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溫度,還有什么讓你開始意識到秋冬來臨了?
鼻翼手臂起皮脫屑
眼角臉龐緊繃有干紋
化妝時發現本油皮居然卡粉了
這些,實際上都是皮膚在給你發出“我干了”“我渴了”“我枯了”的信號。
為啥秋冬季皮膚這么干?
秋冬季氣候干燥寒冷、自身皮膚屏障受損、洗澡水溫過高且頻率過高、沒有做好保濕等情況,都有可能造成皮膚干燥。
此外,遺傳、年齡、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影響皮膚含水量,在秋冬季氣候影響下,使得皮膚干燥愈發明顯。
皮膚干燥可能引發什么問題?
●瘙癢
秋冬季節,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會相對干燥,而干燥的皮膚不能有效防御外界的刺激,所以皮膚干燥更易引起皮膚瘙癢。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可能出現老年皮膚瘙癢癥。
老年人的皮膚功能和結構退化,皮膚汗腺和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皮膚會因為缺乏潤澤而顯得干燥,繼而引發瘙癢。長期反復的搔抓還可使皮膚肥厚苔蘚化,甚至繼發感染。
●脫皮
秋冬季天氣干燥的時候,許多人的手和腳會出現脫皮現象,即干燥性脫皮。
如果癥狀比較輕,只是手指或腳趾有輕度脫皮、不痛不癢的話,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平時多注意皮膚保濕就可以了。
收好這份秋冬護膚大法
?針對美麗臉龐
適度清潔
油皮、痘肌建議選擇氨基酸等溫和成分的洗面奶,一天洗臉1-2次;干皮皮膚較為干燥緊繃可以只用清水洗臉。
至于清潔面膜、洗臉儀什么的都給小花忘掉吧。
溫和保濕
秋冬若只用夏季的護膚品,顯然無法滿足皮膚保濕需求,得加碼才行。
油皮痘肌可以選擇保濕力度合適且不油膩的水、乳,干皮選擇保濕滋潤且封閉性更好的水、乳、霜等,推薦希川科顏屏障修護水乳霜,雙十一預售即將開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次條
此外,喝水是必要的,但是想通過喝水來充足保濕是不切實際的;而頻繁敷面膜、噴噴霧不僅不能達到充分保濕的作用,還可能引起皮膚過度水合,加重屏障受損,甚至發展為敏感性皮膚。
修護屏障
對于皮膚屏障受損的小伙伴,可以使用含有神經酰胺、膽固醇等成分的保濕修護型產品,有助于修護屏障,緩解干燥緊繃、泛紅瘙癢等情況。
?針對性感嘴唇
嘴巴干燥脫皮,不要想著通過舔一舔就能達到保濕效果,多喝水、涂抹潤唇膏才是正解。
秋冬季許多人也容易患有唇炎,干癢難受,此時舔嘴唇甚至是撕嘴皮簡直是作死行為。
正確操作是外用不含香精等刺激成分的潤唇膏(比如希川科顏唇部護理套裝),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激素,嚴重者建議直接就診治療。
?針對手部腿部
洗澡不要過勤、水溫不要過高、使用中性沐浴液、洗完手涂抹護手霜、洗完澡及時涂抹身體乳等,都有助于緩解身體手部、腿部等皮膚干燥現象。
此外,手肘、膝蓋、腳后跟等皮脂腺少的部位,也容易干燥甚至是干裂,可以在這些地方著重涂抹身體乳等。
希川科顏新版身體乳也很不錯哦,新包裝可以用得干干凈凈不浪費,保濕效果很棒,加量不加價,舊包裝日常價129元/300g,新包裝日常價59元/200g,性價比高,秋冬必備。
皮膚長期干燥得考慮這些疾病
魚鱗病
有些人表面光鮮亮麗,秋冬季褲子脫了,褲內雪花飄飄、皮屑飛飛……
別笑,他可能不幸患上魚鱗病了……
魚鱗病的典型特征是皮膚干燥、有片狀魚鱗樣固著性鱗屑,最常見的是尋常型魚鱗病 (又稱“干皮病”)。
好發于四肢伸側和背部,小腿前側最明顯。輕則冬季皮膚干燥、表面有細小鱗屑,重則還會出現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鱗屑,不過一般不痛不癢。
魚鱗病這種基因遺傳而來的疾病,目前還沒有辦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和日常護理起到控制與緩解的作用。
●藥物治療
輕度:以外用藥為主,如10%的尿素乳膏、維A酸軟膏等。
重度:除上述外用藥以外,還可以配合口服阿維A、異維a酸等。(有致畸風險,最好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日常護理
一般建議清水洗澡,盡量少用身體清潔產品,洗完澡后盡快使用身體乳來加強保濕、改善皮膚干燥。
可以選擇具有輕度剝脫 (果酸、水楊酸)、溫和保濕 (角鯊烷、尿素、凡士林)作用的身體乳。
毛周角化癥
毛周角化癥,俗稱“雞皮膚”,又稱“毛發苔蘚”或“毛發角化病”。 它和遺傳、維生素A缺乏、代謝障礙有關,病因是毛囊周圍的角質增厚,毛囊被過厚的角質堵塞。
“雞皮膚”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危害,就是吃藕 (丑)了點~
雖然毛周角化癥也無法根治,但是通過規范治療和日常護理可以很好地緩解。
●藥物治療
一般來說,外用維A酸軟膏、他扎羅汀軟膏或者果酸治療都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嚴重的可以口服維甲酸類藥物,如阿維a膠囊。 (建議在正規醫院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兩年內有生育意愿的婦女禁用。)
●日常護理
堅持保濕,建議選用含有乳酸、果酸、水楊酸和尿素等成分的保濕霜、身體乳等。
今天是雙十一預售開啟時間,對希川科顏相關產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次條看看,祝大家秋冬無“干”煩惱。
〔參考文獻〕
[1]張建中主編.皮膚科醫生的護膚課[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2020.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4年10月14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