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為一代明君,功績被載入史冊,史稱“康乾盛世”的康就指的是康熙。但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皇帝,自己的婚事卻不能做主,因為他的婚姻不僅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更代表著政治意味。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7月,康熙皇帝與一等公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訂立婚約。同年九月,赫舍里氏正式被封為皇后。
是的,這就是康熙最愛的皇后:赫舍里,也是一個被大家很容易遺忘的女人。
為什么康熙會娶索尼的孫女呢?這后面還有一段背景故事。
其實在順治帝當政期間,眾大臣曾經多次建議立玄燁為太子。
但是玄燁的生母并不受寵,順治從來沒想過太子的人選會是玄燁。
但一來玄燁在天花病中幸存了下來,以后便再不會因此病而早殤了;二來玄燁生母佟佳氏乃漢人,他的繼位也正好能緩和滿漢關系。
最終,順治立玄燁為太子。
順治十八年(1661年),年僅八歲的康熙正式繼位。
但是年幼的他無法承擔國家大事,只好由順治留下的四個輔政大臣輔助他處理朝政。
可事情真的會有這么順利嗎?
實際上這四個人心思各異。
其中以索尼在朝中威望最高,但是年紀太大了,不想摻和這些斗爭的事情。
鰲拜在朝中一家獨大,霸占了很多朝臣資源,很多重要的職位上都有他安插的人選,他與遏必隆暗中勾結,企圖把持朝政。
遏必隆雖然也出身名門之家,但是對朝中的局勢也是按下不發,表面上不知道在這場權力的斗爭中到底應該支持誰,但是實際上卻與鰲拜私下勾結。
蘇克薩哈倒是對皇帝忠心耿耿,敢于和鰲拜斗爭,但是他的出身實在太低,雖有功績卻無法做到與鰲拜分庭抗禮。
康熙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登上了皇位。在這樣復雜的政局中,他明白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太過弱小,只有積累大量的知識和謀略,他才能親政,親政后才能著手鏟除這些朝廷的“蛀蟲”。
年幼的康熙就這樣“活”了下來,他一邊積累力量,一邊暗中觀察這四個人,企圖找到機會。年輕的康熙幾次三番想要鏟除鰲拜,但是都遭到了孝莊的反對,孝莊認為他現在還太過弱小,沒有足夠的力量與鰲拜抗爭。
孝莊已然看出了這四個人之間互相的貓膩,只等康熙長大,就能料理了這些人。
孝莊不愧是經歷了三朝的厲害女人,她給康熙的建議是正確的,她一步步的培養康熙,就是希望他能積蓄自己的力量,時機成熟再給鰲拜致命一擊。
在這之中,孝莊深知,皇帝太小鎮不住這些大臣,一旦索尼和蘇克薩哈一死,朝廷勢必會落入鰲拜的手中,到時候就會一片混亂,所以她要想盡辦法讓這件事情不要發生,扼殺在搖籃里。
隨著鰲拜越來越狂妄,甚至妄圖斷掉小皇帝成長的任何可能。
孝莊終于忍無可忍,決定下一盤大棋。
孝莊先是以選皇后為借口,從顧命大臣中為玄燁選擇配偶。
其中,孝莊還是覺得索尼最能鎮得住這個場面。而索尼恰好有個孫女赫舍里,年齡也正合適。
孝莊的想法很簡單:索尼你不是不愿意參與政治斗爭么?那我就讓皇帝娶了你的孫女,這樣你們一家都綁在了這條船上,你不得不幫我。
她就是要用這場政治聯姻來保住大清的江山不落入外人之手。
很快她就向前朝透漏了想要給康熙娶妻的消息,不久后就傳到了鰲拜的耳朵里。
他一聽就覺得大事不好,這明擺著就是為了針對他,所以他當即就聯合了遏必隆一起去孝莊那里“鳴不平”。
鰲拜說得好聽:赫舍里家是滿洲下等人,這樣卑微的身份,怎么有資格當皇后母儀天下呢?遏必隆也在一旁幫腔,說赫舍里家沒這個資格。
看著這兩人的嘴臉,孝莊更加堅定了要冊立赫舍里當皇后的決心。鰲拜和遏必隆越是反對,就證明這個人她找對了。畢竟索尼在朝堂上一向與鰲拜不合,一旦成為皇后,索尼勢必要幫助康熙鏟除鰲拜。
最終孝莊力排眾議,最終讓年僅 12 歲的赫舍里氏在康熙四年九月嫁入皇宮。
當天,盛大的婚禮如期舉行。內務府為這場婚禮忙的不可開交,畢竟是帝后大婚。孝莊也為赫舍里準備了皇后的印章。
康熙在經過祭祖、宴請大臣、舉辦儀式這樣繁瑣的過程之后,兩個人都撐不住了,畢竟年紀還小。
這場婚禮也被稱為清朝歷史上最隆重、規格最高的婚禮。畢竟康熙是先當了皇帝再舉行的婚禮,本來成婚的規格就和其他皇帝不一樣,再加上這場婚禮的政治意味非常濃厚。
康熙對赫舍里家族的依賴實在太大了,他還要靠著赫舍里的家族打個翻身仗。
在新婚之夜,康熙才有機會好好地看一眼自己的皇后,經過了繁冗復雜的儀式,現在只有他們兩個人,他也對自己的皇后有著十足的好奇心。
雖然他們是政治聯姻,但是兩個人年齡相仿,赫舍里又是知書達理的大小姐,必然會對康熙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因為康熙本身的母妃并不是太受寵愛,他本人其實對這場政治婚姻并沒有抱太大期望,但是赫舍里的存在卻讓他對這段婚姻改觀了。
赫舍里本身就出身名門,一舉一動都彰顯大家風范,新婚之夜的赫舍里更是溫柔可人,一下子就讓康熙對她刮目相看。
康熙和赫舍里整整相處了三天,這三天里,他們逐漸發現了對方的優點,互相理解。赫舍里善良又溫柔,也對這段政治聯姻并沒有怨言。
康熙看到了她的大方和體貼,赫舍里也發現了皇帝年齡雖小但是非常聰明有擔當,二人的感情也在這短短的三天相處中逐漸升溫。
赫舍里陪伴在康熙身邊,康熙也對赫舍里憐愛有加,他們一起談論人生,憧憬著未來。
但是孝莊卻在二人相處了三天后把康熙叫到了慈寧宮,詢問康熙對赫舍里的感覺如何。
康熙說非常喜歡自己的這個皇后,希望能和她好好相處下去。
孝莊一聽卻大驚失色,忙說:“你們已經在一起3天了,從今天起不可再同居!”
