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抗日戰爭中國總共消滅了45萬日軍,但付出3000多萬人傷亡的代價,然而當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后,不到一周的時間消滅了75萬日軍,中蘇對日軍的戰績相差如此之大。那么,為何同樣是打日軍,雙方差距甚遠呢?
為何日軍在蘇聯面前如此不堪一擊?我軍和蘇聯的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新來的朋友請點擊關注,今天帶大家揭秘蘇聯為何能輕松掃清日軍。
出兵目的
1945年初,西歐戰場節節勝利預示著德國納粹走到了盡頭,蘇聯紅軍也展開了全線大反攻,從1944年開始人們已經看到了勝利,大家都厭倦了戰爭。羅斯福知道希特勒沒多少時間了,于是開始關注遠東戰場,那里日軍還很頑強,畢竟在陸地戰場上沒有盟軍支援。
按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預測,歐洲戰事結束后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讓日本投降,這樣的成本如果僅靠美國一方承擔是不可接受的,智庫給出了憑據,美軍需要再犧牲50萬人才能打敗日軍,假若在美軍登陸前,蘇軍就從東北向日軍發動戰爭,就能大大減少美軍的傷亡,避免50多萬的損失。
其實美國早就把蘇聯視為戰后唯一的競爭對手,蘇聯參與戰爭才是最妥善的辦法,美日相拼雙方都會有損失,一家獨大誰都接受不了。不難發現,羅斯福在亞洲防了斯大林一手,他知道斯大林最終會把目光投向遠東,尤其是東亞必然是美蘇競爭的焦點。所以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把蘇聯拖入遠東戰場,否則美國也不愿趟渾水。
英國同樣如此,蘇聯在歐洲的實力已經遠超各國,歐洲國家都擔心蘇聯對歐洲的滲透和威脅,把蘇軍引入遠東戰場是不錯的選擇,這次英國愿意犧牲遠東的利益,減輕在歐洲的壓力。這步棋的背后就是赤裸裸地利益交換,而作為事件的重要一方——中國,確切說是蔣介石,也加入到這場國際角逐中,他絞盡腦汁希望把美蘇都拉入到對日戰爭中。
可斯大林多次拒絕了蔣介石的請求,他在回電中強調中國不該把戰火引導蘇聯邊境,這是不符合國家利益的。但是當羅斯福找斯大林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羅斯福請求斯大林向遠東出兵,也只有蘇聯陸軍有這個實力能遠赴東亞了。他立即看出羅斯福的意圖,原來是想借蘇聯之手除掉日本,美國海軍就順理成章地接管西太平洋,接著占領日本本土。斯大林也不想被人當槍使,順勢提出了幾個條件,如果答應了才會向遠東出兵。
斯大林要求必須維持外蒙古獨立的現狀,中美不得干預;中國的旅順港由蘇聯接管,當作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中東鐵路由蘇聯運營。這些條件幾乎都涉及中國,而且都極大地損害我國利益,威脅到國家領土主權完整。諷刺的是這件事在美蘇的私下會談中確定了下來,中國作為當事人甚至沒有知情權,蔣介石政府知道條件后,被通知美國已經替他們答應了,這就是弱國無外交的鐵證。
進攻時機好
這場閃擊戰足以載入人類戰爭史冊,在1945年8月8日,當斯大林發出進攻的命令后,蘇聯遠東軍迅速到達指定區域,在第二天零點10分正式出兵,“遠東戰役”的規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蘇聯紅軍在鋼鐵洪流的簇擁下勢如破竹,以雷霆之勢掃清了中國東北地區的日軍。6天時間75萬日本關東軍繳械投降,隨之而來的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似乎蘇聯入場敲定了日本的敗局,是否意味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蘇軍是分不開的?斯大林對中國戰場的影響才是決定性的呢?
