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來,男人愿意花多少錢變美?當最最還在停留于男生一個“肥皂”就能洗所有的刻板印象時,精致的“男士理發理容專門店”已經遍地開花了。最近不少都市男性在日常剛需“洗剪吹”上升級,從前只需要10元的快剪,現在已經升級到了百元價位的男士專業理發。
打開點評軟件,專門的男性理發理容品牌門店層出不窮,而且有不少都正在以連鎖之勢向外鋪開。男性消費者,曾經一向不受美業品牌們青睞,如今怎么變成了香餑餑?
被傳統發廊“拋棄”的男性消費者們?
在傳統發廊,女性顧客更傾向于做燙染等利潤空間高的項目,而男性顧客往往只是剪短而已。在以辦卡為主流的傳統發廊,一個男士標準剪發大概在90元左右,辦卡可以打2-3折,最終一個男士剪發的花費在20-30元的區間。按照慣常25%的提成,一名發型師從男性顧客身上只能賺到5元左右的“辛苦費”。
這導致,針對男性顧客,讓他們辦更貴的卡,比好好剪一個頭重要得多。然而辦卡之后,便是消費體驗的急轉直下,因為剪頭不賺錢,發型師的重心永遠在“新的男性顧客”身上。
發型師們難以在男性顧客身上“獲得回報”,男性顧客們也難以在發型師身上 “獲得體驗”,成了惡性循環。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男士理發館的出現,這個循環好像就被打破了……
如今整個美業都在經歷著細分化、專業化的趨勢升級,連男士理發館都在形成業態。莫非在“粉紅稅”過后,就輪到“深藍稅”了嗎?
男士理發專門店是怎么樣的?
“剪短點”、“打薄點”、“上邊長點、兩側修修”,這些曾是男人們剪發發時常用的“術語”。當然,這或許也是他們唯一掌握的術語,對于更精細的需求,基本屬于一問一個不吱聲。
然而,男性剪發的風尚在近幾年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購物中心里的商場店還是隱藏在街巷中的社區店,都有越來越多男士理發理容專門店的身影。
與常見的“板寸”、“平頭”專門店們截然不同,如今興起的男士理發店在裝潢上幾乎走的都是復古大氣風,金色的鏡框搭配綠色或紅色的真皮沙發椅,佐以皮質、木質中古風家具,主打的是厚重的質感,并用啤酒、雪茄等美式街頭元素點綴。走進去仿佛就化身美劇里面的帥氣男主角。
項目上幾乎都以單純的剪發為主,尤其以美式油頭和美式前刺為主流,更重要的是,幾乎無一例外都提供男士修面項目。
同時,男士理發館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即都采取預約制,并且每位客人都要服務滿1小時到1.5小時。預約制帶來的是更松弛的剪發環境,一人一坑,不需要排隊,更免去了不必要的社交。
同時,傳統發廊男士剪發基本上15-30分鐘便可結束,但在男士理發館需要打理長達一小時以上的時間,這背后是更精細化的服務模式。
最最十分好奇:男生們真的愿意以比以前高幾乎五倍的費用進行消費嗎?
為什么會有男士理發店真的能賺錢嗎?
男性消費者最初不被傳統發廊重視,歸根結底在于傳統發廊覺得他們“沒有消費力”,動輒只是剪個頭,兩位數的價格,連撐起房租和人力成本都困難,根本不是門發財的生意。
愛美是人的天性,男性也不例外。2020年前后是“男性審美力”覺醒的時間節點,當年丁真具有沖擊力的顏值就引發了一場持續的討論。因此,男性其實不是“沒有消費力”,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消費空間”。
2020年前后是短視頻的大爆發時期,短視頻的其中一個核心邏輯是顏值即流量,這也輻射進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審美要求,男性消費者們在審美上獲得了幡然啟蒙。
根據《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在男性審美力覺醒的2018-2019年,新氧平臺上的男性消費者數量增長了52.30%。不僅增幅巨大,男性消費者的平均客單價也遠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75倍。
在相似的時間節點,南都民調中心消費輿情與公眾生活研究課題組也發布了《男性美容美發與整容整形消費報告(2020)》,數據顯示,在男性“變美”的習慣中,定期剪發、做造型是絕大部分男性的必修課,占比最高,達到64.88%。同時,在花費上,平均每月日常美容美發消費達到300元以上的男性占比超過六成。
愿意在“美”上花錢,是新時代男性消費者,尤其是95后年輕消費者們的新標簽。即便主流消費態度在變得更謹慎,但男性的審美消費卻逐步升級。
在男性消費力被“正名”的情況下,男士理發館的生意邏輯便浮出水面——用更高的客單價、更好的技術和服務,換取老客們的回頭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