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荔
編輯|路子甲
深圳是內陸經濟的排頭兵,九、十月份北上廣深陸續迎來重磅房產政策的時候,整個國慶假期的深圳樓市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單日成交8億元”“金蛋不夠砸了”“沙特土豪成交五套”等等新聞紛至沓來,隨著購房門檻的降低,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瘋漲的年代。
而那些早早奔赴深圳的年輕人們,在樓市反反復復的起伏中,或是迎難而上,或是急流勇退。他們曾經把青春放在這里,但最后又默默退場,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周邊地區居住。
惠州距離深圳約一百多公里,高鐵、大巴都能到達。如果開車,只要從惠州南部穿過龍崗區、坪山區就可以到達打工人聚集的南山區、福田區。在惠州一線臨深區域,甚至走路都可以到深圳地界。
這里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的深圳年輕人的樂園。
70分鐘,70公里的通勤日常
每天清晨,六點多鐘敏修便起床,前往惠陽站搭乘 7:23 開往深圳北的高鐵。高鐵上的 30 分鐘,刷一下手機,時間便在不經意間流逝。再轉15分鐘地鐵,就到公司。
盡管敏修家與公司相距近 70 公里,但按照她的通勤方案,全程僅需 70 分鐘。
“聽起來還不錯吧,畢竟深圳到深圳很多地方都要90分鐘?!?/p>
《2023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深圳人通勤平均時長僅需36分鐘。但根據敏修的實際經驗,一個小時內的通勤時間已經算是比較幸福的了。
網友對于深圳通勤時間的體會(圖源:小紅書)
2008 年,敏修就已經來到深圳。
那時的深圳,地鐵尚未完全覆蓋,擠公交是每天的必修課,漫長的通勤開始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通勤的壓力卻始終如影隨形。即使只有五公里的路程,也可能因為擁堵而耗費大量的時間,找不到停車位更是常讓她感到焦慮。
加上父母年紀也大了,敏修總是心心念念要多花時間陪陪他們。于是,她考慮在深圳周邊入手一套房子,把父母從湖南接過來住。
深圳周邊購房,一般有三個選擇:中山、東莞、惠州。雖然深中、深莞的通勤時間可能比深惠要短,但惠州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有山、有江、有海、有湖、有溫泉,節奏較慢,很適合養老。
所以,敏修把房子買在了惠州,自己也搬了過來,開始每天的高鐵通勤。
她摸索出了最便捷的買高鐵票方法:
常規票價 25 元一張,可以買次票,每張 20 元,也可以買定期票,每張 14 元。在工作穩定的情況下,買定期票一個月花費 300 - 500 元高鐵費。次票可以提前預約多次,提前一周就能把次周的票預約好,趕不上還可以取消,不額外扣費。
雖然在節假日后返程的高峰期偶爾會遇到買不到高鐵票的情況,但敏修總能找到解決辦法,如候補或者選擇其他交通方式。
她 記得有一次端午節節后第二天,票特別難買,候補也沒有成功,最后只好打了一個順風車。不過,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
敏修越來越認同和熱愛自己的生活方式。惠州,并非人們刻板印象中的鬼城;跨城通勤,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艱難。
敏修通勤路上看到的好天氣(受訪者供圖)
于是,她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通勤經歷,希望能打破信息差,讓更多人了解深惠跨城通勤的真實情況。
同樣是跨城通勤的攻略分享,敏修發現她評論區的畫風與三年前截然不同。
三年前,很多人會懷著惡意揣測她是否是大亞灣樓盤的“水軍”,來宣傳這座“鬼城”,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為什么要跨城通勤這樣奔波,認為是“沒苦硬吃”。但現在,大部分人都非常認同敏修的選擇,并在評論區請教她深惠通勤、買房、租房的各種攻略。
這種轉變,也折射出深圳年輕人的處境和心態變化。
下行的經濟、越來越卷的工作氛圍,讓在深拼搏的打工人焦慮又疲憊。還不如住到更便宜、更舒適的惠州去,在不放棄工作的同時把錢包和自己都好好養一養。
與此同時,惠深通勤的交通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
盡管地鐵延長線的修建遙遙無期,但深大城際終點站可修到大亞灣的官宣又是一劑定心丸。惠州往返深圳的通勤樓巴班次也越開越多,讓大亞灣居民們可以從自家小區輕松直達深圳CBD。
深大城際鐵路工程線路平面示意圖
圖源:公眾號【城市軌道建設】
“來住過的人都會覺得很香的?!北绕鹪谏钲谶h離家人獨自居住,敏修認為她有更多選擇。
工作日深圳CBD上班,
周末惠州農村隱居
當然,并非所有深圳上班族到惠州居住都是為了更低成本的通勤時間和居住空間。
周君到惠州去,是為了提前體驗退休生活。
每逢周五夜晚,當其他人逛街吃飯看電影以慶祝又度過了一周,或是宅在家中追劇發呆躺平以恢復能量時,周君卻會精心收拾好換洗衣物,牽上小狗,滿心歡喜地驅車前往他在惠州農村的另一個家,開啟一種與工作日在深圳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
工作日的周君,是一名金融行業產品經理,每天面對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和不斷的競爭,直到一次偶然的下鄉經歷,成為了他生活的轉折點。