其實光看紙面數據,似乎蘇聯主導了一切,可是當仔細剖析當年的種種背景,會發現蘇聯的成功更像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到了那個關鍵節點,想不贏都難。因為蘇聯進入東北的時機距離日本投降不到一個月,抗日戰爭已經到了最后一步,甚至不需要動一兵一卒日本也要投降,所以說蘇聯的行動是“錦上添花”也不為過。
蘇聯集結150萬重兵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出兵東北,日軍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遭到致命一擊,此時駐守在東北的關東軍超過70萬,他們14年前來到這片土地,至今仍未征服這里。70多萬大軍放在哪里都能稱霸一方,可蘇聯紅軍用絕對的實力告訴日本人,負隅頑抗只能是死路一條。用傷亡3,2萬余人的代價全殲關東軍,這不失為一次壯舉,但更多的是日軍失敗的見證者。
再者廣闊的東北平原得天獨厚的地勢條件,給予了鋼鐵洪流盡情發揮的天地,利用交通干線蘇聯發起閃擊戰,關東軍毫無招架之力,即將崩潰的心理防線此刻也土崩瓦解,就連蘇軍將領也驚訝,日本人沒有抵抗的意愿,他們還未到達前線,日軍就主動出來投降了。
遠東戰役只能說明關東軍變弱了,無法證明蘇聯太強大。因為早在1939年,蘇德戰爭還未爆發的時候,在中蒙邊境爆發了“諾門罕戰役”,這是蘇聯和日本第一次交手。當時日本已經占領東北,扶持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直接對蒙古國政權提出挑戰。蒙古后面的蘇聯政府不得不出面調解,日本關東軍以東北為據點,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能源供給,正是戰斗力的最巔峰。
兩個軍事強國的碰撞一觸即發,雙方在諾門坎集結了共20萬軍隊,蘇聯人數較日本多,武器裝備也好于日軍,可戰斗異常焦灼,兩軍你來我往打的難舍難分,經過近半年的苦戰,以關東軍大敗而告終。看似一場勝利,蘇聯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日軍傷亡1,9萬余人,蘇軍傷亡高達2,5萬余人,彈藥消耗量上更是天文數字,據統計蘇軍半年的彈藥消耗就達到了中國抗戰期間的所有消耗。
這種代價換來的是日軍不再西進,改為南下中國的策略。所以日軍內部并不認為這是一場可恥的失敗,一方面是他們想試探蘇聯的實力,一方面蘇聯獲勝主要憑借著龐大的彈藥消耗。實事求是地講,1939年蘇軍和關東軍的戰斗力是五五開,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消滅對方,1945年兩軍實力就被大大拉開了,再次印證是關東軍變弱了,而不是蘇軍變強了。
歷史真相
我們不得不對日本關東軍進行剖析,只有了解這支部隊的始末,才會明白他們戰敗的真相。“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占領了東三省,南京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導致日軍從意志上就比我們高一截。占領東北后,關東軍就像發現了寶藏,豐富的自然資源讓關東軍迅速擴充壯大,經過五年的積累,關東軍發展到了頂峰。平心而論,1937年和1938年的日軍是最強大的,他們在我國東北資源的供給下,獲得了得天獨厚的進步。
當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后,關東軍作為精銳被首先派往我國腹地,給中國軍民造成巨大傷害,自己也遭受著減員的痛苦。從1939年開始,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此時日軍快速滅亡中國的企圖破碎,他們深深陷入這場全民戰爭中,在持久戰中,兩國拼的就是底蘊,誰能扛得住誰贏。
顯然在這么大的國家面前,日本兵力出現“青黃不接”,原先的精銳都快打沒了,預備役也即將耗盡,甚至四十歲以上的老兵都被調往前線,一直到1945年,雖然日軍僅被殲滅了45萬人,但這些部隊基本都是青壯年組成,可謂是最精銳的力量。
