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讀者應該知道,我最喜歡的題材就是比較各國的差異。
我的理論是,任何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之內,要突破繭房,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去,多看看,多比較,才能接近真相。
人們經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其實,換個角度看,沒有比較,也不知道厲害!
人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比較出來的。
在兩百多年前,就算乾隆皇帝,也需要發動舉國之力,才能實現下江南的自由。這種自由,對現在14億中國人來說,毫無難度,一個北京的普通上班族,用一個禮拜的工資,就可以坐高鐵,下江南度周末。
現代普通人的活動范圍,已經遠遠超過古代皇帝了,按理說,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人類數千年歷史上,最有能力的一代人,但有幾個人,會為這種能力而興奮呢?又有幾個人,會為能坐高鐵,而感到幸福呢?
我是一個鐵道迷,曾經對我國的高鐵熱血沸騰。我可不是口嗨,而是以實際行動,用真金白銀來支持高鐵建設。
武廣高鐵2009年12月26日投入正式運營,那時候,京滬高鐵還沒有開通,江浙滬雖然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沒有時速350的高鐵,如今的鐵三角——滬杭高鐵、滬寧高鐵、杭寧高鐵,都還沒有開通。
為了體驗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我決定,先坐臥鋪到武漢,然后坐高鐵南下長沙,短暫停留之后,我又坐車去廣州,最后,再坐飛機回寧波。一路上,高鐵在大雪中穿行,湖廣大地,白茫茫一片,那種體驗,讓我終生難忘。
當時,我覺得自己很牛掰,因為我是全世界極少數能體驗350時速高鐵的人。飛機有什么稀奇,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可以體驗,但350時速高鐵,全世界也就武廣一條,怎么吹都不過分!
當時,我還寫了一篇帖子發到天涯論壇,結果被推薦到首頁,現在看來很普通的高鐵體驗之旅,閱讀量居然破百萬。也正是那時候開始,我養成了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如今回頭看,天涯論壇早已灰飛煙滅,再說天涯,就是暴露年齡了。
我有保存整理照片的習慣,今天寫這篇文章,特意翻出老照片,十五年,我從一個小伙子,變成了一個中年大叔。
當時的武廣高鐵,有一種很奇怪的包廂卡座,隔離墻不到1.8米,稍微一墊腳,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況。雖然算是包廂,但私密性又不那么強。
另外,當時的高鐵還贈送5100礦泉水,懂的人都懂,我就不贅述了。
從2008年第一條高鐵開通到現在,彈指一揮間,16年過去了,中國人已經習慣了日行千里。如今,武廣高鐵沒變,還是世界最先進,但時代變了,中國人對高鐵不稀罕了。
人的幸福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自己過得好不好,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別人過得好。
上次國慶,我出門度假,寫了一篇隨筆,記錄一下我的所見所聞,后臺就很多人留言,說我太悲觀,一篇幾百字的日記,怎么可能把宏大的經濟主題寫得面面俱到呢?這只能說明,有些人的既定立場太強,看到任何與他觀點不同的只言片語,就感覺無法容忍。
要判斷大局,就要看具體的數據,或者從現狀抽離出來,站在高處,尋找一個不同的參照系,這就回到我的正題了,真相往往是比較出來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我在山西旅行的觀察體驗。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幾千年文明的核心地帶,所以上次我說,現在的山西,可能是過去五千年最窮的一段時間,這種窮,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相對于過去的輝煌,如今的山西,的確有點黯淡了。
2023年,山西人均GDP為10499美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1萬美元出頭的人均GDP,甚至還不如墨西哥(1.26萬美元)、馬來西亞(1.3萬美元)、土耳其(1.19萬美元)、哈薩克斯坦(1.23萬美元),正巧,這些國家我都去過。我敢說,肉眼可見,山西的發展水平都遠高于他們。
比如說,我從運城,坐高鐵北上,一路上5G不斷,不影響公務和娛樂,下了高鐵就是網約車,公路平整寬闊,銜接非常絲滑。這種便利,我們習以為常,但放在其他國家卻非常奢侈。
上面提到的四個國家,人均GDP都比山西高,卻只有一個國家有高鐵,那就是土耳其!
