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胡人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以討伐楊國忠為由發動了安史之亂,這場叛亂導致了唐朝漢族人口死亡過半,唐朝也由盛轉衰。
安祿山在12月攻占洛陽,到756年正月初一,就妄自稱帝,隨后叛軍逼近長安。唐軍退守潼關,唐玄宗南逃蜀地,楊國忠與楊貴妃被殺。
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即唐肅宗。肅宗命其子李俶(后來的唐代宗)統領諸將,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
原文賞析:
及祿山之亂,兩京失守。
史略:安祿山本奚種,為帝所寵任,領范陽、河東、平盧三鎮降胡。 天下精銳,悉集范陽。 天寶十四載,發兵反,分其黨守大同、平盧,引兵而南,河北州郡,望風瓦解。 遂自靈昌濟,陷滎陽、陳留、武牢,進陷東京,分兵屯陜州,以逼關中,僭稱大燕皇帝。
【譯文】等到安祿山叛亂,兩京(長安和洛陽)失守。
安祿山原本是奚族人,被唐玄宗寵信,統領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的投降胡人。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發兵反叛唐朝,分派黨羽防守大同、平盧,自己領兵南下,河北各州郡望風而降。
叛軍隨即自靈昌(河南滑縣)渡過黃河,攻陷滎陽、陳留、武牢,又進攻東都洛陽,然后分兵駐扎陜州,逼近關中,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
是時,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等共謀起兵,欲斷祿山歸路,以阻其西入之謀。 賊將史思明攻常山,復陷之。 有清河客李萼者,為郡人乞師于平原,因為真卿曰:「今朝廷遣程千里將兵出崞口,賊據險拒之,不得前。 今當先克魏郡,分兵開崞口,出千里之師,因討汲、鄴以北,至于幽陵,然后帥諸同盟,合兵十萬,南臨孟津,分兵循河,據守要害,制其北走之路。 朝廷但堅壁勿戰,不過月余,賊必有內潰相圖之變矣。
【譯文】這時,平原太守(山東德州平原縣)顏真卿、常山太守(河北石家莊正定縣)顏杲卿(顏真卿堂兄)等人共同謀劃起兵,打算截斷安祿山的歸路,阻撓他西進入關的計劃。
叛將史思明圍攻常山,俘虜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借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顏季明被斬。不久城為史思明所破,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瞋目怒罵,也被處死。
清河人李萼為郡人向平原太守顏真卿請求援兵。李萼對顏真卿說:“現在朝廷派程千里出兵到崞口(山西壺關),叛軍據險阻擊,使程千里的軍隊無法前進。現在應當先攻克魏郡(河北邯鄲),分兵打開崞口,放出程千里的軍隊,隨后討伐汲鄴以北地區,直至幽陵(范陽,京津一帶)。
然后率領各路同盟軍,集結十萬大軍,南臨孟津,分兵沿著黃河布防,控制要害地區,阻止叛軍向北逃竄的退路。朝廷只要堅守壁壘不出戰,不超過一個月,叛軍一定會有內部崩潰而互相攻殺的變化。”
真卿從之,果克魏郡,進取信都,軍聲大振。 平盧將劉客奴殺賊守將,遣使降于真卿。 李光弼自井陘出,下常山,屢敗史思明兵,郭子儀亦自河東引兵與光弼合。 于是河北響應,漁陽路絕,祿山大懼,子儀請北取范陽,覆其巢穴,潼關大兵,惟應固守拒之,不可輕出。 會上從楊國忠謀,趣哥舒翰出戰,敗于靈寶西原,賊將遂入潼關,上從鳳翔走成都。 西京旋陷,賊勢遂張。
【譯文】顏真卿聽從了李萼的計策,果然攻克了魏郡,進兵奪取信都,軍聲大振。平盧將領劉客奴殺了叛軍守將,派使者向顏真卿投降。
李光弼從井陘出兵,攻下常山,多次打敗史思明的軍隊。郭子儀也從河東率兵與李光弼會合。
河北地區的響應唐軍者很多,漁陽的交通被阻絕,安祿山大為恐懼。
郭子儀上奏請求北取范陽,顛覆叛軍的巢穴,潼關大軍應堅守以拒叛軍,不可輕易出戰。
