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鐳射財經(leishecaijing)
一個催收老炮離開催收行業,是不熱愛了嗎?
并不是,是不敢再繼續干了。
十年前,我也曾像很多年輕的催收員一樣,誤打誤撞進入到了催收行業。催收行業門檻比較低,位于金融業食物鏈最底端,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打個比方,催收的大門就好像開在山腳下,是人就能干,進門就能干,但真正能干好,卻是另外一回事。經過十年磨練浮沉,我越發覺得催收的大門是開在山頂上,想要做好必須不停地學習提升,絕非是新人想得那么簡單。
這些多年來,我一直站在催收一線,見慣了人性背后和白云蒼狗,規模和玩法的單邊演變,讓催收員已經很難再適應。合規壓力、業績壓力、收入壓力、共情壓力…猶如一座座大山,壓得催收員喘息困難。
如今回過頭來看,我離開催收行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收益太少、風險太高。這八個字看似簡單,背后的辛酸和無奈卻是局外人難以理解。尤其是親歷行業幾次惡性事件后,越發覺得不能再與公司同行,一旦出事公司是不會保全自己的。
直到辭職那一刻,我依然很難過,十年催收經歷猶如夢一場。曾經如此熱愛這個行業,曾經以為可以終生都能從事的行業,今年居然離開了。
對于催收,我不是只把它當作工作,還有熱愛,甚至把它當作一門藝術來對待。可當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也只能選擇放棄,無力感反復涌上心頭,釋懷也只能交給時間。
1
合規壓力史無前例,催收變成“只有收沒有催”。
離開催收行業的首因是,催收這個職業的語境已經發生巨大轉變,合規壓力讓催收發生變種,只收不催成為行業目前的常態。
當下的催收行業,業務特別多,但是催收難度數倍于從前。十年前,我入行的時候,壞賬特別好催,只是業務太少,拿不到單子,只要有單子錢一般能要回來,有些甚至都是自動還款。
現在呢,銀行委托多,但是催收員催不到錢,而且合規到極致,今年又發生那么多違規的事件,所以現在催收員不敢催,行業已經到了只有收沒有催的局面。
原來我們叫催收,還把催收兩個字分開研究過,催代表什么,收代表什么,作為催收老炮應該都知道這個。怎么催怎么收,它分為幾個階段,幾個步驟,大家都很清楚,執行就行了。
但是現在催不了,沒有任何技巧,只能通知,所有的回款也全靠運氣。比如說案件庫里有上千個債務人,打開之后該通知通知一遍,很客氣地告訴債務人逾期欠款了,不用施壓,也不能施壓。
剩下的就等著人家自己還款,能還就還,還不了就分期嘛,現在銀行一般都有分期政策,給債務人辦分期。
當合規成為行業硬性標準之后,銀行等金融機構會把外包催收機構管控得很嚴,末端的催收員自然日子也不會好過。一個現實是,現在的合規要求多到你都沒辦法張口說話,只要張嘴說話,跟債務人談判,溝通的時候絕對會有違規字眼。
我敢說全國催收公司,沒有一家能做到完全合規合法,只不過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完全合規合法,只有ai可以做到,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因為我們不可能情緒一直穩定,語言輸出一直那么規范。
以前催收公司也講合規,只不過一些行業事件傳播流動得沒那么快,不會大面積傳播,現在稍微有點動靜,全面傳播。銀行也很擔心這個,產生負面影響,對這個態度很曖昧,寧愿這個錢不要了,也不要帶來任何負面信息。
