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一大舉措。
近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編制了《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以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到2027年,安徽全省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完善和提升。
“無廢城市”共建共享
“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東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無廢城市’,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苯衲昴瓿躅C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針對無廢城市,提出要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無廢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在于推動綠色發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持續改善?!卑不諓蹱杽摥h??萍加邢薰鞠嚓P負責人劉定琿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安徽此次行動方案的出臺,不僅是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積極響應,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他看來,安徽以合肥、馬鞍山、銅陵三個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通過示范城市的成功實踐,帶動了全省其他城市的“無廢城市”建設?!斑@種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建設格局,有效提升了全省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能力”。
“通過實施該方案,安徽將進一步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能力,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模式?!眲⒍ìq說。
在國家有效引導下,各地方無廢城市的建設也在有序開展,并且相關政策也在逐步出臺落地。
2023年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夯實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實施,這是全國首部無廢城市建設地方立法。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經理齊康表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應該明確實施戰略、路徑,要有短期目標和中遠期目標,建議重點關注快遞行業,大力推進綠色可循環包裝和“無廢細胞”建設。
“上海作為一個典型的超大城市,人口、產業高度密集,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大,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無廢城市’建設尤為迫切。”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晏波此前公開表示,上海正向全域“無廢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無廢城市”逐漸成為美麗上海的鮮明標識和嶄新名片。
眼下,江蘇各地正因地制宜全面推動“無廢細胞”建設,加速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無廢”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今年1月,為加快推進全省“無廢城市”高質量建設,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研究制定了《江蘇省“無廢城市”建設獎勵辦法(試行)》。
記者了解到,2022年1月,江蘇率先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淮安、鎮江、泰州、宿遷9個設區市被生態環境部列入“十四五”時期開展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的城市名單。
位于宿遷市沭陽縣的江蘇天能資源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資源循環利用的高科技企業。在公司生產區域,可以看到廢舊鉛蓄電池被投入回收池中,隨后經由傳送帶進入生產線。這些廢舊電池經過破碎、熔煉等一系列工藝處理后,被轉化為三種關鍵的電池制造原料:鉛、塑料(ABS材質)和精制硫酸。
據公司負責人佘仁松介紹,該企業目前具備每年回收處理25萬噸廢舊鉛蓄電池的能力,并能夠產出大約17萬噸的再生鉛、1.4萬噸的ABS塑料以及2.4萬噸的精制硫酸。依托遍布全省的2萬個回收網點,公司成功實現了鉛蓄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了一條涵蓋“回收—冶煉—再生產”的閉環式循環經濟產業鏈。
佘仁松表示,在此過程中,整個生產流程均達到了“零”排放的標準,從而在經濟和生態兩個層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建立“無廢城市”建設項目儲備庫,通過財政獎勵措施,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統籌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率先提出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省份,浙江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建立貫通上下的組織架構和推進機制,推動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向著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尤其是,浙江此前將“無廢”理念融入杭州亞運會,打造“無廢亞運”品牌,從賽前場館的建設籌備,到賽事運行過程中生活垃圾的回收、處置、無害化處理,到賽后場館更好地使用,實現全過程的“無廢”。
“無廢城市”怎么建
然而,各大省份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經驗的推廣并非易事。
“各地方具體在實施操作中,還是面臨著諸多難點和挑戰。”劉定琿分析,例如,如何進一步完善固體廢物分類回收處理體系,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如何加強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如何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等。
對此,“無廢城市”建設,首先需要解決原有的遺存固廢問題。
劉定琿認為,江浙滬皖地區作為經濟發達區域,長期積累了大量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這些廢物的處理與處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大難點。
同時,盡管長三角地區在廢舊物資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現有的回收網絡仍不夠完善,存在“循環梗阻”與“真空地帶”。這導致部分固體廢物無法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增加了環境風險。
《上海市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將“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列為“十大碳達峰行動”之一,并提出“以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為統領,加快建成覆蓋城市各類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體系”。
在齊康看來,“無廢城市”建設、循環經濟發展具有減量化、再利用、零填埋的內涵。與此同時,“雙碳”戰略推進過程中,隨著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儲能等大量推廣應用及逐步停役使用,也對相關新興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對此,國家和諸如上海相關低碳發展與“無廢城市”建設的政策一再強調要發揮協同效應。
協同推動碳減排與“無廢城市”建設,綠色生活消費是關鍵。
以上海為例,“隨著電商和外賣的快速發展,相關的包裝材料也將帶來大量的碳排放和廢棄物?!饼R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進一步分析,針對綠色快遞包裝,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要求,上海也有必要加快制定相關政策舉措,建立長效機制,遏制住相關新興廢棄物增長的勢頭與苗頭,推動無廢城市的可持續建設。
在齊康看來,不管是“無廢城市”建設、廢棄物循環利用還是低碳發展,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文件支撐?!坝斜匾ㄟ^健全相關法規,對生產企業、物流企業、電商銷售企業等強化生產者責任制,推動消費者強化源頭減量和終端循環利用的理念和意識?!?/p>
“目前國內和上海綠色低碳工作以企業層面節能減排、產品層面低碳認證等點上、靜態工作為主,從整個供應鏈、廢棄物循環利用、二手商品流通使用、產品全生命周期推動綠色低碳認證和碳足跡核算的相關服務業發展仍有不足?!饼R康同時建議,進一步豐富和創新碳金融、綠色金融工具,發展綠色低碳供應鏈融資,促進中小企業更廣泛參與廢棄物循環利用和減碳。
劉定琿認為,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固體廢物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需要各部門之間的緊密協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門間協同性不足、責任不夠清晰等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了“無廢城市”建設的整體效果。
“江浙滬皖省市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領、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等方面的工作,以確?!疅o廢城市’建設的順利推進和取得實效?!眲⒍ìq如是指出。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