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又倒下一家街坊老字號了。
廣州人常說“無雞不成宴”,老廣人愛吃雞,那是出了名的。
但是老廣人吃雞也是很挑剔的,特別是白切雞,從皮到肉,甚至是骨都有很高的要求。
而曾拿下“中國十佳金雞”的廣州清心雞沙田乳鴿店(以下簡稱“清心雞”)就俘虜了一眾“識飲識食”的老街坊,就連香港著名飲食主持人“食神”梁文滔也對其稱贊有加。
開一家店,火一家店,最旺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800+只白切雞和3000+只乳鴿!
在很多廣州街坊的心里,盡管“清心雞”只是一家大排檔,但每天午晚飯時間都座無虛席,即使為它排隊也是值得的!
但是沒想到,這個陪伴了廣州街坊十幾年的老字號,也因為無法經營下去,而選擇關門了。
10月10日,清心雞關聯股東之一向美食導報表示,“疫情的后遺癥,這兩年經營環境也內卷,資金鏈斷裂導致不得不閉店。”
圖源自美食導報
今年,餐飲行業利潤下滑、虧損、關店的消息,就像積蓄噴發剎那的巖漿,不僅襲擊著一個個餐飲巨頭,小玩家更是成為了這場內卷戰中的炮灰,即使是不乏十幾年擁躉的老字號。
多地關店,人去樓空!
有員工在門店討薪,消費者投訴無門
9月底,一位食客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吃“閉門羹”的經歷。
“開了好多年,就這樣突然消失了,明明前幾周還在排隊用餐,好幾家分店也都倒了,以前不屑吃它家的,但是每天這個位置都熱熱鬧鬧的,現在烏漆嘛黑的又覺得不習慣了。”
更有網友分享在清心雞的五羊旗艦店門口聚集了不少人在追討欠薪,“基本坐實清心雞是全線關門了,無非都是資金鏈斷裂跑路這樣老生常談的原因了。”
在美團APP上顯示,位于廣州的6家“清心雞”門店確實有5家處于“歇業關閉”的狀態。
還有一家門店沒關,則是因為門店表示當前為獨立經營店,與原清心雞品牌無關聯,并且原有清心雞會員卡在該店不能使用,目前招牌里已經沒有了“心”字。
這5家門店基本都是在九月底同時關門的,有的還在門店外張貼了“內部裝修,暫停營業”的告示。
但是如今看來,不是暫停營業,是徹底關店退出廣州市場了。
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清心雞的閉店,可以說是猝不及防的,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稱其在“清心雞”相關門店充值了會員卡,還剩下不少余額。
從評論區反饋的信息來看,消費者儲值卡中的剩余金額,在六百到千元不等,如今這些消費者在門店關閉后已無法使用,投訴無門。
廣州老字號也扛不住,到底敗給了誰?
創立于2009年的清心雞,靠一只雞和一只鴿火遍全廣州,是廣州小有名氣的餐飲店了,也是不少新老廣州人的美食記憶。
據悉,它家的清心雞從選材到制作都非常嚴格,雞齡精選的是150日-160日內的清遠1.5號走地麻雞。
另據介紹,而且他們還要用藥材香料秘制的白鹵水浸泡雞肉,再以陳年雞湯浸泡和冰鎮的冷加工,保證清心雞的原鮮,皮爽肉滑、肉質緊密。
美團顯示,清心雞人均消費在51元—75元不等。
也正是靠著好吃不貴,所以清心雞俘獲了一眾鄰里街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嘴叼”的廣州食客。
在清心雞最風光的時候,它還在跨出廣州向外地開店,曾在廣佛地區布局了近10家門店。去年9月,清心雞還在加拿大多倫多開設分店。
然而十幾年過去了,陳舊的回憶揮去,留下的只有空殼, 連一聲招呼也不打,就一夜之間關門停業,意料之外的消費者還沒來得及懷舊,就不得不面對維權困境,“會員卡沒用完要怎么維權?”
