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01
要不說現在網上人才多,中國網友光在這個2024年,就認識了兩位“天才”級別的人物,上半年是數學天才少女姜萍,當然姜萍這件事情如今已經爛尾了,這里也不過多發散。
而到了如今下半年,又橫空出世了一位頭銜多得令人發指的科研天才:擁有4個博士學位的95后研究員。
1995年出生,如今滿打滿算也就29歲,正常人讀完本科就已經22、23歲了,也就說六七年的時間,要讀完研究生并取得4個博士學位,這不是天才是什么?
國家就應該把他供起來,說不定還有機會沖擊一下諾貝爾獎。
這位“天才”名叫趙子健,網友們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為最近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招聘了一批兼職研究員,按照規定,進入擬聘名單的人員都要公開簡歷,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公示一段時間。
然后就有人發現了其中這名叫趙子健的研究員,簡歷簡直逆天,他擁有四個博士學位,而且領域跨度非常大,分別是藝術學博士,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和圣經研究博士,有兩段博士后工作經歷:技術管理(藝術科技)博士后、心理學博士后,此外還在22個社會機構有兼職,靈域橫跨心理學、醫學、抗癌、翻譯、航空,人工智能等等,誰看了不得說一句牛逼,合著還是個文理全才。
再往上一數,他除了博士以外的其他學位也是多得嚇人,足跡遍布全世界各地的不同大學,獲得包括但不限于文學碩士、佛學碩士、精神病學評估與護理碩士等等頭銜。
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這人不僅是個學神,還是物理意義上的能分身的神,不然怎么樣能在短短幾年內,從天南海北這么多大學中獲得學位?
當然,讓人奇怪的地方也不是沒有,比如為什么讀的是心理學專業,最后獲得的卻是哲學方面的學位,讀傳播學專業,獲得的卻是文學方面的學位,只能說學神的世界,我們普通人肯定不懂。
這份逆天中又明顯透著不合理簡歷,在短短幾天之內被網友們瘋傳,人們都很好奇這位趙子健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果他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神的話,那就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的那些學歷的含水量,應該能給北京的冬天加個濕。
比如最引人注目的四個博士學位,很快就被媒體發出至少有兩個(教育學和圣經研究博士)是通過網絡在線課程獲得的,并不被中留服所認可,說白了就是花錢就能買到的野雞文憑。
而其他兩個雖然有認證,但含水量同樣非常高,大概率就是那種交了錢之后,隨便上幾個月的課程就能拿到的速成班,比如相信很多人都在網上見過這種小廣告,而到他這里只是從研究生變成博士而已。
而且前兩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國外的大學都將線下課程改成網課,水課大學能鉆的空子就更多了。說起來我家也有一個親戚,當初說“到國外留學”,結果兩年的時間有一年多都拖在國內,最后莫名其妙出了個國,過幾個月又莫名其妙回國,人都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成了研究生學歷了,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所以這個所謂的學神,走的也是同樣的路線,只不過他步子邁得太大,一下子給演浮夸了,更重要的是簡歷被公示了出來,洗都沒辦法洗,只能說年輕人啊,下次記得低調一點才好。
02
自從趙子健出了名之后,他簡歷上的每一個字都被網友們用放大鏡盯著,然后很多人還去查證他的一些經歷的真實性,然后就被扒出了更多的細節。
比如他不僅是學歷水,就連所謂的社會兼職也很水,他在簡歷上自稱有22個機構的社會兼職,但實際上有些根本查無此人,甚至有的只是申請過會員,但協會沒有批,他也把自己算作協會的“一份子”了,只能說成年人在外面的身份,果然都是自己給的。
還有的就是雖然兼職身份是真的,但身份本身幾乎沒有門檻,比如他在簡歷中列首位的“北京民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聽著很高大上,但其實就是一民辦組織,從去年才開始招收第一批研究員,但到了今年,已經有將近400名研究員了,而學會對研究員的要求就是“有熱情就行”,另外再交50元辦證費。
所以我估計趙子健這些年,光是水學歷和交會費的錢就少不到哪里去,學歷都幾乎被他做成生意了,又談何學術水平呢?
