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開國上將王震將軍親自接見了一位戰士,他的名字叫肖家喜。王震將軍看到這位年僅22歲的小戰士十分激動,他很是感慨地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你雖然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殺死一個敵人,但你在九天八夜中堅忍不拔的表現,詮釋了一位戰士的尊嚴與榮耀。肖家喜同志,你也是名副其實的英雄,應當受到國家和人民的表彰!”
王震將軍的一番話,平息了當時很多的風言風語。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對肖家喜戰士妄加議論了。那么,這位叫肖家喜的新兵(1978年入伍)到底做了什么,令久經沙場的王震上將如此激動?肖家喜在戰爭結束回國后又經歷了什么,會引起當時的人們對他的議論呢?
原來,在1979年“對越反擊自衛戰”結束后,回到國內的肖家喜就被50軍軍委授予“一等功”的榮譽,同時還被授予“鋼鐵戰士”的榮譽稱號。對于軍委的這份表彰,有一些經歷了越戰的將士是不服氣的,因為肖家喜在戰場上一個敵人都沒有殺死。
“三等功站著領,二等功躺著領,一等功家屬領。”
這雖然是戰士們編的順口溜,但足以說明“一等功”的分量與戰爭的慘烈。“對越反擊自衛戰”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解放軍戰士們在越南戰場上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許多人再也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
這些為國捐軀的戰士、那些浴血殺敵的戰斗英雄,被授予“一等功”是能夠讓部隊戰士們接受的。但“寸功未建”的肖家喜,花費九天八夜回到國內,憑什么被授予“鋼鐵英雄”的稱號呢?本章內容,筆者將詳細地介紹肖家喜同志在越南戰場上的戰斗經過,各位讀者再結合王震將軍的那番話,或許就能夠明白老將軍的苦心與智慧了。
不起眼的“炊事兵”
肖家喜出生于1958年,他的家鄉是四川省開縣,這也是劉伯承元帥的故鄉。1978年,年滿20歲的肖家喜參軍入伍,在家鄉人民的歡送中,他來到了50軍150師448團1營機槍連服役。
當時肖家喜被任命為機槍連的給養員,主要負責的是機槍連的戰士們的飲食營養保障、食材保管儲存以及掌握市場、庫存、生產三個方面的數據情況,保證戰士們能夠按時按量地吃上各種主食與副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中,給養員與其他的炊事兵一樣,都被編到了炊事班中,由炊事班長統一領導。肖家喜雖然在日常的工作細節上與炊事員有所區別,但將其稱為“炊事兵”也不算錯,他們都是保障我方后勤工作的勤勞戰士。
1979年春天,還是新兵蛋子的肖家喜入伍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跟隨大部隊前往中越邊境作戰。肖家喜所在的150師一開始被定位成后勤部隊,因為150師里面大都是像肖家喜這樣的新兵,他們沒有充足的作戰經驗。
但隨著“對越反擊自衛戰”接近尾聲,肖家喜所在的150師接到了緊急任務,指揮部要求他們負責主力部隊的掩護和撤退工作。即便戰士們都摩拳擦掌已久,但沒有實際戰斗經驗的他們還是吃了大虧。150師448團遭受了越軍的襲擊,超過500名解放軍戰士失聯,而肖家喜所在的機槍連建制也被完全打散了。
當時與肖家喜在一起的,只有炊事班長、文書、飼養員以及炊事員等6人,除了炊事班長有一定的戰斗經驗外,包括肖家喜在內的其余6人都是新兵。在炊事班長的帶領下,肖家喜等人總算沖出了越軍的包圍,此時他們才真正地意識到了戰爭的殘酷。
肖家喜親眼看著機槍連的戰士們被越軍打死,他們一個一個地倒在了血泊之中。這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們,不久之前還吃著根據自己的飲食計劃所做的飯菜,如今卻紛紛地與自己永別了。一向埋頭從事后勤工作的肖家喜,此時被徹徹底底地震撼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撤退成功。
還好有一定戰斗經驗的炊事班長沉著冷靜,他靠著“指北針”帶領肖家喜等人向著國內的方向撤退。這并非是肖家喜一行人要做逃兵,而是3月15日全軍已經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通知各部隊不要向南繼續前進。
由此,150師的大部隊不可能在靠近越南的南邊,一定在接近祖國的北方。肖家喜等7個人在商議好之后,決定以“晝伏夜出”的方式行軍,趁著夜色的掩護向北方快速奔襲。他們身上的糧食很快就吃完了,為了解決吃飯的問題,大家只能四處找野果充饑。
但野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有時候肖家喜等人只能找到一些野菜之類的東西。好在大家都是炊事班的兵,雖然不能生活做飯,但也能勉強地靠著專業的知識填飽肚子。就這樣,肖家喜等人一直撐到了第4天夜晚,一伙四處巡邏的越南士兵發現了他的蹤跡。
無奈之下,肖家喜等人只能躲到不遠處的山洞中緊急避險。越軍在黑暗中看不見這7人,對著四處鳴槍后就走掉了。但肖家喜等人知道這只是越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佯裝撤退后又會卷土重來。
果不其然,在下半夜的時候,一群打扮成當地百姓的越軍四處走動,他們在聽到槍聲后紛紛趕來。肖家喜等人馬上向著密林深處躲藏,在一處“貓耳洞”中找到了一些食物,他們猜測這是敵人固守的防御工事。在一番猶豫之后,肖家喜等7人還是小心翼翼地嘗了嘗這些食物,在確認無毒后包餐一頓,隨后就快速地撤離了。
為了減輕自身的負重,肖家喜等人并未將山洞中的食物全部搬走,僅僅攜帶了少量能夠充饑的干糧。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肖家喜等人必須要守護住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槍、手榴彈以及一些子彈。
“一名戰士可以戰死在沙場上,但絕對不能丟掉自己的槍和子彈!”