康熙聽后非常不理解,赫舍里不是孝莊親自選的人嗎?怎么還會這樣說?
其實孝莊的心里現在直打突,一方面是因為祖訓如此,為了防止外戚干政,讓皇帝不要拘泥于兒女情長,而且專寵皇后也不利于政局穩定。
另一方面,孝莊也擔心索尼一家成為第二個鰲拜,現在從根源上掐斷這個可能性,就讓康熙對赫舍里當斷則斷。
一向聽從孝莊的康熙當然這次也一樣,他還年輕,還沒有完全親政,手中的權力并沒有握實。所以他也暫時放下了這些兒女情長,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朝堂上的風云。
這場婚姻的確給康熙帶來了不少好處。
朝堂中有很多搖擺不定的大臣,雖然發誓效忠于皇室,但是由于康熙年齡太小,把持不住朝政,他們也一直處在觀望狀態,不敢輕易站隊。
現在索尼的孫女成為了皇后,赫舍里家族自然而然的和康熙綁在了一起,他們紛紛開始站隊,成為了康熙對抗鰲拜的有力籌碼。
本以為事情在逐漸往好的方向走,但是這個時候索尼卻病逝了,這下康熙失去了一個與鰲拜競爭的強有力的人選。
更糟糕的是,鰲拜乘勝追擊,逼迫康熙處理蘇克薩哈,即便康熙知道蘇克薩哈對他忠心耿耿,也不得不狠下心來處死他,只因為他的力量實在太過弱小,不足以與鰲拜抗衡。
朝中局勢再一次變得不明朗了。
接二連三的事件對于康熙的打擊很大,他也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么不足,不除掉鰲拜大清的江山他也就坐不穩了。
他開始韜光養晦,尋求機會一舉扳倒鰲拜。
這個時候,赫舍里對著他康熙十分耐心,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赫舍里不愧是貴族子女,她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受控制,在與康熙成婚后,由于祖訓她不能和皇帝有太多接觸。
但是她依然沒有怨言,始終都對康熙溫柔有加,因為她看明白此時的前朝有多么混亂,康熙有多么大的壓力。
她用最堅定的話語和態度,陪伴康熙,陪伴著這個少年帝王。
康熙也感受到了赫舍里的愛,在最艱難的時期,皇后卻依然溫柔的支持他,二人的感情也在這段時期內逐漸升溫。
康熙從這段感情里得到了力量,他決心一定要鏟除鰲拜,為了大大清的江山穩定。
此時年輕的康熙想到了一個別的方法,暗中選拔了一批侍衛,進行嚴格的訓練。他暗中繼續力量,尋找鰲拜身上的弱點。
終于,一個合適的機會來了。
康熙八年,康熙以訓練布庫少年之計,成功擒拿了囂張跋扈的鰲拜。十幾個少年將鰲拜團團圍住,鰲拜還以為皇帝只是想找人切磋武藝,自大的鰲拜并沒有想到,這十幾個少年成為了他的噩夢。
自此,康熙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親政,這一路他走的艱辛又困苦。
康熙親政第一年,赫舍里誕下了嫡長子承祜,這個孩子的出生,讓康熙開心又幸福。
康熙八年對于他來說是特殊的,這一年他鏟除了心腹大患鰲拜,又迎來了自己的嫡長子,可謂是雙喜臨門。
合宮上下都對這個嫡長子寵愛有加。但是好景不長,承祜染病夭折,年僅兩歲。
失去嫡長子的康熙痛苦不已,但是他是一個皇帝,不能倒下。
康熙只好在孝莊面前強裝鎮定,但是皇后赫舍里卻無法接受失掉愛子的痛苦病倒了。康熙還因此放下了在宮外的事務,回到宮里安慰她。
在康熙的陪伴下,赫舍里才逐漸好轉。
看著如此痛苦的皇后,康熙對她愈發憐惜,畢竟二人是從少年時代走過來的,也更加珍惜赫舍里,希望皇后能早點從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來。
很快,在康熙的陪伴下,赫舍里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二人都對這個孩子寄予了厚望,這個孩子也為后宮帶來了一絲光亮。
但是現實卻再次對康熙帶來了打擊,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皇后赫舍里氏在經歷了艱難的分娩后,因難產去世,年僅二十二歲。
康熙在知道了這個事實之后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無法相信赫舍里就這樣離去了。
據記載赫舍里掙扎了很久,最終還是因為耗盡了所有力氣而去世。
赫舍里的突然離開又讓康熙陷入了痛苦中,在這個時候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立他們的二皇子胤礽為太子。
誠然這個立這個孩子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紀念皇后赫舍里,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赫舍里家族在康熙親政的路途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立這個孩子為太子可以向天下人展示他與皇后的伉儷情深,也能因此鞏固和赫舍里家族的關系,有助于朝堂穩定。
聲明:文中圖片均來自于公眾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違者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