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迄今已接近兩年半,最后都會造成多少影響如今還不好說,但對俄羅斯軍方來說,用來驗證新武器和新戰術的機會倒是多得很。例如最近,一枚1.5噸的溫壓彈成功對開會的烏軍高級軍官實施“斬首”式打擊,證明只要情報能力跟上,溫壓彈和航空炸彈這類更廉價的武器,照樣可以打出輝煌的戰果。
這個戰例也提醒解放軍,如果將來要對付固守島嶼的敵方軍隊,正確運用這些彈藥的重要性,不亞于各種先進的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
(俄媒公布的爆炸瞬間)
從俄媒公開的消息來看,當時俄軍情報部門獲得消息,哈爾科夫州庫普揚斯克當地的烏軍指揮系統,已搬遷到庫普揚斯克第一學校,并計劃在校區舉行一次秘密會議,來自烏軍總指揮部的代表和哈爾科夫州征兵辦的高級官員都會出席會議。確認情報真實性后,俄軍抓住了這個機會,使用ODAB-1500航空炸彈對校區實施了精確打擊。
(遇襲后的庫普揚斯克第一學校,彈坑明顯,建筑物玻璃窗基本無一
從俄媒報道來看,這是一次成功的精確突襲,爆炸產生的氣溶膠云直接造成烏軍90人死亡。對這個消息,烏克蘭哈爾科夫州檢察官辦公室承認當地第一學校在10月7日確實遭遇了空襲,“一處教育機構和一棟公寓受損”,不過只承認有2人受傷。
(云爆彈形成的氣溶膠霧,對比建筑可見范圍巨大)
目前正處于戰時,雙方都會發布有利于己方的消息,說法有出入很正常。那么到底孰真孰假,只能說俄羅斯方面公布的消息比較全面,視頻和圖像證據也齊全,相對來說真實性更高,而且對襲擊現場的毀傷效果描述更準確,符合溫壓彈爆炸時的場景。當然烏克蘭方面予以否認也很正常,庫普揚斯克是從頓涅茨克進入哈爾科夫的要道,是北線戰場的中樞所在,如果當地烏軍指揮層和領導層被一網打盡,對士氣和抵抗決心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俄軍還給這些大噸位炸彈加上了精確制導套件)
溫壓彈是一種利用燃料-空氣爆炸原理工作的武器,爆炸過程可以分為兩階段,當引信被激活后,溫壓彈會產生第一次爆炸,這個過程非常短,大概只有百萬分之一秒,目的是將含有鋁、硅、鈦、鎂等金屬粉末的高爆炸藥快速釋放并與空氣混合。第二階段是這些與空氣充分混合的高爆炸藥粉末被引爆,瞬間產生超過2000攝氏度的高溫并短暫形成巨大火球甚至蘑菇云,這時處于爆炸范圍內的人員會被迅速汽化,即使在爆炸范圍外,也可能被沖擊波殺死或因吸入高溫氣體而造成呼吸道灼傷。
溫壓彈的前身云爆彈出現時,被作為一種消滅開闊地域地方有生力量的大威力彈藥使用,當時云爆彈主要使用環氧乙烷和三乙基鋁等云爆劑為主裝藥,一次起爆和二次起爆之間相距時間較長。如果此時目標區域有大風或大雨等天氣,很容易將一次起爆形成的氣溶膠霧吹散或稀釋,極大降低云爆彈的殺傷威力。
云爆彈的2.0版溫壓彈克服了這些問題,使用帶有金屬粉末高爆炸藥作為形成氣溶膠霧的云爆劑,兩次起爆的間距更短,而且也換了目標,主要針對洞穴、塹壕和建筑等相對封閉、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風的目標使用。據統計,溫壓彈在密閉空間的殺傷力比開放空間大50%到100%,在不算大的空間里產生上千度高溫和超過130千帕的超高壓,可想而知會有多么恐怖的威力,所以溫壓彈也有“準核彈”的稱謂。
(據稱是俄軍在亞速鋼鐵廠使用溫壓彈現場)
溫壓彈的另一個優點則是價格低廉,只要有成熟的工藝就可以批量制造,而且范圍殺傷的特點也對精確打擊能力要求不高,進一步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對解放軍而言,未來戰爭很可能是在島嶼上與敵方進行爭奪,例如臺灣島多山,臺軍在深山中修建隧道和掩體,意圖利用厚重的山體掩護來負隅頑抗,如果出動陸軍清剿,逐個爭奪,不但可能遭到巨大傷亡,還有可能延長戰爭時間,造成不利于我的外部環境。
(俄烏都開發了單兵云爆手榴彈,用來單兵清掃房間,我軍則有97式
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也是個選擇,但這些武器成本不低,而且需要價格不菲的鉆地戰斗部確保殺傷效果,同樣是對資源和時間的巨大浪費,況且精確制導武器也會受到干擾。
這種情況下,溫壓彈就是非常理想的選擇了,只要遷走平民,朝著目標所在大致方位扔下便宜好用的溫壓彈,就可以派機器狗去確認戰果了。沒有達到效果也沒關系,最多就是損失幾臺機器狗,再朝這里繼續扔溫壓彈就可以了,畢竟這是戰爭,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