催收員做不到完全合規,銀行就可能對催收公司罰款。銀行既要合規又要回款,這種情況下,第三方催收公司就會向催收員施壓。催收公司施壓催收員,催收員也是人啊,每個催收員背后可能是一個家庭。
催收員可能已經結婚,有父母有孩子,必須要有收入,沒有收入怎么辦,只能不停想辦法增加回款,完成公司給的指標,完成銀行給的回款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拿到提成。那么這種情況下,會不會鋌而走險,一定會的。
催收現在變得很矛盾,這就是我現在為什么很討厭這個行業的原因。
2
債務人壓力,讓催收變得更難。
除了合規壓力,當前催收行情從債務人角度來看,回款壓力比較大。信息爆炸時代,債務人獲取相關信息很方便,特別是獲取一些反催收的信息,這讓債務人的維權意識變得相當強,在這個情況下,很難催收。
以前信用卡逾期,催收員告知債務人可能要承擔法律后果,影響孩子上學、坐不了飛機、高鐵等,現在沒人聽了,債務人不僅不相信,而且還對催收員開展語言輸出。
還有一種債務人,確實懂法,也明白其中的邏輯道理,但是人家就是不還,鉆催收業務的漏洞。他們往往比催收員還專業,經過幾輪催收以后,被催收員培養的所有套路都懂,就是不還,你能拿我怎么樣,你只是個催收員,只能通知其還款。
這種情況下,入行不久的催收員通過遠程電話催收,沒有辦法去判斷債務人到底有錢沒錢,不像我們十多年的催收老炮,可以判斷。
說完債務人反催壓力,還有債務人確實沒有能力還款。
作為抵押貸來說,催收相對來說難度較低,因為一旦逾期,債務人名下還有資產可以抵償債務,比如車房變賣。當然,抵押貸也有賴的時候,債務人失蹤。這些問題都好溝通,但信貸業務催收就沒那么容易了。
對于當前信貸情況,貸后催收很糟糕。站在債務人立場,債務人都沒錢,確實是還不起,甚至飯都吃不起,還怎么還錢,只能拖著。像這種沒有能力還錢的,誰也沒有辦法。
3
收入壓力倍增,再干催收,得不償失。
催收主要分為兩種,一個是電話催收,一個是上門催收,這兩個我都做了很多年,現在都不想做了,因為風險大收益低,說白了就是趨利避害。
目前催收行業看似很熱鬧,萬億級的海量市場,以前環境寬松的時候,甚至一個寫字樓里有幾十家催收公司。但是現在因為合規的原因,很多小公司都破產了。
還有一些公司熬過來了,但它們會同時競標同一家銀行的不良資產項目,把傭金價格壓得特別低,同行競爭讓催收行業環境變得很惡劣。總公司拿到的招標價格很低,只能給催收員更低的傭金,提成相應會減少。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誰也掙不到錢。
并且還有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現在也不按時結算傭金,以前它們都是這個月催回了,下個月就結算,現在機構拖欠傭金,這讓一些小催收公司生存更加艱難。
既然下面的兄弟掙不到錢,還要擔那么大風險,肯定不會再干了。畢竟每天都在擔心違規,擔心出事,說是掙個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也不為過。
收入持續走低的同時,還要承擔公司給的回款壓力。每家催收公司在每天下班之前就會報回款情況,你今天的回款比別人低,或者你今天沒有回款,那代表你沒有收入,你沒有提成,那你今天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領導也會對你有看法,就會對你不停施壓,你覺得你還能生存下去嘛?