對于清心雞的歇業,評論區也出現了不少的差評,“越來越難吃,出品越來越差,裝修又好殘,執左好”……曾經的街坊老字號如今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民心。
但是,不管怎么說,相伴了十幾年的老味道忽然的離場,還是讓一大票廣州街坊唏噓不已的。
作為一個街坊老字號,清心雞走到今天這個田地,也算是被時代拋棄了。
一成不變的菜式、店面老舊、味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在競爭激烈的廣州餐飲市場上,同行們要什么有什么,消費者的新鮮感永遠有更新鮮的網紅餐飲店去滿足他們的需求,老字號們可以說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老字號只想“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不與時俱進和守正創新,就會被市場拋棄。
尤其是在這個數字化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注重網絡媒體的流量造勢,僅僅靠老客戶口口相傳的口碑,能夠吸引到的新顧客始終有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也是商業大敗局中,最悲壯無情的,那就是企業的盲目擴張。
手上有點錢,就想著開店,跑馬圈地,然而卻只顧著突破卻迷失了方向,有太多的企業倒在盲目擴張的例子了。
步子邁太大,管理者的心態卻沒跟上,企業經營也無法精耕細作,結果就是開一家倒一家,手頭上現金流也沒有了,到頭來只是表面風光罷了,創業容易,守業難。
想當年清心雞在口碑的推動下,幾乎每年都能迎來一家新門店的開業,曾經的雄心壯志早就隨著如今的門店全關而消失了。
這幾年大環境不好,疫情之后,各餐飲老板都想著大干一場,結果沒想到卻遭到了當頭一棒,狠狠吃了一個教訓。
在內卷的賽道里,唯有革新求變,順應時代,才不會被淘汰。
清心雞,只能說是時代變遷的結果,剩下的只有情懷了。
那些年曾排過隊的老字號
一個個都倒閉了
清心雞的一夜關店,只不過是當下餐飲內卷大環境下的縮影罷了,這段時間,陸續有一批老字號相繼倒下。
來自香港、擁有30年傳承的實力派老字號太興餐廳,主打的粵式茶餐廳,也在徹底退出了廣州市場,原本在廣州有十余家門店的太興餐廳,隨著今年3月廣州最后一家門店關閉,現在太興餐廳在廣州已經沒有門店了。
這種頹勢也反映在其業績上,今年上半年,太興集團在內地市場的收入同比下跌了28.63%至1.82億港元,并且經營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虧損同比增長了137.46%至2495.5萬港元。
前段時間,位于廣州天河城、經營了 20 多年的稻香酒樓也被曝出關門停業,對于閉店原因,門店經理稱是“由于租約到期,房租漲幅太大,老板決定結業。”
稻香自1991年成立至今,也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它可以算得上是很多老廣人的童年記憶了,也是見證食客步入每個重要人生階段的見證者。
稻香的倒閉,不少街坊表示不意外,原因無非就是“貴又不好吃”、"出品越做越差"等這些原因。
不過和其他停業的品牌相比,稻香能把充值卡的錢給消費者退回來已經很有良心了!
不得不說,現在的商業租金真是太貴了,這也是壓死很多餐飲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年忙活到頭,錢全部給房東賺走了,合著是給房東打工了,吃力不討好的活誰也不想干。
消費疲軟下,餐飲企業內卷加劇
經歷了三年口罩事件的影響,消費者的理性消費心態開始盛行,最能“察言觀色”的餐飲企業牟足了勁推出低價套餐、窮鬼套餐。
餐飲業本來賺得就是辛苦錢,一路壓低的價格,導致餐飲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生意越來越難做,大企業還好,畢竟有規模,能夠在供應鏈上做好成本控制,很多小企業根本沒有這個實力,最終只能選擇關店止損,退出市場。
這幾年,餐飲行業卷得就跟房地產行業一樣,品牌和產品更迭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現在的餐飲為了攬客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新興的品牌更注重體驗式餐飲,既能吃又能玩,非常注重消費者的體驗,可謂是卷的不行。
所以,如果一直守舊,就很容易被喜新厭舊的消費者淘汰。
只不過,雖然今年的餐飲業普遍低迷,但是在今年國慶期間,還是有了一些積極信號的。美團數據顯示,國慶前5天,餐飲堂食消費日均值相比2023年國慶假期增長33.4%。
餐飲市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唯有積極創新,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對此,您怎么看?還有哪些街坊老字號倒閉了,您覺得非常可惜的?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