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3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開國上將——韓先楚將軍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73歲。將軍去世后,骨灰被安放在了紅安烈士陵園。
按理說,像韓先楚將軍這樣的革命功臣,去世后應該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為何會葬在紅安烈士陵園呢?
事實上,這是將軍生前的最后的遺愿。在將軍臨終前,他對子女們留下了遺囑,說:我死后不進八寶山,那里有我不愿意見的人,我要回紅安,和敬愛的吳煥先和無數烈士們在一起……
然而,將軍的這則遺言也不禁讓人感到疑惑:在將軍的革命生涯中究竟經歷了什么,為何他不愿意葬入八寶山呢?那個他“不愿意見的人”指的又是誰呢?
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聊一下韓先楚將軍的傳奇事跡。
在我軍歷史上,韓先楚絕對稱得上是個人物。他自幼出身貧苦,14歲就毅然投身革命,17歲參加紅軍游擊隊,在這之后,他憑借著機智勇敢、驍勇善戰,一步步由普通戰士成長為了統帥數十萬大軍的高級將領。
在革命戰爭年代,韓先楚將軍以“膽子大”聞名全軍,因此,同志們還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作——“韓大膽”。
解放戰爭初期,韓先楚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在鞍海戰役中,他親率3個師大膽采取穿插迂回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占領了國民黨鞍山市公署辦公大樓,全殲鞍山守敵。緊接著,他又揮師南下,先后攻克了營口、大石橋、海城等地,鞍海戰役大獲全勝,共殲敵3300余人,并爭取了2700多人起義,為此,中央還專門來電嘉獎。
在整個遼沈戰役中,韓先楚表現極佳,其所率領的部隊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在多個戰場上均取得了重大勝利。
由于其部隊神出鬼沒、所向披靡,因此還被稱為“旋風部隊”,而他自己則贏得了“旋風司令”的美稱。
當然了,在韓先楚將軍的軍旅生涯中,最令人稱道的一戰,還是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
1949年12月初,即“兩廣戰役”勝利結束后,四野高層便決定讓第十二兵團的第四十軍和第十五兵團的第四十三軍向海南島進軍。然而,當這份報告呈遞到毛主席手中后,毛主席卻遲疑了,并沒有急著作出批示。
但這并非毛主席不想盡快解放海南島,而是在考慮如何才能“一戰定乾坤”,畢竟那時我軍還沒有海軍,戰艦更無從談起,就連參戰的將士也大都來自北方,不習水性,想要進行渡海作戰,面臨的困難不言而喻。
與我軍各項準備不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沙之虎”薛岳在海南島構筑了由50艘海軍艦艇、20多架空中作戰飛機,以及10萬兵力組成的——“伯陵防線”,可謂固若金湯。
所以,在這樣的敵我態勢下,我軍想要一舉解放海南島,可謂困難重重。可問題是,有困難就應該不了了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12月底,毛主席正式作出了《關于做好渡海作戰的指示》。
不過,即便指示已經下了,但仍未解決解放海南島面臨的實際困難,在1950年初召開的兵團作戰會議上,大家仍就登陸艦船、登陸方式、登陸時間等一系列問題上爭論不休。
在登陸的具體時間上,有人建議在谷雨前季風期登陸,有人則建議應該在6月后,經過討論,最終確定:在5月底做好渡海作戰準備,6月正式開始登陸。
按理說,既然會上已經作出了決定,各軍領導只需按此決定準備即可,但時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四十軍軍長的韓先楚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認為,我軍目前所使用的都是風帆船,必須依靠谷雨前的季風渡海,倘若過了這一時間,那么整個渡海作戰就要往后拖整整一年,況且兵貴神速,戰機轉瞬即逝,后面還不知會有什么不確定的因素出現,所以早打早好。
很顯然,韓先楚的這一意見并未得到大會的認可,但他堅決認為,渡海作戰必須從快。于是,韓先楚將自己的意見直接上報給中央,陳述利弊,表明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韓先楚還在報告中明確說道:“如果兄弟部隊四十三軍還沒有準備好,我愿親自率領四十軍主力單獨渡海作戰。”既然身處前方的大將都如此有信心,中央自然沒有不同意的理由。很快,韓先楚的作戰計劃就被批準了。
4月16日,在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韓先楚指揮第四十軍、第四十三軍4個師三萬余將士,分乘400多艘水帆船開始向海南島進發,解放海南島戰役由此拉開了序幕。
按理來說,韓先楚作為全軍的主帥,應該坐鎮后方指揮,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跟隨先頭部隊一起渡海作戰。副兵團長親自上陣殺敵,給予戰士們莫大的鼓舞。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
而就在海南島解放僅一個月后,朝鮮戰爭爆發了,緊接著,美國第七艦隊開進了臺灣海峽……所以你看,倘若沒有韓先楚將軍當初的堅持,海南島恐怕就會成為“第二個臺灣”了,而此時,人們也不得不佩服這位“旋風司令”的戰略眼光。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韓先楚將軍作為志愿軍副司令員,率部赴朝作戰,此后歷任中南軍區參謀長、福建省委書記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50余名開國上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初擬定授銜名單時,韓先楚僅為“中將”,毛主席在審閱名單后,批示“韓有功,中晉上”。就這樣,韓先楚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83年6月,韓先楚將軍成功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然而,令人不幸的是,在短短3年后,即1986年10月3日,一代名將韓先楚因病逝世,享年73歲。
將軍在臨終前留下遺言說:死后不入八寶山,那里有他不愿意見的人……于是有人猜測,將軍所說的這個人可能是黃克誠將軍。
這一說法主要源自1938年,時任八路軍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團長張紹東背叛革命后,旅長徐海東因病到后方休養,由黃克誠接替他的工作。接著,黃克誠對部隊進行了整頓。
在整頓期間,黃克誠對三四四旅的老干部們進行了嚴格審查,此舉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而其中就包括時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韓先楚。將軍本就是個生性剛直的人,他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情緒,因此兩人的關系一度變得比較僵。
當然了,幾十年過去,這些矛盾自然迎刃而解,加上兩位本就是身經百戰的虎將,自然不會將這些事放在心上。要知道,1977年黃克誠復出后,首先前來看望的就是韓先楚,所以足以證明兩人關系之好。
所以,將軍之所以那樣說,不過是一些說辭罷了,他就是不想進八寶山,只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紅安。
因為自從踏上革命征程后,韓先楚將軍就很少回過家鄉,他想念家鄉的每一寸土地,更想念家鄉的每一位父老鄉親。建國后,將軍曾幾次回鄉,為家鄉人民做了很多實事,深得父老鄉親們的敬重。
當然,回紅安也是為了和當初的老戰友們相聚,除了吳煥先同志外,還有那些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他們之間感情深厚。所以,他想在自己去世后回到犧牲的戰友們身邊,也在情理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