而對于公眾來說,最讓人憤怒的還不是此人有多水,而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種沽名釣譽的水貨橫行,尤其是博士學位方面,都是什么大學在給他們授予學位,又是什么單位會聘用這種明顯一眼假的“學神”,背后的利益邏輯是什么?
就著這個疑問,很多人去查資料,結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像趙子健這種人,并不是個例,而是被一批批打造出來的,業內人稱“水博”。
這種水博,和野雞博士還是不一樣的,野雞就是說學校根本不存在,或者學位不被官方承認,也就是純粹的造假,如果被發現,那就取締一個是一個,都要負法律責任。
但水博,指的是學校和學位都存在,也都得到官方的承認,只是學位的含金量不高,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授予學位的學校本身把關過于寬松,走兜售文憑的路線來創收。
這在很多國外大學那里非常常見,因為國內外的體制本就不一樣,中留服再權威,也無法辨別每一個國外的學校含金量如何,只要是手續上合規的,都只能承認,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專門鉆空子的國外大學以及一系列的中介機構。
也許有人會問,學歷再怎么貶值,出國讀個博士也不便宜,所以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學生爭先恐后花錢當水博呢?
那就自然是收益上有利可圖了,水博雖然水,但好歹是個博士,而國內有很多研究院或者高校,要用有博士學位的員工來沖業績。
早在今年九月份,就有媒體起底過水博產業鏈,這玩意跟傳銷和詐騙都一樣,總部設在東南亞,很多留學中介會以博士的名頭吸引學生交錢,然后通過東南亞的一些監管很寬松的高校,來授予學生博士文憑,只要交的錢夠多,還能送學生到歐美的大學里深造。
而水出來的博士生,大多會流入各種二三流高校,因為很多高校如果想評優或升級,都有博士教師比例的硬指標。
比如說上級部門要求一間學校50%的老師都是博士,但學校本身只有30%的老師是達標的,那怎么辦?臨時肯定找不到有那么多真材實料的老師了,最輕松又有效的方法,就是請幾個要求沒那么高的水博來當老師,湊數湊到50%的標準線。
比如當時一間叫太原幼師的大專學校,就一次性招聘了11名博士、22名碩士進事業編,一舉從專科變成本科,步子邁得太大,點燃了公眾關注水博產業鏈的導火索,但其實這在高校圈子里早就見怪不怪了。
有需求,有市場,有中介,有專門兜售水博學位的學校,也有爭先恐后給錢當水博的學生,形成了完美的閉環,關鍵是一切都“合規合法”,外人還真的拿這種沒有辦法。
更有意思的是,在扒出趙子健是個逆天大水博之后,聘用他的單位: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也顯得相當可疑了。
雖然現在該單位因為輿論壓力而放棄了對他的聘用,但相關領導在接受采訪時,話里話外都是惋惜之情,合著對趙子健中意得很。
該研究院的院長甚至還說出了“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覺得特別對不起他,不是他對不起我”這種話,可想而知只要風頭一過,他們還是有很大概率會重新聘用趙子健的。
說白了就是水斗水,機構本身也不在意聘用的老師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只要紙面上符合條件,能給學校加業績,那就可以了。而且網友們扒出這個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本身也是一個混子機構,打著文化的名義,就沒干過什么實事,就是拿公家的編制和撥款,去養一大批閑人,而且組織本身也挺有問題,還要研究人員每年交建黨費。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都看懂了,現在可知道學閥都是怎么樣來的了吧,表面看都是光風霽月的高學歷文化人,但往深里看,還是逃不過尸位素餐的本質,這種機構,我實在是看不出存在的意義,可惜這種事情本身就不是公眾說了算的。
大家吃完了瓜,得出個什么樣的結論,就只能自由心證了,要我說如果在座哪位有條件的話,說不定能靠這招實現財富自由,就看我們自己愿不愿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