首都安卡拉(人口500萬)和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人口1200萬)之間的高鐵,全長562公里,最短運行時間為4.5小時。然而,這2個最大人口城市之間,每天只有10對列車。原因也很簡單,速度不夠快,時間不夠短,價格不夠便宜,與廉價航空相比,土耳其高鐵的競爭力不夠強。
雖然我對大西鐵路很不滿意,這是一條被閹割的線路,明明350的規格,卻只能憋屈地運行250的時速。但運城到太原之間,每天列車大約50對,太原到大同的新線路(集大原高鐵)馬上就要開通,到時候應該至少每天50對。
這里說一個鮮為人知的數據,我國高鐵平均運行對數在40~50對之間,而且,我國有大量超過日行100對的線路,無論是客運總量,還是客運密度,都遠高于其他國家。至于賺不賺錢,只不過是定價的問題。如果說,中國修高鐵的利用率不高,那么,其他國家就更承受不起了。
還是那句話,人的幸福感是比出來的,國家之間也是一樣,雖然我們也有很多缺點,但依然比同行好得多。總之,我們經濟的底線非常高,這種高度是其他發展中國家難以超越的。
看到這里,可能這里有人要質疑了,說來說去還是硬件呢?怎么不看看老百姓的生活呢。別急,接下來就是。
我現在出門,一般都帶一個70-200mm的長焦鏡頭,最大的用處就是街拍人物,因為距離遠,不會干擾被拍者的情緒,另外,大光圈可以突出人物的主體性。
這次在山西,街拍過程中,我發現,如今的中國,悄然間已經誕生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產業,那就是「旅拍」。在山西平遙的大街上,有很多旅拍公司,也有大量參與旅拍的游客。
在平遙古城,我看到很多長相普通的人,走進旅拍公司,化妝,上行頭,短短幾十分鐘,整個人就改頭換面了,頗有一番明星架勢。平遙的大街上,普通女生變成了晉商少奶奶,成了眾人鏡頭追逐的對象,那種成就感,可以讓很多人銘記一輩子。
這種看似簡單的旅拍,背后卻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管理、后勤、服裝、化妝、燈光、攝影、后期,還有直播帶貨的推波助瀾,產業鏈很長,參與者眾多。
如今普通人的旅拍行頭,可能比當年晉商少奶奶的服裝更加做工細膩,色彩鮮亮。
某旅拍公司的老板,對我說,其實這些價格都不高,因為由專業廠家設計生產,量大了,成本就低了。現在平遙有大量旅拍工作室,提供一條龍服務。
我特意記下一個旅拍工作室的報價:
- 399:少奶奶晉商服裝+妝造+拍攝30+底片30+精修9
- 499:大小姐/清漢女/簪花女+妝造+拍攝30+底片30+精修9
- 599:戰國袍/格格服+妝造+拍攝30+底片30+精修9
我看到很多攝影師,叼著一根煙,形象邋遢,就像一個菜市場攤主。但你別小看這些人,他們閱人無數,手里的相機已經包漿,他們對pose的把握,對古城內機位的選取,都非常有經驗,經過他們的指點,普通人在鏡頭面前的表現力,能飛躍一個臺階。
這些攝影師,一天最多能接六七個單子,收入甚至可以破千。
再加上魔術般的后期制作,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得到一份專業照片,不但可以在朋友圈炫耀,還能珍藏一輩子。
我去過很多國家,但在中國之外,從未見過規模如此大,分工這么細的旅拍產業。撇開空洞的數據,一個國家富裕的象征,就是老百姓喜歡臭美了,吃飽喝足,有錢有閑才能玩,這種產業的門檻可不低啊!窮國沒有,發達國家也沒有。唯獨我們這里有!