肖家喜在入伍的時候,指導員就是這樣教育他的,現如今他必須將這句話付諸實踐。7個人在擺脫了越軍的追捕后,都認為大家在一起走反而容易暴露目標,于是商議各走各的,找到大部隊的時候再集合一次。
但就在此時,巡邏的越軍已經發現了肖家喜等人,他們快速地向著7個人的方向走來。緊急之中,肖家喜決定以自己的犧牲掩護戰友們撤退,他對著炊事班長說:“我來引開敵人,你們快走吧!”
說完這句話后,肖家喜馬上就向著旁邊的水田中跑去,他故意發出很大的聲響以吸引越軍的注意。果然,聽到聲音的越軍調轉了方向,他們一邊奔跑著追捕肖家喜,一邊向著水田的方向開槍。在肖家喜的掩護下,炊事班長等6人順利脫身,他們向著國內的方向繼續前進。
而孤身一人的肖家喜就顯得十分被動了,敵人密集的子彈擊中了他的臀部和大腿,他只能忍著劇痛繼續奔跑,隨后躲進了密林深處的山洞中。天色實在是太黑,肖家喜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中彈了,他只知道自己的褲子里黏黏糊糊的。
于是,他扯下身上的一些布條,將它們墊在了自己的臀部和大腿上,然后倚著山洞稍作休息。肖家喜不敢粗聲喘氣,他生怕引來了搜捕的敵人。倚在山洞里的肖家喜豎起耳朵細聽,他的精神高度緊張,緊緊地握著手里的槍。但流血過多的肖家喜還是昏死了過去,等他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逃出生天的機會更加渺茫了。
爬行九天八夜回國
肖家喜在掩護炊事班長等人撤退的時候,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倒是毫不畏懼犧牲。但人畢竟是有求生的欲望的,但凡只要有一點可能,就絕對不會自尋死路。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昏死過去的肖家喜被一陣聲音吵醒。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山洞外面的陽光是如此刺眼。正當他想要起身向外爬的時候,那陣吵醒他的聲音越來越大。原來,這是幾名越軍在山洞周圍搜查,他們嘰里呱啦地說著什么,同時用刺刀撥動著周圍的灌木。
“敢過來,我就跟他們拼了!”
