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給民宿潑盆冷水
你那里的民宿還好嗎
曾幾何時,民宿在中國大地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仿佛一夜之間,從山間到海濱,從鄉村到城市邊緣,處處都能瞧見民宿的身影。然而,如今這看似熱鬧的民宿行業,實則是亂象叢生,讓人忍不住要問:中國的民宿,到底將何去何從?
你那里的民宿還好嗎?作為民宿經營者,你還能堅持嗎?
說起民宿悄然誕生,最初它是日本、法國等地登山滑雪愛好者為節省開支而選擇的棲息之所。他們租借當地百姓的民居,只為在戶外探險的疲憊之余有個溫暖的落腳處。
而后,一些地方巧妙地利用農村閑置的住宅房間,融合當地獨特的人文景觀與生態環境,為游客呈上物美價廉的鄉野生活體驗。那時的民宿,無需奢華的設施,僅以質樸和實惠吸引著人們,讓大家能以較少的花費去感受別樣的旅行。
當民宿之風刮入國內,一時間風起云涌。2016 年至 2019 年,行業大洗牌,低端民宿紛紛退場,中高端民宿盛裝登場。比如國內民宿行業的標桿莫干山民宿更是成為眾人向往的詩與遠方的象征,高檔設施與高昂價格相伴而生。
然而,繁華的背后,問題接踵而至。虛假宣傳讓游客滿懷期待而來,卻失望而歸;名不副實的服務,辜負了游客的信任;高昂的價格,讓許多人望而卻步;房間過剩,造成資源的浪費;同質化嚴重,使民宿失去了獨特的魅力。
更有甚者,一些決策者盲目跟風,在毫無優勢的地方大興土木,建起一座座所謂的高端民宿,然后坐等“游客為了睡覺來睡覺”。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終究只是一場空。
回首過去,臺灣墾丁的民宿是多么輝煌,2014年,我去考察學習的時候,發現臺灣很多地方的民宿因盲目過度開發,民宿淪為養豬場、養雞場;2024 年初,我專門去了一趟莫干山,發現曾經巨資打造的民宿如今成為荒廢的鬼屋。那些曾經熱鬧的場景,如今只剩了個寂寞。
2024年的民宿行業,據我所知,沒有幾個能過得風生水起,大多都在慘淡經營,或者已經關門大吉。究其原因,
無非如以下幾條:
一:投資者有錢有閑沒腦子。
在如今這個時代,有些人手里有了點錢,聽了一些心靈雞湯,手里帶上個串兒,以前端大茶缸子喝茶的人開始使用小酒盅喝茶了,就感覺自己情懷滿滿,已然脫胎換骨,就感覺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像他一樣消費,于是民宿風一起,不少投資者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一頭扎進這個看似充滿機遇的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整個民宿玩玩。然而,其中的盲目與沖動,簡直令人咋舌。
瞧瞧這些投資者,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兜里有點錢就不知天高地厚,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什么基本農田的規定,什么市場的真實需求,在他們眼里統統不存在!就知道悶著頭蓋房子,還大言不慚地說是“情懷投資”。
結果呢?房子蓋好了,限期拆除的通知來了,這時候他們開始哭爹喊娘,那副慘樣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這能怪誰?難道怪政策不公?別扯了!只能怪他們自己,連農業政策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就敢大興土木。還有些更離譜的,拿出所謂的手續當尚方寶劍,其實也不過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正當手續”,真是可笑至極。
更有甚者,盲目到了極點,認為只要民宿建起來,客人就會像兔子一樣主動撞上來。曾經有人請我去給一個窮鄉僻壤的民宿選址把關,我調研了三天,明確告訴他們這地方沒山沒水沒故事,搞民宿必死無疑。可現實卻狠狠打了我的臉,人家不僅建起來了,還搞得風風火火,雖然現在開始冷清。但我想說,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盲目投資,能長久嗎?
民宿投資不是一場賭博,不是靠運氣和沖動就能成功的。沒有深入的市場調研,沒有清晰的規劃,沒有對政策法規的敬畏,最終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希望那些盲目跟風的投資者能早日清醒,別再瞎折騰,否則,等待他們的只有血本無歸的下場!