隨著前線進攻受挫,關東軍也從侵略轉為防守,侵華大本營要求關東軍死守東北,這是他們翻盤的唯一機會。只要再有幾年的時間,新的部隊會成長起來,為了這個目的關東軍從國內大量征召尚未成年的學生,又從農民、工人中東拉西湊,最終組建了一支70萬人的隊伍。
關東軍這些年積累的力量早被消耗殆盡,一部分南下繼續侵略中國,一部分被送往太平洋群島上和美國作戰,當年和蘇聯在諾門坎一決死戰的關東軍早就消失了。所以當蘇聯紅軍再次面對關東軍時,已經面目全非。
70多萬的數量看似很有威懾力,但質量和戰斗力遠不達標,一支部隊從上到下都是由少部分老兵和大部分沒上過戰場的新兵組成,戰斗力無從談起。在日本往常的計劃中,新兵至少要經過半年的培訓才能上戰場,可1945年的新兵幾乎是到了前線才開始接受訓練,槍還不會用就遭到了蘇軍圍剿。
況且從部隊規模上看,蘇聯150多萬人是關東軍的兩倍,再加上都是經受過二戰洗禮的老兵,戰斗力比關東軍強太多了。蘇聯在規模和質量上全面領先日軍的情況下,還不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就不可思議了。
蘇聯為了保證勝利,派三名元帥親自指揮戰斗,總共有55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投入戰斗,從武器方面看關東軍更是比不了,飛機坦克拿不出手,輕武器也落后蘇聯很多年,當紅軍拿著沖鋒槍在戰場沖鋒時,關東軍還費力地拿著步槍瞄準,在漫天的炮火下,說是一場屠殺也不為過。
侵略中國的14年,日本國內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后勤無力支援前線, 這70多萬關東軍開槍都要節省。相比同期的中國軍隊,我們經過戰爭的磨練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正式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關東軍才淪落到這個地步。因此,蘇聯紅軍全殲日本關東軍,很大程度上都是中國的功勞,沒有我們的犧牲日軍是不會變弱的,而大家需要辯證看待蘇軍出兵東北。
毛主席曾說,蘇軍的參戰決定了日本的投降。1945年4月,日本新上任的內閣對全國進行了民眾調查發現,國民都希望盡快結束這場無止境的戰爭,可以說勝利是沒有可能了,如何體面地結束才是關鍵。
日本政府面臨進退兩難的絕境,堅持選擇不投降,投降意味著他們會成為戰俘,接受戰勝國的審判。此時,這些戰犯對未來抱有一絲希望,他們感受到戰勝國中劍拔弩張的氣氛,如果利用好各國的軟肋,照樣能生存下去。當時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實力恢復后,日軍節節敗退,中途島失守后日軍退回本土。中國戰場也陷入幾年的困境,中國軍隊正組織全線反攻,退守東北已成定局。
最讓日本政府感到欣慰的就是東北地區,他們認為蘇聯邊境目前還保持平靜,意味著斯大林想把日本放在美蘇中間作緩沖,蘇聯不可能讓美國占領東北,有可能會替日本講情,至少會維持北方邊境的和平,這樣日本就有了喘息和回旋的機會。
此刻斯大林確實沒有做好決定,他擔心的是一百多萬的蘇聯大軍被關東軍糾纏住,反而給美國人渾水摸魚的機會。即便8月6日原子彈在本土爆炸,日本也在等待和蘇聯外長的會談,直到9號宣布進軍中國東北,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后希望才破滅,戰爭終于結束。
后記
當我們重溫那段歷史時,要知道蘇聯的成功,除了先發制人的閃擊戰,更多的是占據了絕好的時機。日軍在崩潰的邊緣遭受致命一擊,成就了蘇聯紅軍一世英名。而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看到的是3千萬國人的付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1945年關東軍的覆滅,更不會有二戰的勝利。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勝利,后輩們不該遺忘,更不能替他們原諒敵人,和平需要爭取,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繼承先輩們的遺志,用不屈的脊梁撐起中國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