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過招,往往就在一瞬間。
深圳地鐵客運量領先廣州兩個月之后,廣州再次實現反超。
今年七八月份的時候,不少網友留意到,深圳地鐵的客運量首次超過了廣州,而且7月、8月連續兩個月超過廣州,不過最新9月數據出來,廣州竟又反超回來。
交通運輸部最新公布的9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當中,廣州9月份的地鐵客運量達到25697萬人次,反超深圳的25226.2萬人次。
下面來簡單聊一聊這個事兒。
2024年7月份,堪稱一個轉折點,深圳的地鐵客運量首次實現對廣州的超越。
具體來說,2024年7月份深圳的地鐵客運量為28864.8萬人次,超過了廣州的28738萬人次,8月又再次超越,可能有人驚呼,深圳的人氣飆升這么快。
深圳為什么會在7月份突然實現對廣州的超越呢?
分析認為,一方面受益于深中通道的紅利,2024年6月30日,經過7年籌備、7年建設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深中通道的開通,讓珠江西岸城市與深圳的聯系度得到質的提升。
例如,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到深圳車程從原來2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內,珠海、江門等城市去深圳從2小時以上縮短至1小時內。
除了深中通道的助力,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港人北上”。
今年以來,香港市民北上去深圳消費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無疑也會推動深圳的客流量。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也受到網友的關注。深圳地鐵客流強度在這兩年超過了廣州,例如9月份,深圳的地鐵客運強度達到1.48萬人次每公里日,超過了廣州的1.34萬人次每公里日。
從統計數據來看,深圳地鐵比廣州地鐵更擠了。
不過,廣州地鐵是比較分化的,中心城區的地鐵往往更擠,而郊區沒那么擠。
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在財力上的優勢是大幅超過廣州的,因此深圳地鐵的密度是大幅超過廣州的。
用城市地鐵里程與城市面積來對比,簡單測算,深圳地鐵線網密度達0.28公里/平方千米,而廣州只有0.086公里/平方千米,深圳地鐵密度是廣州的3倍多。
深圳的城市面積相對更小,而地鐵密度又相對更大,因此深圳人乘坐地鐵的意愿更強,據媒體報道,深圳“1公里地鐵率”達97%,居全國大城市榜首。
廣州由全國地鐵最擠城市,變成第二擠城市,或許還跟“電雞”有關,電動自行車具有較強的便利性,可能分流了一部分地鐵客運量。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3年,廣州電動自行車日均騎行量達到685萬人次,是常規公交的2.4倍,與此同時,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占出行方式比例比2019年減少了13個百分點,電動自行車已超越公交成為廣州市民出行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
還有個數據也很驚人,2023年,廣州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6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相比2019年增長72%。其中,中心城區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339萬人次,相比2019年增長149%。
也就是說,中心城區騎電動自行車的人顯著增長,而中心城區又是地鐵密度相對較大的地方。
深圳沒有公布電動自行車日均騎行量,公布了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大約是550萬輛。
廣州的數據是,截至2024年7月,廣州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600萬輛,已上牌的超過500萬輛,并以每天上牌約4000輛、每月上牌約10萬輛的速度在增長。
總體而言,廣州的地鐵客運強度被深圳超過,并不能簡單說成廣州人氣下降了,這很有可能是電動自行車分流了,也有可能是廣州郊區地鐵線路不斷增加導致的。
深圳地鐵客流量暴漲,也存在很多顯而易見的原因,比如深圳的地鐵密度全國第一,深中通道開通之后也給深圳的流量帶來了很多紅利,此外還有香港人北上消費的助力。
據公開信息,廣州目前有10條地鐵在建設當中,深圳將有5條地鐵新線有望在今年開通。
廣州、深圳將在地鐵客流量、地鐵里程等多方面展開競爭,誰能成為華南地鐵客流之王,暫未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