壓力大到一定程度,一些催收員可能會鋌而走險,比如手上有幾個大業務,幾十萬的大案子,回不了款怎么辦?那他可能就會動用一下非法查找的手段,或者用各種違法違規的催收話術。這都是被公司逼的,不然的話,催收員也不會這樣去做。
此外,一些催收公司的經理還會私下克扣催收員的傭金,很多催收公司都存在這個問題。克扣傭金的原因可能是經理眼紅,也可能是想把傭金發給他們的心腹。
以往我想在一家催收公司長久發展下去,與公司共成長,但是后來就發現理念已經不同,甚至被現在的催收公司搞到扭曲。因為公司不僅施加業務壓力,而且遇到事時也可能隨時出賣我。前車之鑒,都是催收員背鍋。
這些都是催收老炮的心聲,新人可能剛入行,一臉茫然,不知道什么風險,但我很清楚。
你一個催收電話打過去,對面是什么人,什么樣的狀況,心里在想什么,下一步會做出什么過激的行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萬一他出什么問題,最后一通電話是你打的,那是不是你也要承擔責任,所以說這個工作現在變得得不償失。
這也是很多優秀催收員流失的原因,一句話,就是收入太低,風險太大。
4
離開催收行業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很多催收老炮轉行的緣由,就是每天要和這些陷入困境的債務人打交道,于心不忍。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十年過來,我心里很清楚,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的,有時候那些債務人很可憐,那么困難的情況下你還要去催收。不催的話,老板卻在逼問,為什么不回款?我只能說已經用盡了手段,對方沒有錢,其實我已經心軟了,對方真得很困難。
當人家在哀求你,暫時還不上,緩一緩行不行,你還要拼命打電話,拼命催,那不是要違規嘛?在你動惻隱之心的情況下,做不到那么冷血的情況下,真的就該退就退了。
催收員也是底層,心還存有善念,我們在冬天上門催收,看到債務人都沒棉衣,我們也會把自己的羽絨服給債務人穿。我們上門催收遇到債務人吃不上飯的時候,不僅沒有要到錢,還留給債務人50塊錢,讓他們買飯吃。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我們也是人,也會有感性的時候,面對這些事,只能這么解決。
種種壓力之下,很多優秀的催收人員流失了,不愿意再從事這個行業。現在能看到很多催收公司每天都在招人,但實際上一家催收公司里三年以上工齡的都算老催收了,因為沒有人能堅持這么久。
人員流動大,也造成了催收行業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干了兩三個月,怎么能提升素質,對行業發展的來龍去脈都不了解,怎么能跟債務人去溝通,理性面對債務人。
如果催收員個人的知識儲備不足,也就沒有辦法說服債務人。當催收員個人素養達不到一個合規催收員的標準,鋌而走險的概率就會增加,一旦出事就會連累整個公司,甚至整個行業。
催收這個工作,就是干得越久,經驗越足,后來就全靠經驗。憑經驗對風險、人性作出判斷,同時對法律心存敬畏,沒有敬畏之心,只是為了賺錢,到最后大家都活不下去。
本來還有一口飯吃,后面可能連那個飯碗都給砸了。
5
所幸的是,我做過十年催收,中間沒有出過太大問題,雖然有過投訴,但是我后來申訴成功了。業務整體合規可控,這都是融入骨血的東西,你一定要守住底線,但經驗尚淺的催收員控制不了。
其實很好理解,催收員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是人就會有情緒,有情緒波動就會出現錯誤和漏洞,因此很難做到滴水不漏。只有那種身經百戰的催收員,他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規避掉大多數的風險,不會出大事。
經過這幾年整頓,催收行業逐步走向更加合規的道路,但想要做到完全合規合法,仍然任重而道遠。電話催收倒有可能慢慢走向正軌,相關合規的情形就是只有收沒有催,回款看天意。
但是只要催收員上進心稍微強一點,想多賺一點,想動一些念頭增加回款率,情緒稍微波動一下,對不起,你違規了。
從熱愛到逃離,催收行業變化也改變了我對催收的態度,但我依然感恩這十年來催收所給我的一切。
我二十多歲畢業后入行催收,催收行業改變了我很多東西,也給了我很多東西,比如高額的報酬,認識世界、了解人性的窗口,鍛煉意志和思維的平臺。我打心底里很喜歡催收行業,細數曾經在這個行業里取得的成就和輝煌,得到的認可和贊揚,現在會感到失落,但是又覺得收獲滿滿。
剛剛辭職那天,突然離開了戰斗和工作多年的崗位,我很不適應,感覺沒有什么方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最可怕的是,多年催收工作的影響,自己已經習慣了那種高強度的工作,那種高壓環境,還有緊張的節奏。
最后,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那些在電話中存在的人和事,這輩子都無法忘記,也不打算再在人前提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