剛剛醒來的肖家喜馬上就清醒過來了,他不由自主地抓緊了身邊的槍支,只要越軍靠近這個山洞,他就要與之同歸于盡。幸運的是,這個山洞被高大的樹木掩蓋了,加上四周都是叢生的灌木以及雜草,負責搜捕的越軍并未找到它。
聽著這幾名越軍遠去的腳步聲,肖家喜這才松了一口氣。又累又餓得他昏昏沉沉,在山洞中躲藏了整整兩天后,才趁著夜色離開。在潮濕的山洞中,肖家喜被子彈打穿的腿部和臀部早已潰爛,散發出了十分難聞的腐肉氣味。他只能將自己攜帶的少量食鹽拿出來,小心翼翼地倒了一點在手上,憑感覺敷在傷口的位置。
“傷口上撒鹽”的滋味想必大家都懂,疼痛難忍的肖家喜大汗淋漓,他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為了保持體力,肖家喜還一點一點地舔舐帶來的食鹽。沒有指北針的肖家喜,只能靠著北斗星的指引前進,他拖著受傷的腿一瘸一拐地走著,經常跌倒在路上。
但即便是如此,肖家喜還是沒有舍棄自己的槍支、手榴彈以及幾百發子彈,這些都是他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最后的尊嚴所在。
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肖家喜只能選擇山林中的小路前進。傷痛與饑餓令他十分難以忍受,肖家喜不得不經常停下來找食物。終于,在一處水塘邊他找到了一些“魚腥草”,巨大的腥味使得生在四川的肖家喜十分興奮,他知道這個東西是能吃的。靠著水塘喝足了水,又吃了滿滿一肚子的魚腥草,有了飽腹感的肖家喜決定休息一下。
此時,距離他從前面的山洞出發已經過去了4天時間。這4天肖家喜還沒有踏實地睡過覺,他都是在草叢里稍微打個盹。每次休息或者是蹲下對于肖家喜來說都是折磨,下半身劇烈的疼痛將他的睡意驅趕得無影無蹤,但即便是如此,肖家喜還是盡量保證自己有稍微休息的時間。
“不休息會死的,我一定要回到國內!”
在驚人的毅力支撐下,肖家喜最終找到了另一處山洞。在中越邊境的很多地方,叢林密布且山洞很多,我方的很多戰士在前線都是駐守在“貓耳洞”中。所以,肖家喜對于這些山洞的情況還是能有自己的判別能力的,他清楚地知道這些山洞比較安全。
于是,肖家喜就在這處山洞中稍作休息。一進入山洞中,他就聞到了自己身上的惡臭味,肖家喜知道自己的傷口越來越嚴重了。脫下褲子之后,肖家喜十分驚恐地發現,被子彈擊穿的傷口已經大面積潰爛,較深的地方有白色的蛆蟲在蠕動。
作為一名年僅21歲的新兵,肖家喜當時根本就沒遇見過這種情況。他只是隱約地記得,連隊的指導員曾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于是,毫無經驗的肖家喜從山洞口折了一段小樹枝,忍著劇痛將這些蛆蟲挖了出來。隨后,他重新在傷口上撒了一點鹽巴,撕扯下自己的內衣進行包扎。
在做完這一切后,這位堅強的四川漢子又踏上了路途。他與自己的老鄉劉伯承元帥一樣,面對肉體的疼痛絲毫都沒有退縮。當年劉伯承元帥在戰斗中右眼受傷,醫生告知他整個眼球都沒救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腦力,劉伯承元帥堅持不要打麻藥。這種痛苦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古有關羽“刮骨療毒”,而肖家喜這位小戰士絲毫不遜色于軍神劉帥與關二爺。
在趕路的過程中,肖家喜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最終他放棄了這個懦弱的想法。作為一名軍人,怎么能夠在困難面前退縮呢?那還不如在4天前就從山東沖出去,與那幾名越軍士兵同歸于盡。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恥的肖家喜,不再想著自己會不會死,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回到部隊。
終于,在奔襲了一夜之后,幾乎已經無法直立行走的肖家喜看見了新的希望——不遠處有干凈的水塘以及能吃的野菜。肖家喜慢慢地向著前方爬行,他的衣服和褲子不久就磨破了,膝蓋和手肘的部分鮮血淋漓。但肖家喜也沒有辦法,他的雙腿已經無法站立起來了,加上他的身上還背負著幾十公斤的槍支彈藥,只能靠著爬行慢慢地前進。
來到水塘邊后,肖家喜低下頭痛飲一番,他看著自己憔悴的樣子流下了眼淚。一邊舔舐著鹽巴,一邊啃食著野菜,肖家喜想起了自己在炊事班的日子。那時大家多么幸福啊,吃著白米飯、白饅頭、炒菜燉菜和燉肉。再看看現在的自己,想想戰場上犧牲的戰友,肖家喜忍不住心中的傷悲。
“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家,真想回家!”
擦干眼淚后,肖家喜打起精神,將槍支彈藥再度背到身上,繼續以匍匐的姿態前進。第6天以后,肖家喜感覺自己幾乎要散架了,疼痛已經從下半身蔓延到全身。原本以為自己一瘸一拐地走路就夠慢了,但沒想到現在連走都沒法走,要一點一點地爬著向北方前進。他不知道自己距離祖國還有多遠,只能堅定而固執地向著北方爬行。
“或許,我要累死痛死在路上!”
