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在文化領域存在感很高,2024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周在南京開幕,幾乎同時,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會也來到了南京。這兩個活動聚在一起,似乎產生了某種化學反應,一時間將南京的文化影響力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文化創新
眾所周知南京在歷史文化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太多的歷史建筑、歷史遺址、名人故居等等。這些寶貴的歷史文物以及背后的故事給予了南京深厚的人文底蘊,給南京的文化事業打下了厚重的基礎。
但如果南京想要更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影響力,定然是不能固步自封的,肯定要在現有的文化基礎上,去開發新的文化形式、文化載體,多元化的表達是必須嘗試的方向。
為了扶持演藝事業的發展,南京很早就開始了針對性的補貼,對行業的復蘇與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南京也在進行更加高階的文化產業探索。
電影就是一個很契合的主題,去年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和南京聯合主辦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周,今年已經是第二屆,顯然南京在這個領域開了個好頭,并且活動的意義很大。
首先是名人效應,大家得以在一個全新的視角中發現南京更多不一樣的地方,而且電影人齊聚南京,實際上也是一次很寶貴的交流機會,這種資源要素的交流、連接、整合等都有助于提高南京與電影行業之間的雙向認知,為以后的大展拳腳做好準備。
其次主題非常棒,整體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思路,很好的體現了南京這座英雄城市的魅力,也讓更多人得到了深入感知南京的機會。而刀郎演唱會同樣也用到了“英雄城市”這個主題,一首《繡紅旗》致敬南京,無數歌迷熱淚盈眶。
演唱會與江北
演唱會向來被稱作"行走的GDP",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觀眾人數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0%。光2024年1-7月,相關企業新增注冊就達到了7.8萬家。
南京的成績同樣亮眼,今年上半年各類演出達5522場,日均上演三十余場各類文化演出,接待觀眾59.8萬人次,票房總收入達5.35億元。
而且演唱會吸引來的游客,和城市旅游是存在相互關聯的,很多朋友出于看演唱會的目的來南京,但也因為這個行程或早來幾天、晚走幾天。實際上很容易就會變成南京三日游,甚至是更長時間的度假,這對于南京當地的消費、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現在在南京開演唱會一般就兩個地方,要么河西的奧體中心,要么江北的青奧體育公園。后者江北承接演唱會的比重逐年提高,表現很突出。
今年已經陸續舉辦了陳奕迅、鐘漢良、劉德華、趙雷、周興哲、胡彥斌、陳楚生、李宗盛、小沈陽、陶喆、動力火車、徐佳瑩、張藝興、黃麗玲、Twins、刀郎等歌手的演唱會。
這還不包括其他類型的活動,比如電子競技等。不得不說江北新區的眼光和執行力非常不錯。演唱會、文體賽事已經逐漸成為南京江北新區的一張名片,軟實力提升如此之快,令人佩服。
而位于江北新區的南京青奧體育公園之所以這些年備受各舉辦方青睞,一方面得益于方便的交通與優秀的區位,另一方面和其極高的硬件水平與周邊配套有很大的關系。
南京青奧體育公園有兩個主要的空間,一個是露天的體育場,另一個是室內的體育館,現在大部分的活動實際上都是在這個體育館內部進行的。
而這座室內體育館,規格極高,按照官網上的介紹,其是目前國內可容納觀眾最多的綜合體育館,建筑面積約12.8萬平方米。
建筑最大直徑 166m,頂高 43m,擁有觀眾坐席20000個。體育館的內場可提供53米*84米的賽事活動空間,場館建設達到國際籃聯(FIBA)男籃世界杯及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館標準,可實現籃球地板與冰面場地的自由切換。
因此它的應用范圍很廣,綜合優勢足夠大,硬件條件足夠好,而且是內部封閉空間。這就意味著,不怕熱、不怕冷、不怕刮風下雨,在南京江北開演唱會等其他類型的活動完全不用擔心天氣問題。也因為是室內,所以舞美的效果、音響的效果也會更加符合要求,甚至超過預期。這個我在上個月舉辦的電子競技賽上已經充分體驗到了。外面又悶又熱很難受,而室內很涼快,很舒服。這是室外場地完全無法比擬的,總體體驗真的很贊。
這次刀郎南京演唱會反響空前的熱烈,將青奧體育公園和江北新區的文化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全國刀迷齊聚江北,甚至舉牌列隊入場,走出了奧運會氣勢。
上圖:圖源網絡
沒有搶到票的朋友,自發在場外玩起來大合唱,如同大型團建現場。外場人數一度甚至比場內還要多,很多人說刀郎演唱會本身,正在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在如此高強度的人口聚集下,江北這些年重金打造的城建優勢就得到了充分體現??焖俾废到y、地鐵以及周邊商業、酒店等功能的組合,給瞬間涌入的數萬人提供了強大的多元功能性支持。某種程度上隧道和城南河畔已經成為南京江北的門面擔當,這潑天的流量,南京江北顯然是接得穩穩當當。
看到演藝事業如此繁榮,蘇州最近也坐不住了,近日出了個《蘇州市進一步促進文體旅聯動豐富產品供給的意見》,里面提到要支持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并按照一定標準對主辦單位給予補貼。
顯然很多城市都已經感受到演唱會經濟的魅力,蘇州都開始拼了。目前南京尤其是江北在這一領域已經占據先機,期待未來將繼續擴大影響力,“演藝之都”這個標簽就很適合南京,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