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話題:癌癥術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不少癌癥患者及家屬在知曉患癌那一刻,必然是慌亂的,著急保命,往往想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說手術就手術,讓化療就化療,殊不知病情不見起色,身體也差了。就拿肺癌來說,西醫認為外科手術是肺癌治療首選和最主要的方法,然則肺癌術后五年生存率也僅有30%~44%,也就是說術后能不能活五年都是個很大的問題,更不用說術后的并發癥、癌細胞轉移的事兒了。
相對于手術干預,中醫更偏向于通過草藥、針灸、按摩、調理飲食等自然療法進行治療,但更多的是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讓自身的正氣祛除身體之邪,達到恢復健康。
中醫注重保護和尊重人體自身的恢復能力,認為手術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方法,病人本就虛弱,術后元氣大傷,如只是靜觀不作為,可能會加速癌癥的復發。坦白說,來找我的癌癥腫瘤患者中,有不少是被術后并發癥或是癌癥復發困擾來看中醫的,就拿我今天要分享的一則病案患者來說吧。罹患肺癌的他,在得知病情的第一時間選擇了手術治療,切除了左肺上的癌細胞,術后身體不但沒有好轉,反倒左臂因傷口受限,活動困難,不僅如此還咳白色帶泡沫狀痰。隨后,被親戚推薦到我處就診,不出兩月,該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明顯改善,身體也逐漸恢復起來。
咳白色帶泡沫狀痰一月余
患者:王某,男,53歲主訴:咳白色帶泡沫狀痰一月余病史:左肺癌術后,傷口有些痛,左臂受限,稍氣喘,咳白色帶泡沫狀痰,少量心包積液,大小便可,寐可,納可,舌體胖大中有裂紋苔白膩,偏水滑,舌下嚴重瘀阻。
中醫診斷就是咳嗽,主要癥狀就是咳白色帶泡沫狀痰。
為什么會咳嗽呢?
根據中醫理論,肺位于五臟六腑之上,其位置最高,猶如一把傘,保護著下方的臟腑。肺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呼吸,并通過宣發肅降的能力,調節氣機的升降出入。
然而,肺臟十分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旦遭遇外邪侵襲或內部失衡,就可能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這種失調會進一步導致肺氣閉塞,使肺氣不能順暢下降而反向上逆,從而引發咳嗽的癥狀。
對于該患者而言,由于肺部生長了腫瘤,并已經接受了手術治療,這無疑會對肺的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手術后的肺部可能會存在炎癥、水腫或其他損傷,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導致咳嗽的出現。
為什么會有痰?
無論你是什么樣的痰,歸根結底就是脾虛了。中醫有一句話叫做:“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這句話的意思是,痰實際上是由脾胃生成的,脾胃制造了痰之后,會將其輸送至肺部,而肺則扮演了儲存痰的角色。對于長期有痰的患者而言,僅僅化痰是不夠的,還需強化健脾,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若是一邊化痰,一邊又不斷產生新的痰,那么痰就永遠無法徹底清除。
脾虛會導致濕氣生成,當水濕在胸內停留,便會形成心包積液。觀察患者的舌象,舌體顯得胖大并帶有裂紋,舌苔白膩且偏水滑,這便是典型的脾虛生濕的舌象表現。
氣喘,則表明患者氣虛。
舌下嚴重瘀阻說明淤血嚴重。
所以患者的證型為痰濕阻肺,氣血虧虛。因此在治療上就應該燥濕化痰、理氣止咳、補氣養血。因此我采用二陳湯、理中湯、升陷湯、五苓散加減治療。
一方中藥緩咳嗽
具體處方如下:
法半夏15g、干姜10g、白芍10g、桂枝10g、黃芪60g、北柴胡6g、升麻6g、北劉寄奴15g、當歸15g、茯苓15g、鹽澤瀉15g、豬苓15g、白術15g、桔梗10g、牡蠣30g、龍骨30g、蜂房6g。
二診:癥狀減輕,飲食睡眠大小便正常,期間有刺激性咳嗽,現有好轉。在初診的基礎上加川芎10g活血行氣;加炒山楂10g、麩炒神曲10g、炒麥芽10g、炒谷芽10g、炒雞內金10g健脾益胃。三診:癥狀減輕,仍咳嗽咳痰,稍感乏力。在二診的基礎上加入姜半夏10g、浙貝母15g化痰止咳;加丹參20g、紅花10g活血化瘀;加黨參片20g補氣健脾。后續患者在上方的基礎上繼續服用了一個月后,諸癥狀明顯改善。
諸方合用見效快
水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據70%的比例。水在體內可不是流動的,它要轉化為氣態才能在人體內運行,這個從液態轉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氣化。只有氣態的水才能夠滋潤皮膚、內臟器官和四肢百骸。
這個氣化的過程非常重要,如果水無法氣化,就會導致水在身體內停留,引發病癥。水停留在不同的身體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如上焦蓄水就會出現顏面浮腫、心包積液、咳痰等癥狀。
那怎么辦呢?溫陽藥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因為它有加熱的作用,就像煮水一樣,只有火加熱才能使水變成氣態,這就是醫圣張仲景說的:“以溫藥和之”。水加熱變成了水蒸氣,蓄水自然就消除了。
在眾多的溫陽方劑中,五苓散就是治療水飲的這一類方劑。
五苓散
五苓散被譽為“古今利水第一方”,更被歷代醫家奉為經典名方,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醫圣用它來治療“水逆”及小便不利等與“濕”有關癥候。
澤瀉甘淡滲濕利水;豬苓、茯苓協助和加強利水滲濕之功;
白術、桂枝,一以健脾而運化水濕之邪,一以溫陽化氣而利水,外散風寒以解表。
諸藥相伍,甘淡滲利為主,佐以溫陽化氣,使水濕之邪從小便而去。五苓散非專于利水,而是健運中焦,促進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為無形之水之劑。
二陳湯:
方中半夏辛溫性燥,燥濕化痰。茯苓甘淡,健脾滲濕,使濕祛痰消,治其生痰之源。
理中湯:
本方是治療脾胃虛寒的常用方劑。方中以干姜溫運中焦,祛散寒邪,恢復脾陽;白術健脾燥濕。
升陷湯:升陷湯是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加減化裁而來。黃芪大補元氣,又善升陽;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助黃芪舉陷升提;桔梗為藥中舟楫,可載藥上行,直達病所。
患者是在術后前來我處治療,所以肯定存在氣血虧虛,氣虛血瘀的情況,因此加入當歸、白芍、北劉寄奴、蜂房等可養血活血。
針對患者睡眠不好,加入牡蠣、龍骨重鎮安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