到了第7天,肖家喜的心里有了不好的想法,他覺得自己很有可能回不到家。即便是爬行,他現在好像也無力維持這種前進的方式了,他的雙手、雙肘、膝蓋、前胸這些地方全部磨破了,傷口結痂后又在爬行中被蹭開,鮮血一點一滴地滲出來。隨身攜帶的為數不多的鹽巴,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了,肖家喜身上的傷口感染得非常嚴重。
紅腫潰爛的傷口散發出腐爛的氣味,不斷地有膿水流出來,白色的蛆蟲在里面涌動。肖家喜覺得,這已經不是自己身上的肉了,它們好像很快就要被蛆蟲吃光了。在休息的時候,肖家喜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手榴彈,他已經做好了最后的打算。
“要是還沒找到回家的路,那就只能與敵人同歸于盡了!”
在沿途中,肖家喜看見不少“越南農民”,他知道這些人都是越軍假扮的。肖家喜盡量走小路,不與這些“農民”正面相遇。但實在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還是要“拉幾個墊背”的。就這樣,肖家喜在第9天已經出現了精神渙散的現象,他十分傷心地準備與這個世界告別。
但突然,他看見了不遠處有一片玉米地,高高的玉米桿令肖家喜頓時來了精神。
“越南人是不種玉米的!”
肖家喜以前聽戰友們說過,越南這個地方基本不種玉米,他感覺自己應該是到家了。于是,他鉚足勁站了起來,踉踉蹌蹌地向著那片玉米地走去。果不其然,玉米地里的一塊牌子讓他掉下了眼淚。
“封山育林!”
看著熟悉的中文標語,肖家喜確認自己回到了國內,激動的他眼前一黑就昏死了過去。而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躺在整潔的病床上,身邊圍滿了前來探視他的戰友。肖家喜此時才知道,自己這名小小的炊事兵,在軍內居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一名戰士的靈魂
肖家喜在醫院一共躺了2個多月,他的傷口已經完全潰爛,無法自己愈合。醫生在清理了創面之后,不得不將肖家喜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切下來,為他做了植皮手術。但即便是如此,肖家喜的傷口還是十分猙獰可怕,留下了難看的疤痕。
“這是生命的奇跡!”
看著活過來的肖家喜,醫生十分驚嘆地告訴身邊的人。在極度的營養不良和重度感染下,這名小戰士能夠扛過九天八夜的折磨,以匍匐的姿態回到祖國的懷抱,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很快,肖家喜昔日的戰友以及領導們紛紛前來探視,《解放軍報》報告了他的事跡。
中央軍委授予他“鋼鐵戰士”的榮譽稱號,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先后授予肖家喜“一等功”。肖家喜的事跡甚至驚動了當時的國家副主席王震上將,他在1980年親自看望肖家喜。對于肖家喜所獲得的“一等功”,王震將軍是十分贊同的。
“一個戰士,在生死關頭都沒有丟掉自己的槍和子彈,這就是英雄的精神!”
從肖家喜九天八夜爬行回國的傳奇歷程中,王震上將不僅看到了他的堅毅與頑強,更看到了一名戰士的靈魂。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對于一支部隊來說,堅甲利炮固然十分重要,但將士們的精氣神卻更為重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數次驗證了這一點。
抗美援朝時期,新中國的志愿軍們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都能打贏裝備著先進武器的美韓聯軍,靠的就是這股精神力量。由此,追溯到解放戰爭以及抗日戰爭,高昂的士氣一直以來都是我軍的優良傳統。
主席曾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像肖家喜這樣的英雄戰士,就是我們部隊的星星之火,他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是有限的,但他卻能夠點燃一大片戰士的激情與熱血。的確,肖家喜在“對越反擊自衛戰”期間沒有殺死一個敵人,但他在戰場上的表現不遜色于任何一位戰斗英雄。他是一位有著高貴靈魂的解放軍戰士,更是象征著我軍優良傳統的戰斗英雄。
肖家喜在出院以后,被送到昆明陸軍學校深造,后來在13集團軍擔任了上校副旅長。2004年以后退伍的肖家喜,轉業成為了成都市金牛區國稅分局的稅務員,用自己的余生為廣大的百姓服務。
與許多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一樣,轉業之后的肖家喜十分低調隨和,他從不向別人講述自己的過往。在戰爭中,肖家喜見識到了它的殘酷與無奈,也深知和平的寶貴與難得。對于自己轉業后的生活,肖家喜十分滿足,他無意于太多的物質享受。
如今,已經63歲的肖家喜三世同堂,一家人在成都生活得其樂融融。這樣的結局,大概是他當年在戰場上最期盼的吧。愿這位堅強的老兵福壽綿長,陪伴我們一同見證祖國的強大與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