇集行業的共識,那么這棵大樹將長出更繁茂的枝椏,出海、文旅便是題中應有之義。畢竟,創作生產只是第一步,傳播才是目的地。
今年文旅和影視協同發展效應愈發凸顯,《繁花》《我的阿勒泰》等劇的熱播讓觀眾變游客,“流量”變“留量”,集中釋放了文旅和影視的深度融合的勢能。
2021年開始,愛奇藝提出“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文旅聯動策略,近年來先后通過30余部劇綜作品帶火一批新興熱門旅游城市成為地標。據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王兆楠在大會期間介紹,自圍繞古都洛陽推出劇集《風起洛陽》,嘗試“一魚十二吃”的商業模式探索,到今年推出《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態,愛奇藝已相繼與30余個省區市合作打造影視文旅IP。
文旅論壇上,王兆楠分享了愛奇藝在影視文旅聯動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思考。他表示,愛奇藝將基于平臺豐富優質的影視IP資源,不斷探索多元開發,持續放大IP價值,延長IP生命周期,推動影視文旅聯動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通過作品挖掘、呈現城市的內在氣質,以多層次的互動合作釋放IP的長尾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影視IP+先進科技的方式,打造數字文旅新業態,推動地方旅游資源的迭代煥新。
精品化也在助推騰訊劇集IP的出海進程。孫忠懷現場介紹,騰訊視頻近兩年的出海佳作涵蓋引領中國科幻走出國門的《三體》,收獲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內容大獎的《漫長的季節》《繁花》,以及Disney+有史以來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劇《慶余年 第二季》,還包括擁有大批海外觀眾的動漫《龍族》和《長相思》《斗羅大陸》《劍來》等眾多從傳統美學中汲取靈感,在海外熱播的精品佳作。
孫忠懷認為,文化作品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騰訊視頻將中國文化符號和中式美學作為打造文化IP的重要依托,通過好內容展示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同時也鼓勵創作者用最新的藝術手法、現代的表達方式來激活傳統文化資源,不斷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的認可和喜愛。
湖南廣電的雙平臺在海外傳播上也有著獨到優勢。龔政文在大會演講中提到,湖南廣電的精品內容,本身有著海外受眾喜愛的藝術形式、青春活潑的調性、共鳴共情的價值內核,經由國際化平臺的助力,而蜚聲海外。
據他介紹,今年湖南廣電實施“芒果出海2024行動”計劃和芒果TV國際APP“倍增計劃”,芒果TV國際版的海外下載量從去年的1.3億上升到2.1億,其中歐美地區新增下載量占比為5.3%,預計今年的下載量觸達2.6億。
湖南廣電精品綜藝的海外影響力令不少國家遞來尋求合作的橄欖枝。《歌手2024》〉《乘風2024》《中餐廳》《花兒與少年》等都在海外出圈,其中,《歌手2024》帶動用戶增長1853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兩次點贊《歌手2024》,加拿大駐華大使館、《華盛頓郵報》都主動予以呼應,法國、韓國和一些非洲國家大使紛紛來湖南廣電尋求合作。
這些優質國產劇的不斷涌現并持續出海成功,說明視頻平臺遵循的早已不再是數量和流量的邏輯。更合理的解釋是,“精品化”正在成為一種被貫徹的戰略,在持續影響平臺資源傾斜,并且最終影響觀眾的深度心智、重塑內容消費的習慣。
“微短劇+”長期化,AIGC打開新視界
今年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推動一批文旅經典出圈。
在本次大會上,“何以賦能”平行論壇發布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澳門故事》《大力村超人》《寧波144小時》《1818編輯部》等55部優秀主題微短劇作品入選。入選作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聚焦鄉村故事、文物保護、非遺傳承以及家國情懷等多個主題,挖掘和展示了多地地域文化和城市風情。
大會上,北京市廣電局為優秀微短劇項目提供劇本扶持、攝制宣推扶持、獎勵三種形式的資助,單部微短劇作品最高可獲得300萬元,截至目前已有21部微短劇獲得基金資助。此外,北京市廣電局對以北京市為主要取景地、賦能北京城市形象宣傳、帶動關聯消費的項目給予重點資助,進一步提升微短劇創作對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助力作用。
從文旅看出去,微短劇的產業交叉地帶還有很多。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在論壇正式啟動“微短劇里看品牌”創作計劃,作為繼“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后推出的又一個“微短劇+”創作計劃,“微短劇里看品牌”創作計劃由包括知名品牌、播出平臺、主流媒體、制作機構等在內的14家機構共同發起,品牌合作涵蓋智能科技、日化美妝、食品飲料、母嬰、汽車等在內的多個門類。
品牌定制是微短劇的重要商業模式之一,也是其豐富內容生態的方式。“微短劇+品牌”的嘗試旨在更好發揮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的作用,攜手探索微短劇支持品牌融合傳播的新路徑,為內容創作和品牌傳播雙向賦能,可以遇見的是,。
今年,AIGC等前沿技術的影視化應用日漸頻繁,也正在打開微短劇市場新空間。今年7月,抖音聯合博納影業推出了全國首部AIGC科幻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8月,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收官,該劇由快手自研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提供技術支持。而可靈更新升級后,又被賈樟柯等一批知名導演應用于微短劇拍攝中。
人工智能的高效與微短劇追求的快節奏不謀而合,而AIGC可任意生成的場景,也將為微短劇的敘事空間、場域帶來新的想象空間。這場內容與技術共謀未來的實驗,可展望的未來圖景還有更多。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