因工作項目需要,周君下鄉調研,那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給自幼生活在城市的他帶來了內心的震蕩。他發現,在這里他可以認真感受每一陣風,每一滴雨,每一次落日,而不僅僅把它們當成忙碌生活的背景板。
周君拍到的自然風光(圖源:受訪者豆瓣@周末君)
自此,周末到農村“隱居”便成為了周君心中的理想生活。
考慮到仍需在深圳工作,周君將選址范圍確定在了惠州。經過對惠州農村50多套房子的考察后,他花800元(每月)租下了一座擁有10多個房間以及一個100多平米院子的老房子,準備投入50萬將這座破舊的房屋改造為自己的周末躺平小院。
修剪門前的龍眼樹、砌好圍墻、平整圍墻周圍的土地、搭建涼亭…… 院子的改造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最讓周君頭疼的是屋子的防水問題。
屋子的墻體是土坯墻,質地松散,容易吸收潮氣,也經受不住雨水的沖刷,這對廣東的天氣來說實在是太不友好。所以,一年時間的周末,周君都是住在帳篷里面。
但他依舊樂此不疲,即便睡在帳篷里,次日醒來也感覺充滿能量,有時動手改造到晚上十一二點,比在深圳加班還狠。
周君正在砌圍墻(圖源:受訪者抖音@周末君)
如何在周末填補缺失的生活感,始終是打工人苦心鉆研的課題。
依據后浪研究所的《2024 打工人周末外出報告》顯示,七成年輕人選擇在家癱著,高強度的工作需要靠足不出戶的放松來恢復元氣。10 分制下,大家對周末的滿意度為 6.27 分,處于剛剛及格的水平。
周君的院子,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他內心世界的一次重建。
和之前在出租屋躺著度過周末相比,專注地動手做手工活,更能使他進入心流狀態;站在池塘邊眺望草地,更能使他感到內心平靜。
經過近一年的改造,周君的院子,現在已經頗具模樣。他把自己的改造進度分享到豆瓣和抖音,不少人留言說要來參觀,并認真考究周末過隱居生活的可行性。
周君的院子一角(受訪者供圖)
越來越多人不再愿意為了KPI和業績丟掉周末,決定尋回自己的人生秩序,我的周末我做主,工作生活我都要。
“每周日回深圳的路上也沒有很難受,工作日也沒有那么難熬了,都是想著周末要干什么,生活多了些盼頭?!?strong>或許,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深漂八年,轉身惠州
在深圳奮斗八年的陳里,從未想過裁員這座大山會如此迅猛地降臨在自己身上。
2023年10月,她所在的部門正經歷著業務轉型的陣痛,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最終整個部門被裁撤。
失業后的陳里,第一反應還是想在深圳繼續求職?!吧钲跈C會多嘛?!钡葯C會更加充裕的,是那些年輕且成本更低的新鮮血液。對30+的陳里而言,簡歷上的年齡數字成為難以跨越的障礙。
兩個月后,她轉向惠州求職,一次面試就順利通過,雖然薪資無法與深圳相提并論,但輕松的工作氛圍、極短的通勤時間以及隨之而來的幸福感,讓這一切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因為那次意外的失業,陳里或許很久都不會意識到,原來退后一步的生活也不錯。
陳里的日常生活,受訪者供圖
早在2018年,陳里就已經在惠州買房。
陳里和她的男朋友最初是堅定的租房黨,但三年的深漂租房經歷讓他們感到疲憊,連續遇到房東半路退租、公寓重新裝修退租等倒霉事,被迫多次臨時找房、搬家,最終還是決定要買房,給自己一個家。
陳里買房時,還是房地產市場的高點。而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然褪去。從2023年全年來看,惠州僅賣出約5.7萬套新房,不到三年前高峰期的4成。
但該成交套數依舊位列大灣區城市前列,是隔壁深圳的近兩倍。
當投資泡沫早已破滅,是誰在買進惠州房子?
據粵東世聯行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惠州市新房成交貢獻主力板塊為大亞灣,網簽面積位居全市首位。2023年臨深板塊住宅認購量銷冠盤萬悅花園,項目距離深圳僅數百米,與深圳地鐵14號線沙田站直線距離約1.8公里,吸引不少深圳客戶買入。有網友調侃,“大亞灣對于深圳人來說,特產是房子”。
陳里到大亞灣6年來,看著樓盤亮燈率不斷上升,地下停車場由空曠到停滿粵B。
陳里當初把房子買在大亞灣,也是出于到深圳通勤的考量。在深圳工作時,陳里常常加班,回家后總覺得時間和精力不夠用,只能躺著放空,周末也大多宅在家里。
而現在,陳里的生活變得輕松許多。每天 8 點多出門走路15分鐘就到公司,中午睡一個飽飽的午覺,下午 6 點準時下班,慢悠悠地在小區買菜回家做飯。 周末更是精彩,自駕游、露營、探店……陳里感慨,以前在深圳過得太匆忙、太滿滿當當,現在的生活節奏才是舒適的程度。
陳里的日常生活,受訪者供圖
最近的陳里周末在忙另一件事情:一些在深圳工作多年的朋友,在長時間“考察”她的生活后,也想在大亞灣買房定居了,所以陳里周末一有空就會幫朋友們看看房子,或者帶著他們在大亞灣逛一逛看一看。
“目前規劃就是努力打工賺錢,把剩下的房貸提前還完,一身輕松地進入接下來的人生階段。”
結語
在深圳樓市的起伏故事里,部分年輕人勇而退之,轉而踏上了惠州這里。
誠然,如果從純粹投資的角度審視,惠州或許不是最理想的選擇,地鐵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遲遲未能回應人們最初的期待。
然而,對于深圳年輕人們而言,這里承載著的是他們對安心、踏實生活的深切渴望,而非僅僅是投資的考量。
他們在這里尋得了更為本真的生活狀態,享受著相對輕松的生活氛圍、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極具性價比的居住條件。
惠州不是深圳的鶴崗,不是年輕人躺平的地方,是另一種需求的歸屬地。
城市的差異產生魅力,讓人在流動中探索,在選擇中成長,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