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熟悉我們的朋友知道,胖貓寫了很多自免相關文章,其實最終想跟大家探討的問題是:自免領域還有哪些機會?還有哪些藍海的適應癥?還有哪些地方有撿漏的可能性的?
我們之前手動、地毯式整理了100種自免領域的適應癥(感興趣的朋友可點這個鏈接看:《》);
今天這篇又手動扒了扒自免領域現有的競爭格局,尤其是Big Pharma/MNC的重點布局領域,我們嘗試看看還有哪些領域是空白的,亟待Biotech們立項開發?
把100種適應癥和MNC的研發布局做個“撞庫”,去掉重疊的,剩下的可能就是“掘進”機會所在。
當然實際的開發立項邏輯絕不是這么簡單粗暴,這篇僅提供一個樸素的角度,歡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區提建議。
另外,為什么我們選擇MNC覆蓋的范圍作為篩選標準,道理有二:
其一,如果立項和MNC的管線重疊,將來在商業上的正面交鋒肯定是“慘不忍睹”;
其二,涉足MNC沒有覆蓋的領域,如果項目運營得當,在特定的階段和MNC進行大的BD交易也是“美滋滋”的選擇。
1、 自免靶點梳理以及獲批適應癥梳理
從梳理的結果來看,現在的靶點和藥物在幾個關鍵適應癥集中扎堆,而大多數適應癥甚至沒有任何靶點和藥物布局。當然,很多適應癥是罕見病,或者目前病理原因不清楚,但如果結合注冊、商業化等多個維度的考量,未嘗找不到好的立項機會。具體的內容請看我們之前寫的文章:《 》以及《》。
2、自免靶點在研和獲批適應癥梳理
這里的數據就是主打一個全面,我們不做總結,對詳細信息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到我們的星球社區獲取。
3、哪些自免適應癥“門庭若市”
在我們的總結中,以下適應癥卷的讓人“窒息”:
支氣管哮喘、特應性皮炎、COPD、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斑禿、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1型糖尿病、IgA腎病、干燥綜合癥、重癥肌無力、甲狀腺眼病、視神經脊髓炎、天皰瘡、免疫性血小板缺少癥、多發性硬化癥等!
如果自家團隊的手里沒有金剛鉆,最好在立項的時候不要碰這些領域。
4、MNC的自免布局
2023年自免領域的銷售排名中,Top5的MNC分別是:艾伯維(261.4億美元)、強生(180.4億美元)、賽諾菲(120.7億美元)、諾華(78.0億美元)和安進(70.8億美元)。
基于市場占有情況,我們搜集了這些公司在自免領域的管線,并進行了對比和梳理。
不難看出,MNC在自免領域也是互相的你追我趕,靶點相對集中。在一些領域,上市的競爭藥物互相之間拼的是難舍難分,這對于Biotech們來說是好的事情,因為哪一家MNC都希望通過新的管線技術出奇制勝!
在我們看來,目前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是皮膚相關的自免領域(這個領域的信息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 》《 》)
另外,MNC在研發管線的配置上也是錯落有致,但能看到的基本是處于研發后期的項目,這也是為什么立項需要避開的原因。我們才開始立項,人家已經起航很久了,沒必要劃著獨木舟去追趕一條豪華游輪。
有了這個分析,就可以看看,有哪些領域是MNC暫時無暇顧及的領域。這些地方,應該是咱們立項的“撿漏”之所在!(胖貓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留言指正)
5、結論
當然,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非常大的范圍和輪廓,就像文初給出的立項邏輯漏斗描述的那樣,我們最終只給出了一半的答案。
如果真的要到具體的立項工作,還有很多和自身情況相符合的問題需要深度的思考。
比如,為什么MNC不在這些領域布局,我們布局的優勢是什么?這些適應癥的發病率如何?臨床試驗的難度(患者入組、臨床設計、試驗終點等)?
還需要回頭看自己公司和團隊的能力,比如,技術平臺(做抗體藥、小分子還是細胞基因藥物)、自己的財務水平、公司戰略、人員、組織管理能力等。
今天這篇有些單純和片面,歡迎大家來找胖貓一起討論分享,一起在自免領域“抓條大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