唐玄宗居然聽從了楊國忠的主張,催促哥舒翰出戰,在靈寶西原處戰敗。
叛軍乘勝攻入潼關,唐玄宗從鳳翔逃往成都。不久西京長安淪陷,叛軍的勢力大振。
賴中外同心,驅除大難。
史略:初,肅宗自鳳翔趨靈武,即帝位。 李光弼、郭子儀等皆至,軍威始震。 上命光弼還守太原,征河西、隴右諸軍來會。 賊將守長安者,淫虐民間,皆思殺賊自效。 陳倉令牛景仙,克扶風而守之,江淮貢獻,悉自襄陽取上津路抵扶風,之蜀、之靈武。 李泌勸上且幸彭原,俟西北兵至,進幸扶風以應之。 時河北悉為賊陷,祿山在洛陽,又遣兵四出,攻略河東、潁川、睢陽諸郡。
【譯文】【全靠上下同心協力,才驅逐了這場大災難。】
《史略》記載:當初,唐肅宗從鳳翔到靈武(寧夏吳忠),即位為帝。李光弼、郭子儀等都來到,唐朝軍威開始顯赫起來。
唐肅宗命令李光弼返回太原,征調河西、隴右各路軍隊前來會合。駐守長安的賊將,對百姓進行殘忍虐待,唐將都想殺賊立功。
陳倉縣令牛景仙,攻克扶風并堅守,江淮的進貢賦稅,都是從襄陽取道上津路運到扶風,然后轉運到蜀地和靈武。
李泌勸唐肅宗暫且去彭原,等待西北軍隊到來,進軍扶風來響應他們。當時黃河以北全部被賊軍攻陷,安祿山在洛陽,又派兵四處進攻,侵擾河東、潁川、睢陽等郡。
上以賊強為憂,李泌曰:「觀賊所虜獲,悉輸范陽,此豈有雄據四海之志?今賊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干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數人耳。 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陘,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守忠、干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縶其四將也。 從祿山者,獨承慶耳。
愿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 陛下軍于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里,疲于奔命。 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
來春復命建寧,為范陽節度大使,并塞北出,與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陽泌欲使建寧自靈、夏傍豐、勝、云、朔之塞,直搗媯、檀,攻范陽之北,而光弼自太原取恒、定,以攻范陽之南也,覆其巢穴。 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后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 不過二年,天下當無寇。 」
【譯文】唐肅宗因為賊軍強大而憂慮,李泌說:“我看賊軍所俘獲的東西,都運送到范陽去了,這難道有稱雄據天下的大志?現在賊軍的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干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幾個人罷了。
如果讓李光弼從太原出兵井陘,郭子儀從馮翊進軍河東,那么史思明、張忠志就不敢離開范陽、常山,安守忠、田干真就不敢離開長安,這就是使用兩路兵馬夾擊他們的四個將領。歸附安祿山的,只有阿史那承慶罷了。
可命令郭子儀不要攻取華陰,使兩京的道路暢通無阻。皇上駐軍扶風,與郭子儀、李光弼交替出兵攻擊敵軍,敵軍如果救援一方就打擊他們另一方,敵軍救援那一方就打擊他們這一方,使賊軍在數千里長的戰線上往來奔跑,疲憊不堪。
我軍則常常以逸待勞,敵軍來了就躲避他們的鋒芒,敵軍去了就乘他們疲憊不堪的時候出擊,不攻打城池,不遏止道路。明年春天再命令建寧郡王李倓(唐肅宗李亨第三子)為范陽節度大使,并從塞北出擊,與郭子儀南北形成犄角之勢;
為了奪取范陽,我打算讓建寧郡王從靈州、夏州旁越豐、勝、云、朔等塞柵進軍,直搗媯州、檀州,攻打范陽的北面,而郭子儀從太原進軍恒州、定州,攻打范陽的南面。使敵人腹背受敵。如果賊軍退走則無處可歸,留下則不得安寧。然后大軍四面合攻,必定能打敗他們。不過二年時間,天下就能平定了。”
