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內,朝鮮給了韓國兩次足以動搖軍心民心的震撼,第一個就是宣布切斷朝韓兩國之間一切公路和鐵路連接,并進行防御設施加固。第二個則是前一天朝鮮國防科學院宣布驗收試射240毫米制導火箭炮彈成功,并“再次確認可控火箭炮彈對67公里最大射程目標的命中精度”——這個射程可以覆蓋韓國首都首爾及仁川地區,朝鮮擺出了不懼一戰的架勢,動搖韓國的軍心民心。
(朝中社在今年8月公布的照片,被認為是KN-24型240毫米火箭炮)
朝鮮宣布切斷交通是在10月9日,朝中社報道試射火箭彈成功也是10月9日,但測試是在前一天也就是8號進行,不過以韓國的對朝情報能力,大概當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說兩天兩次震撼并不為過。韓國方面認為,朝鮮這次試射制導火箭彈,有未來向俄羅斯出售或援助的可能。
(朝中社的報道)
綜合已公開的信息來看,這次試射的應該是KN-24型240毫米火箭炮某種升級型號,67公里的射程說實話不算多么出色,但已經接近俄羅斯9K58“龍卷風”300毫米自行火箭炮,配備的9M55系列火箭彈70公里射程。
而且從朝中社之前公布的部分畫面來看,這種火箭彈彈體修長,以卡車為參照物計算,長度約5到6米或更長,大概率留有冗余空間,只要可以增加推進劑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射程,只不過對朝鮮陸軍來說可能沒這個必要,再遠的目標自有射程更遠的型號“照顧”,不必費這個勁。
(底盤可能是朝鮮仿制的日本五十鈴卡車)
另外,朝中社公布的照片還透露了這種火箭彈可能的制導方式,是采用了PGK精確制導套件,慣性制導+衛星制導的復合方式,依靠彈頭空氣舵修正彈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來說240毫米重型火箭彈的戰斗部可以在40公斤及以上。對朝鮮陸軍的遠程打擊策略而言,也沒有必要過分追求精度,最重要的其實是增加威力,以犧牲一定的射程為代價,來成倍甚至成指數放大戰斗部當量并非不可能。
(從彈頭細節來看可能是PGK精確制導套件)
這樣來看,朝鮮盡管國力與中美俄等大國相差甚遠,但在火箭炮這一領域卻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美國火箭炮眼下最有名的代表作莫過于M142“海馬斯”,這種在俄烏沖突中大出風頭的火箭炮并非什么先進裝備,真正致命的是北約為烏克蘭提供了情報、偵察和戰場監視以及電子戰支持,所以發射70公里射程的M30制導火箭彈才能屢屢重創俄軍。
(烏軍使用“海馬斯”取得不俗戰績,但俄軍也開發了對應手段)
俄羅斯在獨立后因為財力拮據,拿不出多少資源開發新的火箭炮,不過從蘇聯繼承的“現貨”和技術并不少,9K58“龍卷風”就是其中之一。“龍卷風”服役于1987年,戰斗全重43.7噸,一次可齊射12枚300毫米火箭彈,覆蓋區域超過60萬平米,配備9M55F高爆彈、9M55K集束彈、9M55K1反坦克末敏彈和9M55C/C1云爆彈等多種彈藥,可以說“龍卷風”這個名稱恰如其分。
(俄羅斯陸軍的9K58“龍卷風”)
遺憾的是,在俄烏沖突中“龍卷風”并沒有太多戰果被報道出來,可能是俄軍有意掩蓋“龍卷風”的戰績,但更有可能是俄羅斯炮兵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程度不高,難以發揮出“龍卷風”的威力。
作為常常被調侃為“火力不足恐懼癥”的中國陸軍,當然也不會缺少這種相對廉價又高效的火力支援方式。
PHL-03型300毫米自行火箭炮,以及更新的PHL-16型370毫米自行火箭炮都是中國陸軍用來中遠程火力支援的利器。特別是更新的PHL-16,擁有兩個模塊化發射單元,每個發射單元可以選裝5枚300毫米火箭彈或4枚370毫米火箭彈,進一步提高了適用環境和靈活度。
(PHL-16明顯開始注重火力打擊強度,證明精度問題已得到解決)
至于韓國方面聲稱朝鮮將向俄羅斯提供這種新型火箭炮,只能說在俄朝兩國深化防務合作的前提下,理論上有這個可能,俄羅斯也確實需要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精確制導武器,來對抗烏克蘭的美制“海馬斯”和ATACMS。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僅僅因為有這個可能就大肆聒噪,無疑還是暴露了韓國在確定朝鮮已具備了“讓首爾陷入火海”的能力后,試圖以朝鮮支持俄羅斯為由頭,再一次讓美國下場,替韓國向朝鮮施壓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