這樣的產業,需要一個非常高效的團隊,良好的服務精神,一大批高素質的從業者,和大量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費者。
再往深處挖,就是需要高素質的國民,富裕穩定的社會,與之配套的制造業。當然,還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別的不說,高鐵的運量遠超過飛機,才能讓大量游客聚在一起,形成規模效應。
因為分工細了,所以效率高了,因為效率高了,所以價格低了,因為價格低了,所以消費者多了,這就是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
市場經濟,簡直就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我們極端勤勞,熱愛財富,聰明務實,天生懂得見縫插針,無中生有,創造各種商機。
換個角度看,我們還有很多領域的潛力等待發掘,讓我舉幾個例子。
摩托車
我其實想買一輛摩托車,空閑的時候去郊外浪一下,但非常無奈,寧波是禁摩區,我實在想不通,不需要考駕照的電動車,可以到處亂竄,需要考駕照的摩托車,卻被禁止,這是什么道理?
另外,摩托車居然10年強制報廢。現在的摩托車已經從交通工具,進化為休閑玩具,每年都開不了多少公里,強制報廢,簡直匪夷所思。我在美國看到幾十年的老爺車,都能上路。讓老百姓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對大家都有好處。
當年為了保護汽車產業,禁摩也許有道理,但時代變了,如今,依然有200多個城市禁摩,唯二不禁摩的大城市,只有西安和重慶,這兩個城市的交通情況很差嗎?我都去過,并沒有很差。那么,其他城市為什么還不解禁摩托車呢?這反應實在太慢了!
如果全國開放休閑摩托車,民間就會創造出五花八門的產業,釋放海量的消費,增加大量工作機會。
平價按摩
以前,浙江南部某城市(我連地名都不敢提),很多老居民區的按摩非常便宜,最早的時候甚至10元半小時,很多外地的朋友來到這里,都可以實現按摩自由,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些按摩店都逐漸消失了,老小區也被各種隔離物,肢解得七零八碎,漸漸失去人氣。表面上看,城市面貌高大上了,但消費者失去了花錢場景,從業者失去了工作機會,城市失去了人間煙火。這樣的結局,對誰有好處呢?
水上運動
最近,我去了某個水上運動基地,當初的設計目標是成為「世界級母港」。偌大的基地,居然只有我們2個游客,工作人員至少8個。在一個角落,斜躺著一排自行車,走近一看,鏈條都生銹了。
基地燈火通明,播放著詭異的音樂,附近還有2個新修的籃球場,不知道是否屬于該基地,也是燈光全亮,卻空無一人。如果是民企,別的不說,這電費就可以讓老板心疼得睡不著覺。
美國有很多類似基地,他們叫Marina,我去過不下十個,完全都是民營模式。基地內有酒店、餐廳、船舶修理,還有各種私人公司,提供五花八門的服務,甚至連夜間都有各種活動。
而這里,啥都沒有。我去了幾次,每次都是門可羅雀。別說世界級母港,就算美國最冷清的Marina,都比這個熱鬧。這種產業,靠國家隊出面運營,實在勉為其難了。
建設一個基地費錢,維護一個基地也費錢,至少要一組編制,養活一群人,每個人的成本一年就要幾十萬,你還得負責他們的生老病死。最大的缺點是,基地的業績,跟這些人的利益弱相關,他們沒有改善經營的動力,也缺乏創新的能力。
國企當然重要,是穩定國計民生的基礎,但國家隊也不是萬能的,應該抓大放小,讓民企有更大的空間。
寫在最后
我依然要老調重彈,市場經濟就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中國經濟的活力根源,就在民間,只要保持市場經濟不變,激發民間的潛力,中國經濟沒有悲觀的理由,中國人不富裕,老天爺都不答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