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與威風,它被譽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240萬志愿軍戰士奔赴朝鮮,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但與威武雄壯的志愿軍相比,朝鮮人民軍似乎很少被報道。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才是朝鮮戰場上的中流砥柱,而朝鮮人民軍則是小配角。事實果真如此嗎?
志愿軍戰士們在奮勇殺敵的同時,人民軍在做什么呢?他們又曾取得過什么樣的成績呢?本期內容,為您講述抗美援朝時期朝鮮人民軍的英勇表現,為您深度還原歷史的真相。
虎狼之師
在當時的亞洲國家中,朝鮮人民軍可以稱得上是“虎狼之師”,他們絕對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薄弱武裝力量。無論是從裝備水平、人員素質還是戰術技巧、機動能力來看,朝鮮人民軍都稱得上亞洲部隊中的佼佼者。
當時的朝鮮人民軍裝備的都是蘇聯的新式武器,他們在有些方面是超過志愿軍的。比如志愿軍在火炮、坦克方面極其薄弱,但人民軍卻擁有相對不少的這類裝備,同時早早地就建立了相關的部隊。在蘇聯的影響下,朝鮮人民軍的作戰方式也偏向“蘇式”,都是依賴先進的裝備進行大開大合的推進式作戰,這在當時也是十分先進的。
而朝鮮人民軍的指揮官都受到過蘇聯式的軍事培訓,他們在作戰思想以及作戰方式上都吸取了豐富的經驗。由此,在對戰士們進行素質訓練時,朝鮮人民軍的軍官也采取較為科學的方式。在通信以及建制方面,朝鮮人民軍同樣在蘇聯的影響下十分先進。總體而言,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其實并不差,這一點我們從仁川登陸之前就能看出來。
在麥克阿瑟仁川登陸之前,金日成帶領的朝鮮人民軍可謂是驍勇善戰,一度將美韓聯軍打得抱頭鼠竄。他們靈活而熟練地運用了蘇聯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思想,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優勢對敵人進行打擊。在美軍大部隊到來之前,金日成帶領人民軍戰士消滅美軍6000多人,消滅李承晚部隊超過7萬人。
倘若不是美軍強行登陸,恐怕半島早就被金日成統一了。由此可見,朝鮮人民軍的優點是十分突出的,他們在前期并未吃多大虧。但是,與人民軍優點一樣突出的還有他們的缺點,這讓他們在后期吃了不少虧。
人民軍最突出的缺點就是士氣問題,他們只能打勝仗,卻無法反敗為勝。在仁川登陸以后,朝鮮人民軍就一蹶不振,而且越打越窩囊。這并非完全是金日成的錯,而是由于人民軍的組成人員復雜,內部無法形成完全的統一性,這也是他們與志愿軍差異最大的地方。
人民軍士兵的來源十分復雜,主要有日本、蘇聯以及中國三種。
半島曾經長期被日本人控制,故而在日軍撤退的時候,留下了大批朝鮮籍的日本兵。這些日本兵大部分都是朝鮮人,但他們的理念與日軍是一脈相承的,這類人在人民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日本人撤退以后,半島分為南北兩部分且分別投向了美國和蘇聯的懷抱。在人民軍中有許多曾參加過蘇德戰爭的老兵,他們都曾隸屬于蘇聯的陣營。此外,蘇聯式的軍事教育在北朝鮮十分受重視,他們的培養體系實際上也是蘇式的。所以在人民軍的隊伍中,來源于蘇聯的戰士是最多的。
而在中國的解放戰爭時期,一部分的朝鮮官兵奔赴我國協助作戰,他們將中國部隊的特點帶回了北朝鮮。在人民軍中,帶有鮮明中國烙印的部隊雖然不算多, 但也有好幾個師的力量。
以上三種就是朝鮮人民軍的主要來源,如此復雜的人員組成,使得這支部隊沒有一致的向心力。雖然蘇聯的軍事思想在后來占據主導地位,但大家還是很難達成一致,戰士們在意志方面相對較為薄弱。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何朝鮮人民軍只能在條件有利的時候高歌猛進,在條件不利的時候往往無力回天。
但這并不代表人民軍在美軍到來后毫無用處,相反,他們在很多戰役中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停戰協議談判期間,朝鮮人民軍戰士以無比壯烈的方式,打贏了“血染嶺”和“傷心嶺”兩場戰役,為中朝聯合粉碎美軍的夏季攻勢創造了條件。
這兩場硬仗不僅令美韓損失慘重,還令美軍的最高指揮官李奇微心有余悸,他在后來的回憶錄將其稱為“最難忘的戰斗”。甚至可以說,在李奇微的心目當中,“傷心嶺”是堪比“上甘嶺”的慘烈回憶。
血染傷心嶺
1951年8月,中國、朝鮮、美國三方面就停戰協議進行談判,但美方突然發動夏季攻勢。他們早早地布置好三道防線,糾集了大批兵力前往北漢江以東的人民軍駐地附近,不斷地挑起事端。美方的意圖十分明顯,他們就是要借此來惹怒中朝雙方,然后再度點燃半島局部的戰火。
8月18日,美方開始在開城的中立區進行挑釁,他們在次日打死了談判會場的兩位安保人員。由此雙方的沖突不斷升級,22日夜晚,美方飛機飛到中立區上空,對無辜的平民進行狂轟濫炸。數次挑釁令彭德懷震怒不已,他向美方提出了嚴正抗議,卻被反咬一口說是無事生非。
借著這個機會,美軍開始派遣小分隊展開蓄謀已久的行動,他們悄悄駐扎在北漢江的部隊開始首輪攻擊。當時負責指揮的是范佛里特,他手下有美軍2個師以及韓軍5個師的兵力,同時還調遣了大量的空軍、炮兵團進行火力支援。在展開第一輪攻擊后,美軍開始對著大愚山和白石山之間的983高地發起猛攻,他們妄想通過奪取此處高地扭轉劣勢。
