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蘇聯邊防軍突然入侵我國的珍寶島,襲擊在島上巡邏的中國士兵,造成了6人的傷亡。為了保護祖國領土與邊境人民的安全,在珍寶島上駐守的中方士兵開始自衛反擊。
雙方經過三次交火,最終我方士兵以76名烈士犧牲的代價,擊斃了蘇方230名入侵士兵,成功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與領土的完整,保障了珍寶島地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珍寶島的失利令蘇方高層震怒,他們開始以核武器“訛詐”中方,揚言部署了數萬核彈頭,要一勞永逸地消滅中國。面對這樣的危急形勢,毛主席卻顯得十分淡定,他很快就提出了2條對策,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那么,毛主席是如何看待當時的形勢的呢?他又想出了什么樣的2條對策,獲得了什么樣的結果?本期內容,將為您講述珍寶島戰役之后,中蘇關系全面破裂時,偉人的智慧與遠見。
在珍寶島戰役結束之后,中蘇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就完全破裂了,雙方的“蜜月期”可謂一去不復返。在當時的西伯利亞地區,蘇聯方面在廣袤的鐵路網上,一刻也不停地運送著裝備精良的現代化部隊。這些部隊集中駐扎在外蒙、新疆以及東北地區,蘇聯對外宣稱,這是他們的“百萬雄師”。
同時,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列奇科、部長助理崔可夫等人,還揚言要在遠東地區部署中程導彈。他們宣稱要從遠東出兵,徹底地消滅中國,甚至放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的狠話。
“蘇聯擁有數千彈道導彈,數萬枚百萬噸級別的核彈頭,不僅可以一勞永逸地消滅中國,哪一個大陸也不能幸免。”
蘇方咄咄逼人的態度,企圖對我國實行“核訛詐”,逼迫我國放棄在東北甚至是邊境地區的正當權利。當時的美國總統在得知消息后,通過基辛格轉告周恩來總理:“蘇聯很有可能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得知消息的周總理馬上向毛主席報告,但主席在聽完之后卻顯得非常平靜,他在與軍事首長開會時,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蘇聯人民是很友好的,我們不能傷了他們的心。壞的是蘇聯政府的勃列日涅夫之流,我們不要怕他們。他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我們也不能示弱,應當馬上進入戰備狀態!”
緊接著,毛主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一如往常那般強硬。
“中國人從來都不懼怕任何人,我們在朝鮮打贏了、越南打贏了、印度打贏了,蘇聯人要是不知輕重,我們也照打不誤。”
要知道,當時的蘇聯確實有數千枚導彈,也有數萬枚核彈頭。而我國的原子彈和氫彈雖然爆炸成功,但并沒有馬上運用的能力。同時,新中國的工業體系還不完善,我們沒有像蘇聯那樣的高度機械化部隊。尤其是在空軍力量上,我國與蘇聯比起來尤為薄弱,當時部署在中蘇邊境線上的蘇聯空軍力量有4個軍團,而我國的空軍事業才剛剛起步。此外,蘇聯還有戰役火箭師、坦克師這樣的部隊,而我們當時連坦克都很少。
但即便是如此,毛主席還是號召大家不要退縮,只要他們敢先動手,中國人絕對不會客氣。當時有人現場提出了質疑,他問毛主席要是我們打不過怎么辦?還有人擔心,蘇聯要是真的動用了核武器,那后果將非常嚴重。毛主席聽完之后,只是笑了笑,他講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對策。
“打不過,我們搬家到蘇聯,在那里安家落戶!”
毛主席可不是說的玩笑話,他的這個對策是有客觀依據的。當時的蘇聯將大量的兵力集中在外蒙、新疆以及東北邊境線上,他們的內部必然是空虛的。根據東北地區的調查報告,蘇聯宣稱的“百萬雄師”確實不是謊話,僅僅是步兵師,他們就在邊境部署了55個。除此之外,還有12個火箭師、10個坦克師以及大量的后勤人員,他們的規模的確空前浩大。
但是蘇聯與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土地廣袤的蘇聯很多地區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他們國內的人口數量遠遠比不上中國。對于中國來說,在邊境上屯兵百萬不會對國內人口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對于蘇聯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內部必然是一片空虛。
同時,要是蘇聯真的往中國投射原子彈,那被轟炸的地區肯定無法居住。與其忍受核輻射帶來的傷害,還不如大規模地搬到蘇聯去安家落戶,反正他們有的是土地。
對于毛主席的話,有些同志還是無法理解,他反問道:“蘇聯要是使用了核武器,我們不應該打回去嗎?我們的核技術雖然不成熟,核彈頭數量也少,但只要幾個就夠了!”
