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財經
一臺手術再次刺激醫患之間的敏感神經。
四川廣元的患者家屬徐先生發視頻爆料,其母親在廣元市中醫院做手術時,該院心血管內科安醫生向患者家屬索要3000元現金紅包,他拍下了這個過程。
這畫面確實很傷感情。
視頻拍攝于9月15日左右。手術當天,其母親被推入手術室后,一名安姓醫生卻從手術室出來向家屬索要“專家費”,經過還價,他們最終支付了這名醫生3000元現金。
“第一時間不手術,而是出來要錢,手術之前(找我們)要4000元,然后給了他3000元。”
交費的優先級被排在了緊急手術之前,無論如何,作為患者家屬一定是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感的。
手術完成后,家屬拿到母親的住院結算憑條,上面卻并沒有這筆3000元的“專家費”。他們的疑問是,這筆所謂的“專家費”不知道是給了哪位“專家”,醫院方面也沒有給到這筆費用的收費依據。
安醫生后來在電話中解釋,這是專家費,“專家來做手術不可能白給你做”。言下之意,似乎是有外請專家來操刀。而關于這一點,似乎那個患者家庭是不知情的。
起碼,雙方在溝通中是有一些信息缺失的。
家屬在事后溝通中,也仍沒有被告知,究竟是請了哪個什么專家,顯然,知情權是嚴重不足的。
怎么評價這件事?
《陶舜財經》認為,病人剛被推進手術室,馬上向患者家屬索要手術費用,強調只收現金,從支付方式來講,肯定是不合規的。
關于支付,醫院應當接受包括現金、刷卡和手機支付在內的所有支付方式,否則的話,人民幣會認為“我多沒面子”。
關于費用,在中國住院的費用一般來講,采用的是入院前存一筆押金,觀察消耗的程度,有所補充即可。在很多別的國家,都是出院的時候再做總結算的——這種安排,其實有醫學人文的考慮,生命優先的考慮。
心臟相關的手術確實非同小可,搶時間很重要。
從患者家屬曬出來的賬單來看,相關疾病和手術并不存在患者無力支付的問題。一來它的總費用并不高,一共8萬塊錢,如果8萬都不怕病人跑了,3000更不存在怕他跑。二來醫保結算的占比已經達到60%,病人自付費用并不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并沒有現場緊急收費的必要,尤其是手術當前。
在院方并不公布究竟是請了哪個外部專家的情況下,我很難相信院方所講的話。
如果真請了外部很有名的專家,名字為什么不能講?有能力執“飛刀”,那畢竟還是有面子的事情。進一步說,主刀醫生給病人解除了病痛,術后當面講解一下術后注意事項,接受一下家屬的當面感謝,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中國,執“飛刀”,這個行醫模式本身是得到官方認可的,不存在什么“不能說的秘密”。
如果不講清楚究竟是何方高人來做的手術,那么患者家屬這邊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被忽悠了,用一個專家的名義收取額外的費用,而且這個費用不納入正常的醫院結算流程,就更顯得可疑了。為什么這么湊巧就來了外部專家?
因此,有些媒體撿到安醫生的那句話,就像撿到了寶一樣,很激動地說什么“醫生收紅包事件反轉了”,這顯得很沒專業素養。你們新聞業務不過關啊,你們做新聞都不看證據的嗎?
“飛刀”確實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小地方的病人得到了好醫生,好醫生也有了掙外快的機會。但這不意味著這匹馬就要野跑。相關的費用按照衛健委的規定,確實是可以加價的,但是必須從當地醫療機構進行支付,不可以直接由患者和外來的醫生直接產生交易,如果涉及到手術之外的差旅費,也應提供相關票據。
回到四川廣元這起糾紛,它的合規問題就很明顯了,它越過了醫療機構,而且這3000元的加價口說無憑,并沒有提供任何的票據。
醫療是大事,合規很重要,“飛刀”是好事,可如果胡來以“飛刀”為名,這才是對醫生異地執業的最大傷害。
陶舜財經——你的醒腦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