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美軍的步兵很快就來到了983高地腳下,他們開始大規模地沖鋒。但令原本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的美軍沒想到的是,人民軍戰士早就在那一片區域布置了地雷陣,沖鋒的美軍隨著地雷的爆炸一個個倒下。人民軍戰士們利用手里的機槍和手榴彈,打得敵人寸步難移,美軍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去。
在接下來的7天時間內,美軍展開了數次沖鋒,但都被英勇的人民軍擊退了。在983高地的下方,敵人的尸體一具一具地堆積在那里,鮮血將這個小小的山坡都染紅了。當時跟隨美軍第2師的隨行記者從遠處看見983高地一片血紅,便給它取名為“血染嶺”,此次戰役也由此被稱為“血染嶺戰役”。
此番血戰,寸步不讓的朝鮮人民軍斃傷俘獲敵軍超過1.6萬人,給美軍造成了十分重大的打擊。但就在短短的半個月后,稍作休整后美軍卷土重來,他們發了瘋地撲向851高地。這一高地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美軍如果奪取它的話就能居高臨下,將整個戰線拉平。
在范佛里特的指揮下,美軍從9月初開始,一直不斷地對851高地展開攻勢。他們往往是以一個營或者是一個團的規模連番上陣,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強行前進。面對如此危急的情形,朝鮮人民軍851高地的防守人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他們此時充分地利用手里的各類火器,巧妙地組織起來擊退了敵軍,贏得了此次戰役的最終勝利。
人民軍以迫擊炮為前線的主要火力,對著一排一排沖鋒的美軍集中發射。同時,迫擊炮之后有機槍手作為掩護,他們負責的是炮手視野之外的區域。而人民軍步兵則借著步槍和手榴彈,為炮手和機槍手清除障礙。在如此嚴密的組織下,人民軍始終占據著851高地,有力地擊敗了美軍的數次沖鋒。
面對損失慘重的部隊,美方只能暫時放棄了851高地,他們在這里的傷亡超過了4000人。由此,美國的媒體將851高地稱之為“傷心嶺”,而此次戰役也被命名為“傷心嶺戰役”。人民軍戰士在“血染嶺”和“傷心嶺”的出色表現,令李奇微十分震驚,他此時也真正地領會到了人民軍的厲害。即便在朝鮮戰爭結束多年后,李奇微仍舊對此事念念不忘,聲稱這是與“上甘嶺”一樣慘烈的時刻。
但美方并未完全放棄“夏日攻勢”,在稍作休整后再度發起進攻。然而,中國人民志愿軍接下來與人民軍的珠聯璧合,讓美方嘗盡了苦頭,不得不灰溜溜地結束此次活動。
珠聯璧合
面對美軍依舊來勢洶洶,中國人民志愿軍馬上對人民軍進行支援,組織了第一線的6個軍參與反擊。這6個軍分別是第65、64、47、42、26、27軍,它們從西到東在北漢江附近一字排開。根據作戰指揮部的實際部署,志愿軍的各個部隊此次行動作為輔助,以支援朝鮮人民軍為主。于是,圍繞著851高地四周,我方與人民軍打了一場極為漂亮的配合戰。
在金城以南的27軍以3個團的兵力對敵人實行反擊,在5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下,短短數天之內就斃傷敵人超過1900人。從此以后,金城以南的地區被志愿軍控制,有效地減輕了人民軍兄弟部隊的壓力。
在德寺里地區,我方第64軍部隊與敵人展開激戰,成功地取得了這一地區的主導權。在中馬山、西方山以及斗牛峰地區,我方第47、42、26軍分別與敵軍展開作戰,成功地改變了這些地區的態勢。在以上地區,志愿軍一共擊斃美韓敵軍超過2000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軍部隊。
從9月初到10月初,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戰士們并肩作戰,徹底粉碎了美軍所謂的“夏季攻勢”,剿殺、打傷、俘虜敵軍超過7.8萬人。如此偉大的成績,不是依靠某一支部隊就能夠取得的,而是依靠中朝兩國戰士們的合作與團結,才形成了如此珠聯璧合的效果。
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既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朝鮮人民的勝利,它對于雙方都是有利的。同樣,在朝鮮戰爭中的兩國戰士們都是偉大的,他們都為了各自的國家和民族而戰,他們都在戰場上付出了鮮血乃至是生命的代價。中朝兩國既是友好的鄰邦,也是并肩作戰的兄弟,面對共同的敵人我們不分彼此。
朝鮮人民軍有著它自身的優勢,也有著它無力改變的弱勢,這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但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在如此不對等的力量對比下,朝鮮人民敢于拿起自己的武器英勇反抗,那這個偉大的民族就值得被尊重與崇敬。與中國人民一樣,朝鮮人民都是熱愛和平、熱愛穩定的,他們都是戰爭中無辜的受害者。我們要指責諷刺的是戰爭販子,而不是拿起武器反抗的受害者。
中朝兩國休戚與共,在特殊的年代結下了特殊的情誼,這份情誼是經歷過生死的。人民軍、志愿軍都是偉大的,他們并沒有什么強弱之分,更不存在什么主力主攻的區別。那段艱苦歲月告訴我們的,不是厚此薄彼的偏見,而是發憤圖強的實干。唯有國家強大才不會受到欺凌,唯有自我尊重才能得到他人尊重。古人云,謠言止于智者,志愿軍與人民軍的爭論可以休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