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上將三次改名,最后一次改名是道命令,他因此當上軍政委
如果說一個人小時候名字多,經常改名,因為知名度不高,影響并不大。但如果一個人歲數大了再改名字,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一位開國上將曾經三次改名字,最后一次改名是道命令,他因此當上了軍政委。
他就是開國上將王平將軍,出生于1907年10月12日,湖北省陽新縣三溪口鎮大湖地村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幼年讀過私塾。1926年12月他參與組織農民協會,1930年5月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王平先后任過紅三軍團第8軍一縱隊戰士、縱隊宣傳隊副隊長、機關槍連政治指導員、團黨總支書記、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他的第一個名字叫王惟允,但在參加紅軍后不久,他就將這個名字改掉了。
原來,當時紅軍的連長余均是廣東人,每次連隊點名時,連長都將王惟允喊成“王翁翁”,不知道是余連長不認識“惟允”這兩個字,還是由于廣東口音,反正每次喊“王翁翁”,戰士們都哄堂大笑。
王平為此事心里很不得勁兒,于是他找余均連長商量,改個好聽好記的名字。王平心想自己識字不多,名字不能太復雜,要簡單好記,于是就改名叫王明。就這樣,“王明”成了他的第二個名字。
長征結束后,1936年2月他調任紅一軍團第4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參加了東征,同年6月他進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這時的延安,普遍開展批評王明路線,他正好也叫“王明”。
他主動找到了主席匯報,提出:“我想要改名字。”主席聽后風趣地說:“叫王明,這個名字很好嘛,國際代表啊!”王平不好意思地說:“正因為別人老是這樣拿我開玩笑,所以我要改名字。”主席想了一下,當即同意,并順手從筆架上拿起毛筆,寫了一道命令。
主席在一張宣紙上筆走龍蛇地寫出:“命令,賀晉年任27軍軍長,王平任27軍政委。”從此,他正式改名為王平,這第三個名字也伴隨了王平將軍一生。解放戰爭中,他任北岳軍區、察哈爾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中,他任志愿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志愿軍政治委員。1955年王平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2月8日,王平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在長達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南征北戰、縱橫馳騁,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