既而祿山為其子慶緒所殺,慶緒仍據洛陽僭偽號。 上征西北兵且至,乃如安定,旋至鳳翔。 初,子儀以河東居兩京間,扼賊要沖,得之則兩京可圖,乃自洛交趨河東,而分兵取馮翊,河東人以城來歸。
時諸軍皆集鳳翔,江淮庸調亦至。 李泌請遣安西、西域之眾,并塞東北,自媯、檀南取范陽。 上迂其計,沁曰:「今所恃者皆西北及諸部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銳,攻祿山已老之師,勢必克兩京。 春氣已深,賊遁歸巢穴,關東地熱,官軍必困而思歸。 賊伺官軍之去,必復前來,則征戰之勢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于寒鄉,除其巢穴,則賊無所歸,根本永絕矣。 」不從,召子儀赴行在,進克西京;東出關入陜州,賊走河北,東京亦定。 史思明以范陽降,高秀己以大同降,惟相州七郡為慶緒所據。
【譯文】不久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仍然占據著洛陽僭越稱帝。唐肅宗征調西北的軍隊,來到安定,不久到鳳翔。
當初郭子儀認為河東處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扼守賊軍的交通要沖.得到河東則兩京就可以奪取。郭子儀從洛交進軍河東分兵去取馮翊,河東人開城門投降了郭子儀。
這時各路軍隊都集中在鳳翔.江準地區的銀錢也運到了。李泌請求派安西、西域的軍隊以及塞北的軍隊從東北方并進,從媯州、檀州向南奪取范陽。皇上不同意他的計策。
李泌說:“現在所依仗的全是西北及各部落的軍隊,這些軍隊耐寒而怕暑熱,如果利用他們剛到這里的銳氣,攻打安祿山已老的軍隊,勢必能攻下兩京。
春天氣候已暖,賊軍逃走回歸巢穴,關東地勢低氣候熱,官軍必定困倦而想歸去,賊軍窺察到官軍離去,必定又重新前來,那么征戰的局勢就會沒完沒了,不如先用他們在北方的寒冷地帶,消滅敵人的巢穴,那么賊軍無處可歸,才能根本地絕除禍患。”
唐肅宗不聽從他的意見.召郭子儀回來行都,進兵攻克西京;向東出關進入陜州.賊軍逃向河北.東京也被平定下來。史思明向范陽投降了,高秀巖向大同投降了,只有相州等七郡被安慶緒所占據著。
端倪解析:
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上的一場重大內亂,由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持續了約八年(755年至763年)。
李泌在唐肅宗即位后,成為了他的軍事參謀和政治顧問。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唐肅宗對李泌的倚重和信任之情溢于言表。
他們都致力于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唐朝的穩定。李泌的策略和智謀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是唐肅宗沒有采納李泌直攻安祿山老巢的計策,一方面是唐肅宗繼位初期,面臨的政治壓力巨大。他需要盡快收復長安和洛陽,以穩固自己的皇位。
唐肅宗認為直接收復兩京(長安和洛陽)是更為穩妥的戰略。他擔心如果按照李泌的計劃,可能會使唐軍分散,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唐肅宗看似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計劃,但實際上是更加消耗人力物力的戰略路線。安史之亂能持續八年,唐肅宗有逃脫不了的責任。
但全部讓唐肅宗攬責,也太難為他了,唐朝對節度使的不信任是巨大慣性,戰爭的復雜性也大,唐朝和叛軍一共打了八場主力決戰,加上河北和關中在數百年之間的深仇大恨,隔閡大于想象。
盡管安祿山在反叛唐朝一年后被殺,然而叛亂并未結束,史思明接管了叛軍并繼續與唐朝對抗,我們下回詳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