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下旬,病危中的張西鼎少將在彌留之際,多么想再歡度一個“八一”建軍節啊!可是萬萬沒想到,他卻在7月31日與世長辭了。
將軍死后,其子女們翻閱了他留下的一大摞日記,從中發現他曾用名張醒華,又名鄧謙……從這些改來改去的名字上,親人們才得知當年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黨的聯絡工作尖兵。
張西鼎
張西鼎于193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黨第三十八軍(趙壽山部)歷任補充二團通信排長,第九十八團便衣隊隊長,教導大隊區隊長、連長,利用這些職務作掩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45年,張西鼎參與組織國民黨第十八軍十七師起義。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七師政治部主任,陜南軍區安康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建國后任陜西軍區組織部長,陜西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甘肅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張西鼎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接下來,讓我們從將軍的日記摘編中,看看他走過的艱苦歷程吧!
趙壽山
早在1935年,趙壽山為軍長的國民黨三十八軍,就接受了我黨領導。趙壽山是國民黨軍中一位愛國、進步的高級將領,因特殊需要,組織上沒給他履行入黨手續。
1940年初,國內形勢逆轉,蔣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有烏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國民黨頑固派對趙壽山部駐防中條山很不放心,便以阻止日寇侵略為名,令其移防河南鞏縣、泗水一帶,這給張西鼎他們的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皖南事變”之后,蔣介石對趙壽山部隊施加了更大的壓力,企圖武力縮編和分化該部。此時,洛陽國民黨點名要趙壽山扣押張西鼎等幾十名“紅色軍官”,到勞動營受訓、審查。為應付國民黨頑固派,地下工委確定由張西鼎、梁勵生等7名軍官前去洛陽周旋,隨后由趙軍長出面收買國民黨上層預固分子,使張西鼎等7位同志又順利脫離虎口。
張西鼎
當時,趙部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地下工委同趙軍長商定,為應付突然事變,迅速將有關情況報告延安黨中央和太行八路軍前總,擬盡快建立秘密無線電通信聯絡。
三十八軍地下工委分析了趙部的處境和形勢,聽取了趙壽山軍長的打算和意見,決定派張西鼎去延安向黨中央匯報。
張西鼎接受任務后,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他冒著生命危險,從河南鞏縣出發,化裝成商人,以回家送家屬為名,路上了征途。一路上,他夜宿曉行,進入潼關,經過八百里秦川抵耀縣,買通了敵人封鎖邊區的哨卡,到達陜西省委駐地照金。
此刻的張西鼎真像回到了家里一樣,握著省委負責人汪鋒的手久久不肯放開。汪鋒也感到事關重大,親自帶他步行200多里趕到延安。
葉劍英
他先在王家坪向葉劍英等軍委首長作了匯報,用了1周的時間研究了“部隊行動方案”,同時學習了密碼翻譯。隨后,毛主席在楊家嶺的窯洞里接見了他。
毛主席握著張西鼎的手連連說:“辛苦了!辛苦了!”
毛主席對三十八軍地下工委和趙軍長的工作作了肯定,并親切地說:“縱觀全局,目前三十八軍不宜拉向解放區,你們若發現中原新的動向,及時速報中央,再決定你們的行動。”
張西鼎
1941年5月初,張西鼎帶著中共中央的指示又匆匆回到照金,學了兩套密碼。遂把密碼、波長、呼號縮寫成暗語,縫進長袍里,由省委派員送他過了敵人封鎖線,經三原、高陵到臨潼,于5月中旬返回鞏縣。
由于他及時向工委和趙壽山軍長傳達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使該部地下黨組織的對敵斗爭,有了明確的方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