毛主席當時就搖頭了,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我們不能進行核反擊。蘇聯人民是無辜的,他們對中國還是友好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土地被核污染了,蘇聯的土地也被原子彈打爛了,那兩國人民去哪里生存呢?這樣一來,恐怕最高興的還是美國人,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兩個大國。
那么,我們手上的核武器就完全不用嗎?當然不是,毛主席隨后說出了第二個對策——核武器如何使用。
“蘇聯人一打我們,我們就去打美國人,我們將核彈頭投放到他們的軍事基地去!”
在會議結束后,毛主席示意周恩來分別向美蘇兩國發文,將這次的會議內容原原本本地告訴他們。果不其然,莫斯科和華盛頓當下方寸大亂,他們實在是搞不清楚,毛澤東怎么敢同時向美蘇兩國開戰。雖然有點不敢相信,但美蘇兩國都非常慎重,因為中國確實從沒服軟過。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嘗到了志愿軍的厲害,而蘇聯人也見識到了中國軍人的膽識與智慧。無論是打越南還是打印度,中國人從來都不是先惹事的那一個,但碰到事情也絕不退縮。
尼克松在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后,決定向中國靠攏,讓基辛格著手中美建交的事情。他在執政期間已經意識到了,“美蘇爭霸”的世界格局很快就要成為過去式,歐洲與日本的崛起是不爭的事實。未來的世界局勢,將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美國和蘇聯再也不能單方面地成為某一地區的霸主,必須要接受制衡其他國家的現實。
“艾森豪威爾的舊主張,已經用不上了。”
中蘇關系的破裂,標志著中國將走向完全的獨立自主,不再附著在蘇聯的羽翼之下。而以日本為首的亞太地區,也逐漸顯露出了擺脫美國控制的趨勢,尼克松很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無力感。他不能再像艾森豪威爾一樣,完全地與某個國家對立,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國。
在毛主席的2個對策下,尼克松開始了他“聯華制蘇”的方案,在中方進入戰備狀態后,不斷地緩和與我國的關系。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的助手,在這件事情上的看法與尼克松基本一致,他是促進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有力推手之一。與此同時,美國在中蘇的問題上不斷地對蘇聯施壓,態度鮮明地力挺中國。隨著1972年尼克松的訪華,中美關系正式走上正常化。
在中美建交之后,蘇聯眼看對中國的“核訛詐”不起作用,只能就此作罷。毛主席提出的2條對策,使得中國快速地擺脫了蘇聯的控制,走上了完全獨立自主的道路。同時,中美關系的正常化,既深刻地影響了中美兩國,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格局。
在這件事情上,主席充分地展示了他對國際形勢的高瞻遠矚,尤其是在中蘇關系 的問題上,主席在抗戰結束后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在1945年,蘇聯人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們通過與美英簽署的《雅爾塔協議》,獲得了外蒙、旅順、大連、朝鮮以及南滿鐵路、中東鐵路的控制權,這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在解放戰爭時期,蘇聯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他們在當時承認的是國民政府。直到解放戰爭結束時,勝敗已成定局,蘇聯人才站出來承認我們。因此,在朝鮮戰爭爆發后,毛主席力排眾議要動員抗美援朝,打擊美國人是一方面,突破蘇聯人的控制是另一方面。
“只有把美國人打回老家,中國才有理由讓蘇聯在邊境線上撤軍。”
在斯大林時期,中蘇之間的關系還算友好,但隨著斯大林的離世,蘇聯內部開始想要干涉中國的內政。因此,在蘇聯專家大批被撤走的時候,毛主席絲毫不覺得惋惜。他們并不打算將核心技術教給我們,而是想要借此不斷滲入,進而達到干涉中國內政的目的罷了。但隨著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相繼爆炸,中國人也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再也不用懼怕任何人了。
“中國的原子彈爆炸成功,最失望的是蘇聯人。”
因為這就意味著,蘇聯方面再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對中國進行所謂的“保護”和“支援”了。對于蘇聯的態度,毛主席一直以來都是十分鮮明的,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他也一直號召大家要自力更生。
歷史無數次地證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誼是最不牢靠的,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存在。偉人很早就預料到中蘇的關系會走向破裂,世界的局勢也不會永遠都是美蘇兩國說了算,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著。
故而,在抗美援朝和兩彈一星等大事上,主席絲毫沒有含糊。與此同時,國家還積極地推進中國工業體系的建設,為日后擺脫蘇聯等國家的控制做準備。珍寶島戰役爆發后,主席深知這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中蘇關系的破裂是必然的。而他在會議上所提出的“2條對策”,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這個問題早在日本廣島和長崎被炸時,他就曾想到過。
建國以來,以毛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殫精竭慮地為我國的未來做打算。他們嘔心瀝血的目的,就是要將新中國打造成一個獨立、自主、開放、繁榮的國度。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受到了太多的凌辱與蹂躪,百年的風雨飄搖絕對不能重現。
如今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如今的世界格局也更為多元,相信我們必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謹以此文,致敬共和國的先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