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報考吉林大學、蘭州大學的同學,都是為了它們985的名號,以及較高的保研率。
第一學歷,雖然官方層面并沒有明確指示,但在大眾認知中,普遍認為是高考后進入的學校。
第一學歷非985,在部分企業、單位眼里,是不符合錄用資格的。
例如進入高校當大學老師,現如今標配是“本碩博985”,這個趨勢越來越普遍。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高考后,你選擇了蘇州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而非吉林大學,可能職業選擇范圍就有了一些限制。
吉林大學,因為位于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位置偏僻,因此很多南方學子,寧愿選擇省內的211,也不愿選擇吉大。
那么,為了985名號,選擇吉林大學的那些人,后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吉大的特點是什么,我覺得就是踏實質樸的學霸風氣和善良可愛的吉林人民。
其實長春這座城市在省會中真的可以算是倒數了,還有漫長的長達半年的冬天,但是可能是太冷又沒什么可玩的東西的原因,同學們真的是太能學習了,不是在上自習就是在去上自習的路上。
此外在我四年的總結下,吉林人民真的是特別好,基本上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特別簡單善良誠懇。
作為畢業生,現在覺得自己有很多金光閃閃的回憶。
冬天很冷,所有教學樓和圖書館之類的門口都會有厚厚的簾子,如果你走到門口能碰見男生,基本上吉大的男生都會先幫你掀簾子。
門口看門的門衛全校都得喊大爺,剛上大學的時候特別不習慣好不容易叫出口的。每個教學樓的大爺都是文藝大爺,全會寫詩,一手好字,把自己的詩貼在公告欄上讓大家表揚哈哈哈。
學校里有好幾個身體殘疾但堅持學習的同學,有只有單腿拄著拐還天天去圖書館上自習的小男生,有爸爸背著去上課的小女孩,好多好多,他們就是我的榜樣,這才是吉大的精神。
畢業的時候校長親自撥穗握手,校長一天握了3000多次手,合了3000多次影。
北門外那一溜三排小飯店,全是吉大同學們養的,各種價位各種口味,我從來沒見過還有其他的學校能比我們的規模更龐大。
我們吉大有最龐大的校友群體,神人輩出,讓人佩服。
身邊的同學還都算溫和包容,四年來一直相處的很好。
當然,我也得承認,吉大也有一些問題。
合校帶來的龐大身體導致各校區各學院聯系基本沒有。
辦個事、蓋各種章,能讓人跑斷腿。
地理位置原因不僅帶來寒冷的氣候,也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不便,北上廣的實習基本與我們無關了。
嗯,有意思的名家講座也不夠多,估計人家都不愿意來長春吧,來了也得排票,根本排不上啊,學校人太多了啊! !
但是在大三、大四這兩年真的是感覺吉大在不斷努力變好,各項特色活動開展的很好,打雪仗比賽啊、晨讀啊、畢業生晚餐啊。
寢室也在不斷的裝修。
圖書館各種服務也是越來越貼近學生。
在吉大求學的這四年,對我來說特別重要,自己成長了特別多,整個三觀和性格都是在長春真正形成的。
特別感謝吉大的這些人,有過好的,也有過壞的,但是還是很開心很有收獲的。
烤冷面,鍋包肉,飯包,冰淇淋,還有北門的小飯館們,我會想念你們的!
很喜歡吉大的校歌,很大氣——‘人比山高,腳比路長,我們崛起在祖國的北疆’
”。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作為一名吉大的鄰居,同時又作為一名吉大的家屬,大學四年,坐315路去看女朋友,穿過文昌路那個缺口去南嶺吃飯,和吉大的小伙伴一起共事,除了母校,對吉大了解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吉大校區很多,南區、南嶺、南湖、朝陽、新民、和平六個校區,南區是新校區,其他幾個校區都是合并前的某所大學,比如南嶺就是以前的吉林工大。
可以說每個校區專業都有所長,南嶺的汽車工程,南湖的通信,新民的醫科,南區的文理科。
每個校區的硬件設施有好有壞,南區應該是最好的,南嶺也還行,就是稍顯破舊。
至于宿舍這種事,分專業和看運氣啦,同樣是四人寢,可能是上床下桌,也可能還是上下床,還有可能住筒子樓。
食堂還行,南嶺和南區都有好幾個食堂,南區的新食堂號稱亞洲最大的食堂,不過南區外有美食城,南嶺外有文昌路,都能開小灶。
購物的話,南嶺、朝陽、新民這三個校區比較方便,南區有13路和315路到市區的商業街。
其次,吉大排名“八九不離十”(吉大老師語),所以教學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師資力量也不差,當然肯定有一些不靠譜的老師。
以前陪女朋友聽過幾堂哲社學院的課,老師的水平還是很高的,不過長春真的留不住人,一些有水平的老師都去北京和南方了。
南區有國家實驗室和文獻中心,逸夫圖書館里的古籍和考古博物館的青銅器,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南嶺的汽車工程是最傲嬌的專業,盛產學霸,工作好找,這里不詳敘。
吉大的學生,接觸的有學霸也有學渣,感覺讀書這個事,大學只是個平臺,怎么讀全靠自己。
南區的人文氣息濃一些,以前還參加過南區的豆瓣同城讀書會。
南嶺都是工科宅男,我們學校的妹紙經常黑人家。
簡言之,吉大作為“地方一霸”,有如川大之于西南,武大之于華中,中山之于華南一樣,吉大在東北名頭還是很響亮的,專業多,學科全,文科應該算東北最強的,理工科也很強。
最后,吉大作為綜合性大學,雖不及川大、武大、山大這些大學有著百年的底蘊,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已經很不錯啦。
以前,每個周末都擠315路去看吉大南區看女朋友,在新食堂或三品居吃個飯,或去圖書館看會書。
要么平日無事,去找南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和吃飯。
現在畢業了,多少有些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