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為首的西方18國瘋狂向朝鮮半島增兵,釋放明確威脅信號,朝方則強勢亮劍,永久性切斷朝南邊境的鐵路和公路。在這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中方也收到了求助信號。美西方在當下增兵的目的是什么?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呢?
盡管國際社會的目光都停留在俄烏沖突和以色列試圖擴大戰爭的瘋狂舉動,但亞太局勢也不容忽視。南海、臺海局勢階段性對峙,朝鮮半島也是暗流涌動,作為韓國最大的靠山,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再次掀起新一輪針對朝鮮的軍事威脅。
日前,德國政府已經宣布,將正式加入美國主導的駐韓多國部隊,也就是所謂的“18國聯軍”。按照協議規定,德國將對韓國提供一批軍事物資,配合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事部署和相關行動。
至于德國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節點宣布加入,外界分析認為,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跟隨美國腳步對朝鮮進行威懾,通過軍事施壓的手段逼迫朝方在某些問題上做出妥協,加速“北約亞太化”的進度,實現西方利用半島局勢打壓中國的野心。
然而西方算盤打的雖好,卻低估了朝方腰桿的硬度,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朝方不論是頻繁試射導彈、發射軍事偵察衛星,還是展開核試驗這樣的危險舉動,都意味著朝鮮對西方的軍事挑釁時刻保持著“不服就干”的強硬立場,沒有任何退讓和妥協的空間。而在西方瘋狂“爆兵”之際,朝方再次宣布大動作,半島局勢又邁入新的臺階。
綜合多家媒體10月9日報道,朝鮮軍方當天發布了一則公告,決定永久性切斷并封鎖朝韓交界的南部鐵路和公路,為了進一步遏制沖突爆發和維護國家安全,朝方還將強化在交界處地區的防御要塞設施,確保自身不會遭受“外部勢力”的威脅和影響。雖然沒有點名,但此舉顯然是對“18國聯軍”增兵的強勢回應。意味著朝方已經開始做好最壞的打算,以應對隨時可能會發生的沖突。
而在此之前,朝方的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的試射頻率也驟然增加,畢竟朝方的核武器已經具備了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此舉就是警告美國不要繼續挑釁,否則朝鮮的導彈隨時能夠抵達美國本土。
然而核戰爭不能打,也打不贏,強硬如朝鮮也清楚這個道理,所以核武器的作用和俄羅斯一樣,只能保持在威懾層面,而不是作為交戰的主要武器。在這種背景下,朝鮮的軍事部署面對18國的軍事威脅就顯得十分單薄,根本不足以抵御外界的強壓,所以對外尋求援助也是重中之重。
朝鮮的首要選擇自然是俄羅斯,同為西方制裁的“難兄難弟”,兩國之間的關系在近幾年越走越近,貿易、軍事等領域合作全面深化,尤其是在普京今年連任后訪問朝鮮,雙方又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這一條約也被外界視為兩國達成了軍事同盟關系。
而按照條約規定:兩國任何一方遭受侵略時,另一方都可以提供軍事援助,這意味著“18國聯軍”真的走到和朝鮮交戰的地步,俄羅斯必然不會坐視不理,除了提供武器裝備的基礎操作之外,也不排除俄羅斯直接下場參戰的可能,而這也是朝鮮應對西方軍事挑釁的重要底氣之一。
除了俄羅斯,朝鮮還擁有和中國接壤的優秀地理位置,兩國都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再加上朝鮮戰爭中血與火洗禮,讓中朝關系非常密切。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朝鮮的這些年里,我國一直沒有切斷和朝方的合作,經濟上,中國是龐大的輸入和輸出市場;軍事上,中國具備和西方長期對抗的豐富經驗,是朝方尋求援助的最佳盟友。
恰逢今年還是中朝建交75周年,兩國外長相互致電慶賀,朝方也借此機會公開向我國求助。在朝方的賀電中提到,希望中方能夠在必要時刻提供援助和支持,不要讓朝鮮陷入“孤軍奮戰”的處境。
對于這樣的喊話,我國也予以明確回應,強調決不允許半島重燃戰火,生戰勝亂。如果真到了別無選擇的地步,中方也將按照自己的方式采取堅決措施,捍衛地區的和平穩定。雖然言語含蓄,但卻表露了中國的決心和態度。
總而言之,中俄已經在半島問題上亮明了自己的態度,并將選擇題甩給了西方國家。以當下世界的紛雜局勢而言,西方放棄對半島的軍事挑釁、恢復地區和平穩定才是最佳選擇,否則一味的增兵、強化軍事威脅,很大概率會讓半島局勢走向失控。而局部戰爭的爆發也不僅僅是朝韓兩國的交鋒,更是中美俄這些大國的博弈,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全面戰爭的地步,這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重大災難,希望西方能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