二:主事者盲目激進,追求即時利益,沒有長期規劃。
在民宿產業的發展浪潮中,本應是理性引導、科學規劃的當地主事者,卻在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
如今的一些主事者,盲目激進,眼中只有眼前那短暫的即時利益,全然不顧長遠的發展規劃。四年任期一到就走人,為了能在這短短時間內出點政績,瘋狂跟風上馬民宿項目。
他們根本不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不研究市場的真實需求,不評估當地的資源稟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要看到民宿在其他地方稍有成功,便不管不顧地在自己的轄區內大搞特搞。
民宿建起來了,他們拍拍屁股乘東鳳而去,留下的是一堆棘手的問題。后續的經營管理、市場推廣、服務提升等關鍵環節,統統被拋之腦后。
這種短視的行為,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公共資源,也讓那些滿懷期待的投資者血本無歸,更讓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傳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民宿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需要與當地的特色和優勢相結合,需要長期的培育和精心的呵護。而這些盲目跟進的主事者,只是為了自己的政績,匆忙上馬項目,卻無法為其提供持續的支持和保障。
長此以往,民宿產業不僅無法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反而可能成為沉重的負擔和發展的阻礙。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主政者必須轉變觀念,樹立長遠的發展眼光,真正從當地的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合理引導,讓民宿產業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否則,民宿之殤,將成為當地發展難以抹去的傷痛。
三:設計者一張圖紙繪天下,造成同質化嚴重,
在當下民宿如繁星般涌現的時代,本應是各具特色的棲息之所,卻陷入了嚴重的同質化泥潭。而這背后,設計團隊的“一張圖紙走天下”策略難辭其咎。
那些所謂的設計團隊,眼中只有金錢,毫無創意與責任心可言。他們拿著一張通用的圖紙,在全國各地肆意“復制粘貼”。僅僅根據當地環境特色稍作距離上的修改,便號稱是“因地制宜”的設計。
看看江浙一帶的某些民宿,自從周莊紅燈籠掛起后,到處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千篇一律,毫無新意。讓人不禁疑惑,這到底是民宿還是妓院?如此缺乏特色的設計,怎能給游客帶來獨特的體驗?
某地一個村落計劃開發為民宿,還聘請了北京有名氣的設計團隊。我有幸參與旁聽,本期待著能聽到富有創意和針對性的規劃,然而聽到的卻是大師們的夸夸其談。最后我義正言辭地說:不養孩子不知道那個么疼,任何不考慮投資者造血功能的規劃設計都是耍流氓。
投資者滿心期待,投入大量資金,卻發現自己的民宿在眾多雷同的對手中難以脫穎而出。最終,投資者賺不到錢,而設計團隊卻賺得盆滿缽滿。
這種“一張圖紙吃天下”的現象,不僅傷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破壞了民宿行業的生態。民宿本應是展現當地文化、風情的窗口,如今卻成了毫無靈魂的復制品。
真正成功的民宿設計,應當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元素,將其巧妙融入到建筑和裝飾之中,讓每一個角落都訴說著獨特的故事。
若設計團隊繼續這種短視的行為,民宿行業將在同質化的死胡同里越陷越深。唯有打破這種魔咒,注重創新和個性化,才能讓民宿重新煥發生機,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詩意居所。
所以,要想讓民宿振興,一定要遠離那些嘴上沒毛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設計團隊。
四:民宿天價到底是給什么人居住的?
如今的民宿市場,價格可謂是“天價橫行”,讓人瞠目結舌!我采訪過一些民宿老板,他們那定價的態度簡直決絕得讓人憤怒,“低于 2000 元堅決不干”,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我就奇了怪了,到底是哪來的自信,認為會有大批人愿意跑到荒郊野外花 2000塊錢去睡一覺?真當大家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
民宿的初衷是什么?是物美價廉呀!
就拿我自己的一段經歷來說,那年在云南,人家招待我住了一個 8000 多元一晚的民宿。也許是貧窮限制了咱的想象,我愣是一夜沒睡好,滿腦子都在想:到底是哪個傻屌會花 8000 多來這睡一晚上?
這些民宿老板,難道以為隨便弄個有點特色的裝修,擺上幾件所謂的藝術品,就能漫天要價?他們難道不清楚,大多數人辛苦工作掙來的都是血汗錢,不是用來讓他們隨意宰割的!
誰給了他們定如此高價的勇氣?是所謂的“詩和遠方”?還是他們自以為是的“特色服務”?可實際呢,很多高價民宿提供的服務根本配不上那離譜的價格。
這種不合理的高價,不僅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也破壞了整個民宿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果民宿行業繼續這樣肆意妄為,只追求暴利,不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民宿本應是讓人放松身心、感受當地風情的好去處,而不是讓人望價興嘆的奢侈品。希望那些被利益沖昏頭腦的民宿老板們能早日清醒,回歸理性定價,讓民宿真正成為大眾都能享受的溫馨之所,而不是少數人才能涉足的“金錢陷阱”!
說白了,民宿本應是人們心靈的避風港,是遠離喧囂城市的寧靜角落。它不該被利益沖昏頭腦,不該被盲目跟風所誤導。
要讓民宿行業重回正軌,需要投資者的理性與智慧,他們應深入了解市場,尊重土地與環境;需要決策者的長遠目光,不能只圖一時政績;需要設計者的創新與用心,打造出真正獨特的民宿體驗
或許,當我們重新審視民宿的本質,找回那份初心與溫暖,民宿才能真正成為人們旅途中美好的回憶,而非如今這般混亂與無奈。愿未來的民宿之路,能在繁華與寧靜、商業與情懷之間找到平衡,走出一條充滿希望與生機的道路。
我的聲明如下:
本文純屬的我胡言亂語,咱們國內的民宿都很好,我說的是國外的黑暗民宿哈!不要對號入座!可以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