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財經
睡前看到這則新聞真是不吐不快:中國游客在國外機場維權,喊的卻是“Go back to China”。
這句英文是什么意思呢?“滾回中國”的意思。
過去,有些歧視中國人的外國人就是這么懟人的。
所以當這些旅客這么喊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這是在國外罵中國航班嗎,或者,是一波中國人罵另一波中國人嗎?
結果沒想到,都不是。這些人竟然只是把這話當作“我們要回到中國去!”來用。
真是被這種中國式英語給雷到了。
10月14日,該事件親歷者白女士告訴南都記者,事情發生于當地時間10月6日在沙特利雅得機場。其所乘坐的沙特航空公司SV888航班原定于6日凌晨2時左右從利雅得飛往北京大興機場,然而航班多次延誤,其間航司并未妥善安置旅客。
候機大廳較冷,部分旅客感冒發燒,候機時同機中國旅客還在微信群中互借藥品、衛生巾等應急物品。白女士本人也因此感冒至今未愈。
白女士稱,在十幾個小時的等待期間,航司僅先后解釋因大興機場流量管控、飛機故障延誤,但并未為旅客提供毯子、食物或安排旅客入住酒店。另一旅客也向南都記者證實,“基本前十個小時沙特航空及機場人員拒絕配合。”
要說這國外的航司,服務確實不咋滴。
巧的是,這個白女士還是一名律師。律師應該特別嚴謹才是,結果在語言這事兒上,她還挺放松,認為在那個語境下是可以理解的。
我能理解她的“理解”。這是因為,中國式英語之所以是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就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都是把學英語當作學知識來看待,對于語言本身最重要的交流功能,反而是被弱化的。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到今天都沒法開口講英文。
沒有意識到學英文是為了跟外國人溝通交流,當然也就“可以理解”“Go back to China”僅僅只是“想回中國”了。
這件事情確實很丟人,但是我并不想指責這些游客,畢竟學習語言是需要環境的。第一次用英文,能用到這種囫圇吞棗的程度,第二次第三次第四用的時候應該就會有些進步的。
此刻,我想起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幾年前北京地鐵把“站”改譯為“Zhan”。XX站由XX Station改為XX Zhan。
陶舜財經——你的醒腦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