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凱萊英藥聞
2024年10月13日,博瑞醫藥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BGM0504藥物在非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受試者中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
BGM0504是一款靶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受體雙重激動劑;在已完成的中國超重/肥胖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中初步表現出耐受性、安全性良好,可顯著降低患者體重和改善腰圍,展現出良好的綜合代謝獲益。
關于BGM0504
BGM0504是新一代的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僅需每周給藥一次;公司后續將在中國成人超重/肥胖患者中開展BGM0504與安慰劑對照的3期臨床研究。
本次披露的II期臨床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研究,旨在非糖尿病的超重或肥胖受試者中評估采用BGM0504注射液多次給藥后的安全性、耐受性、PK/PD特征和有效性;研究顯示:
1、減重指標完美達成,每周給藥1次療效強勁且起效快:
給藥第4周時,5mg組、10mg組、15mg組體重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分別為5.2%、7.0%和9.5%;給藥第12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體重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分別為8.4%、12.0%和13.8%;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體重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分別為10.8%、16.2%和18.5%;
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體重較基線降低≥5%的受試者比例分別為87%、93%和100%;體重較基線降低≥10%的受試者比例分別為57%、77%和86%;體重較基線降低≥15%的受試者比例分別為20%、57%和66%;體重較基線降低≥20%的受試者比例分別為3%、27%和35%。
2、腰圍較基線平均降幅最高可達13.4cm
給藥第12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腰圍較基線平均降幅(扣除安慰劑)分別為6.4cm、8.8cm和10.2cm。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腰圍較基線平均降幅(扣除安慰劑)分別為7.9cm、11.7cm和13.4cm。
3、顯著降低多項心血管代謝風險指標:
在血壓上,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SBP較基線平均降幅(扣除安慰劑)分別為11.7mmHg、14.7mmHg和12.5mmHg;DBP較基線平均降幅分別為5.5mmHg、7.2mmHg和9.0mmHg。
在血尿酸上,給藥第24周時,5mg~15mg組較基線平均降幅及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為22~61μmol/L(6%~14%)。
在甘油三酯上,給藥第24周時,5mg~15mg組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為23%~39%。
在總膽固醇上,給藥第24周時,5mg~15mg組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為6%~12%。
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5mg~15mg組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為9%~10%。
4、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生活品質
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空腹血糖較基線平均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分別為7%、13%和16%。
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空腹胰島素較基線平均降幅及降幅百分比(扣除安慰劑)分別為23.5pmol/L(20%)、58.8pmol/L(32%)和91.7pmol/L(56%)。
給藥第24周時,5mg組、10mg組和15mg組體重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量表較基線評分改善提高(扣除安慰劑)為2~12分。
5、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無新增安全性信號
連續給藥26~30周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絕大多數不良事件為1~2 級,不良反應多見于胃腸道系統方面(GI),發生時間集中在劑量滴定階段及目標劑量給藥前4周,繼續給藥后可逐漸耐受。與其它腸促胰島素類藥物基本一致。未發生因低血糖事件和其他非預期不良反應退出試驗的事件。
關于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
與單一GLP-1RA相比,多靶點藥物的開發將提供更大的治療潛力。新的開發方向致力于將GLP-1RA與涉及能量和營養方面的其他治療路徑相結合,如與葡萄糖依賴的促胰島素多肽(GIP)、調節能量代謝的胰高血糖素(GCG)等相結合發揮協同作用。
GIP是一種腸促胰島素,由小腸上部的K細胞分泌,正常生理條件下,餐后GIP水平大約是GLP-1的四倍。 與GLP-1不同的是,GIP具有糖依賴的促胰高血糖素性和促胰島素性,即低血糖條件下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高血糖條件下刺激胰島素分泌。
據不完全統計,在研的GLP-1/GIP雙靶點治療藥物約50種,僅替爾泊肽一款藥物獲批;在國內布局來看,除博瑞醫藥外,恒瑞醫藥、翰森制藥、眾生睿創、民為生物的產品均進入II期臨床。
關于減重的市場前景
據悉,肥胖是增加心腦血管等慢性非傳染疾病患病率的重要誘因;根據GBD(2019)數據,肥胖是全球第五、中國第六大致死致殘危險因素;全球、中國肥胖癥(BMI≥30)所致死亡人數分別約為502萬人、76萬人。
全球方面,根據World Obesity最新數據(2020)顯示,全球超重及肥胖率(BMI≥25)合計約52%,美歐澳俄中東等地較嚴重,預計2030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數達35億人;
中國方面,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國超重及肥胖率(BMI≥24)合計約51%,北方情況比南方嚴重,預計2030年中國成年人超重及肥胖人數達7.9億人。
肥胖應對措施主要分為生活方式干預、減重代謝手術、減重藥物治療3種,減重藥物治療由于效果好、見效快、患者心理易接受等優勢逐漸成為主流。此前,多款藥物因安全問題被禁用,GLP-1相關藥物成為最新的發展重點。
根據Frost&Sullivan,預計2030年全球減重藥市場規模達115億美元,預計2030年中國減重藥市場規模達149億人民幣。
感謝關注、轉發,轉載授權、加行業交流群,請加管理員微信號“hxsjjf1618”。
“在看”點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