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去世后,毛主席通常會送上花圈,以表達哀悼之情。毛主席日理萬機,很難抽出時間去參加每一位老戰友的葬禮。1972年,陳毅去世,毛主席臨時決定,前去參加他的追悼會。
毛主席和陳毅很早就認識了,陳毅早期甚至取代過毛主席的職務。為了共同的信仰,他們聯起手來,經過多年戰爭歲月的洗禮,兩人的革命友情變得非常深厚。此外,毛主席和陳毅都很喜歡做詩,兩人在一起時有很多時間都在聊詩詞。
得知毛主席要來,周總理馬上宣布:提高追悼會的規模,他派人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到場。毛主席親赴追悼會,還有深層含義。那就是向全國人民釋放一個信息,以前受林彪集團迫害的人,都將會得到平反。
張茜攙扶著毛主席來到了禮堂。毛主席用目光掃視了一圈擺滿禮堂的花圈和挽聯。最后,他被一副用鳥篆書寫的挽聯吸引住了。毛主席吟誦過后,他問張茜,人(作者)來了沒有?
張茜告訴毛主席,張伯駒是陳毅生前的好友,為國家捐獻過很多珍貴的文物,但今天的追悼會卻不允許他參加。張茜解釋說,張伯駒被下放到吉林,那邊不肯接收他,無奈之下,他只好返回北京。他現在的生活過得很艱苦。
毛主席和周總理說,要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不要讓人家罵我們共產黨過河拆橋。周總理說:“請主席放心!”陳毅追悼會的事情結束后不久,張伯駒就被聘請為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很多人都很好奇,張伯駒是什么來頭?怎么會和陳毅成為好友呢?他的才華到底有多好,一首挽聯就能讓毛主席注意到他。
張伯駒出生在一個大富豪家庭。他的父親張鎮芳是袁世凱的表弟,做的是鹽、糧的官。為此,張父積累下了大筆財富。張伯駒早期就喜歡收藏一些名人墨寶,戰亂年代,為了不使國寶文物流失海外,他傾其所有收購書畫。
建國后,張伯駒見中國一步步的強大起來,他當時已經59歲了。考慮到自己一把年紀了,擔心死后文物遺失,與夫人商量后,決定把國寶級的書畫都捐給國家。由此,他被文化部授予了表彰。
1957年,張伯駒曾和陳毅在一場書畫展上見過面,兩人相談甚歡。他們聊起文藝界的東西來,很是投緣。但不久,文藝界開展了一場“反右派斗爭”運動,張伯駒因喜歡的一部劇被視為含有不健康成份,使他被化成了“右派”。
張伯駒的一位朋友曾問他,為何不找陳毅幫忙呢?張伯駒表示,他不愿為個人榮枯浪費首長的時間。令張伯駒感動的是,陳毅得知他的情況后,趁著到吉林辦事的機會,前去找他談話。那時,張伯駒已經調到吉林工作,擔任長春市博物館副館長。
說起“右派”的事,張伯駒顯然很激動。他覺得自己不能完全做到不當回事,盡管他曾努力地說服自己,個人的事是小事,受點委屈不要緊。陳毅告訴張伯駒,他會找張的單位領導,把張的結論改為擁護社會主義,擁護毛主席。
對于陳毅的出手幫助,張伯駒很是感動。得知陳毅病逝后,張伯駒的心情很沉重。雖然他沒有接到邀請,但還是用心寫了一副挽聯。他寫的挽聯,對陳毅的一生作了很好的總結。
之后,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關照下,張伯駒重新獲得了工作。他日后的生活改善了許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