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在上個世紀那場曠日持久地抵御日寇的戰爭中,我們的先輩們之所以會造成那么大的犧牲,除開日寇的無恥侵略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無恥小人的背叛。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民國時期臭名昭著的四大漢奸,他們倒也應了那句“惡有惡報”,下場個個凄慘,或許這些人你還全認識。
一、 張景惠
張景惠或許不是漢奸中最出名的,但他的行為卻讓人非常不齒,除開對不起同胞外,他還拋棄了兄弟情義。
張景惠出生于遼寧省的一個農民家庭,年輕時,跟隨父親做豆腐生意。后來遇見奉系軍閥張作霖,二人一見如故,結拜成為兄弟,并一直擔任張作霖的副手,非常受張作霖的看重。
我們都知道張作霖作為東北王,一直在沙俄跟日寇之間周旋,寸土不讓,很是值得敬佩。但對于日寇來說,張作霖這般油鹽不進的軍閥卻是他們進攻中國的一塊絆腳石,因此發動皇姑屯事變,用陰謀殘害張作霖。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作為張作霖昔日的結拜好友,張景惠竟全然不顧念為兄弟報仇,反而不假思索便投靠了日本人,謀得偽滿洲國務總理一職。后來張景惠被蘇聯軍方俘獲,并移交給中方,之后直到死去的日子,都是在監獄里度過的。
二、 王克敏
王克敏是晚清的舉人,后又到過日本留學,按理來說學識才華都還不錯。但能力并不能代表人品,王克敏為人鉆營取巧,善于投機,通過各種手段結識了一批政要,因此在黎元洪擔任國務總理期間得以出任財政總長。
王克敏對銀行業務并不精通,卻是個聚斂錢財的能手,時人送綽號"錢鬼子"。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本陸軍大將喜多誠一找到王克敏,并扶持王克敏擔任"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實際掌權人。
"偽臨時政府"純屬日本人侵略中國的遮羞布,而王克敏卻為了權勢在這個位置上樂不思蜀,幫著日寇殘害了無數同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犯下了滔天罪行的王克敏自然難逃清算,同其他漢奸犯一起關押在北城炮局監獄,最后在監獄中服毒自殺。
三、 汪精衛
只要是說到漢奸兩個字,就不得不提汪精衛。甚至可以說就近現代歷史而言,汪精衛就是漢奸的代名詞。
其實汪精衛也曾有過熱血時期,他是同盟會的早期成員,妥妥的革命人士,他也曾經義憤填膺,為民族復興拋灑熱血,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統治,選擇提刀刺殺攝政王載灃,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慷慨的氣魄令人佩服。
因刺殺載灃被關在獄中時,汪精衛還寫下這么一句激昂之詞,"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可惜的是汪精衛的愛國之心并不夠堅定,他在國民政府的官位越升越高,可是做人的底線卻越來越低。
后來他為了爭權奪利,居然罔顧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轉而借助日本人的勢力跟老蔣打擂臺,建立汪偽政府,甘心淪為日本人的走狗。在當頭號漢奸期間,汪精衛大肆宣揚日本的"東亞共榮理論",真是有辱當年在獄中書寫的那十個中華漢字。
1939年元旦,忍無可忍的老蔣下令追殺汪精衛,但由于有日本人的保駕護航,汪精衛并沒有真正碰上危及性命的情況。或許是壞事做多了連老天都看不下去,1944年汪精衛因"骨髓腫"在日本去世,至死身上都背負著恥辱的烙印。
四、 川島芳子
如果不說或許很多人絕對想不到,抗日戰爭時期擁有"東方女魔"的頭號特務川島芳子,竟然是清朝正統格格。
清朝的覆滅讓許多滿清遺老無法接受,其中就有為了肅親王善耆。善耆雖然早已知曉晚清統治腐敗不堪,但他卻還是要遷怒于革命人士。為了光復大清統治,善耆選擇投靠日本人,將自己38個子女全部送往海外,其中35個都送往了日本,其中就有個女兒名為愛新覺羅·顯玗。
顯玗當時年僅6歲,被送給了一向跟善耆有所往來的川島速浪當養女,讓其學習日本軍國主義精神,投靠日本"復國"。川島速浪給顯玗取名川島芳子,并對其進行洗腦教育,使得她極端仇恨中國。
成年后的川島芳子一心想要完成父王的遺愿,那就是復辟滿清。然而歷史的車輪只會向前,川島芳子的復辟之路注定艱難坎坷不成行。最終,川島芳子選擇依附日本勢力,被培養成不擇手段的日本間諜。
由于通曉中文和日文,又頂著清朝公主的身份,川島芳子很快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事件"、"九一八事變",以及"轉移婉容皇后"等重大事件中,都有川島芳子的身影。不僅如此,川島芳子還協助田中隆吉,策劃了轟動一時的"一二八事變"。
日本戰敗后在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的川島芳子也迎來了最終審判,在1948年被執行槍決,卒年4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