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這是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留下的絕命詩,他的這番豪言壯語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后來更是被選入學生課本。1928年犧牲的夏明翰只活了28歲,他的英雄事跡卻被后人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悲壯歷史中不可抹去的記憶。
然而,我們所不知道的是,湖北秭歸的夏家可謂是滿門忠烈。夏明翰姐弟四人都先后為革命犧牲,他的外甥更是在19歲的時候就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身亡。而就在夏明翰烈士犧牲的第二天,他的弟弟夏明震也遇害了。夏明翰的妻子鄭家鈞,在丈夫英勇就義后拒絕改嫁,獨自一人推三輪車養活老母和女兒。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著夏家人前赴后繼地為革命做出重大犧牲?他們當時所生活的環境是怎么樣的,日后的境遇又是如何?本章內容,筆者將為您講述夏明翰烈士的成長環境以及夏家人為革命所做出的貢獻,體味那個風雨飄搖時代背景下中國人不可磨滅的血性與擔當。
叛逆的豪紳少爺
夏明翰烈士的身份非常特殊,與筆者在以往介紹的大部分烈士都不同,他的家庭是十分顯赫的。夏明翰在1900年出生在湖北秭歸,他的祖父夏時濟在光緒年間考中了舉人,成為了清政府的官員。所以,夏明翰是十分標準的豪紳家庭出身的闊少爺,加上他是家中的長子,因此更是受到了家中長輩格外的關愛。
在12歲之前,夏明翰與父母和祖父生活在湖北、江西等地,12歲以后回到了自己的祖籍湖南衡陽。其父夏紹范在夏時濟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名貢生,日后也憑借家里的關系踏上了仕途。不過,夏紹范在1903年的時候曾經奔赴日本考察,他親眼目睹了彈丸之地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的巨大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震動了他。
所以,夏紹范與保守的夏時濟并不相同,這也是后來夏明翰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夏紹范的妻子陳云鳳是“鐵面御史”陳嘉言的長女,出生于豪紳家庭的她博學多才,是湖湘一帶著名的女俠。陳云鳳曾經被清政府冊封為“誥命夫人”,但她并不似當時的婦女那般封建保守,其思想十分開明先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云鳳是夏明翰等人走上革命之路的最大支持者,她是一位偉大的新時代女性。
夏紹范從日本回來之后,經常性地在家中談論民主與科學的思潮,他甚至還公開地表示支持“武昌起義”。這讓封建保守的夏時濟很是不滿,他不僅當面斥責兒子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行,還要求陳云鳳去勸誡自己的丈夫。不過,陳云鳳對夏紹范的思想很是支持,她也接受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潮,并且在此后不遺余力地推行。
夏明翰正是在這種新舊交替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他的身上充滿了種種矛盾。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夏明翰,自幼在祖父夏時濟的教導下學習儒家經典,而且被要求立志“日后為朝廷效力”。但是,夏明翰的父母卻一心想讓孩子上“洋學堂”,接受更為先進的現代科學教育。祖父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引發了夏明翰的思考,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成為與父母一樣的叛逆者。
14歲的時候,夏明翰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的祖父夏時濟成為了家里說一不二的存在。如此一來,夏明翰的母親陳云鳳就顯得勢單力薄,但她還是不遺余力地教育孩子學習新思想。正是母親的這種教育與引導,使得夏明翰邁出了挑戰舊秩序的第一步。
1917年,夏明翰接受了“工業救國”的思想,決定要報考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這遭到了祖父夏時濟的強烈反對。他固執地認為“國不需要救,本來就沒問題”,斥責自己的孫子夏明翰的這種思想很危險,是可笑的“天方夜譚”。由此,夏明翰與祖父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論,這算得上是他第一次正面抵抗祖父了。
最終,在母親陳云鳳的支持下,夏明翰還是來到了工業學校機械科學習,他成功地邁出了叛逆的第一步。
正是在新式學校學習的經歷,使得封建豪紳家庭出身的闊少爺夏明翰,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類朋友,他開始了解外面的世界,原來不是所有人都有像他那般優渥的條件,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志同道合的好友的講述中,夏明翰被真實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他甚至覺得自己以往奢侈的生活是一種極大的罪過。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以后,夏明翰成為了湖南學生團體中有力的組織者,他帶著同學們走上街頭宣傳愛國的進步思想。不過,當時的夏明翰還屬于“稚嫩的叛逆”,他與很多學生只看到了最為表層的東西。比如,夏明翰不僅帶頭打砸日貨商店,還將自己祖父的日貨找出來當眾焚燒,這極大地傷害了夏時濟——它是一種極大的忤逆。
為此,夏時濟不得不叫人將夏明翰關進了自家的牢房,他為自己的孫兒如此叛逆而傷心不已。然而,新舊時代交替帶來的巨大撕裂感是無法避免的,夏明翰從此與自己的祖父徹底決裂。夏時濟認為自己的孫兒瘋了,而夏明翰則認為自己的祖父食古不化,他們的矛盾實在無法調和。
不久后,夏明翰在弟弟妹妹的幫助下從家里逃了出來,他的母親陳云鳳支持他前往長沙干革命。夏明翰由一個豪紳家庭的長子長孫,成長為了徹頭徹尾的革命者,他的命運也由此改寫。就是在湖南的革命中心長沙,夏明翰結識了青年毛主席,兩個人成為了革命摯友。
1921年的冬天,毛主席與何書衡介紹夏明翰入黨,21歲的夏明翰成為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員。他徹徹底底地與自己的家庭決裂了,也徹徹底底地與自己富少的身份告別,毫無留戀地成為了千萬無產階級中的一員。
悲壯的滿門忠烈
夏明翰在入黨后工作十分積極,他成為了工人運動中的領導人物之一。為了抵制日貨、反抗剝削,夏明翰曾經在長沙組織了工人的大罷工,由此遭到了武力鎮壓。這位自幼錦衣玉食的富家少爺,在當時風雨激蕩的時代背景下,真正地理解了革命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他的兄弟姐妹也緊隨其后,轉變成為了積極的革命者。
夏明翰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以及大姐夏明瑋的兒子鄔依莊,都先后投身到革命事業中來,并且全部為了新中國的革命事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夏明翰一家人,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滿門忠烈”,這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懷的事情。
夏明翰的四妹夏明衡,是湘南婦女運動的領袖人物,她只比夏明翰小2歲。在夏明翰與祖父的較量中,夏明衡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正是在她的幫助下,哥哥夏明翰才得以從家中的監牢脫身。可惜的是,夏明衡在1928年6月就光榮地犧牲了,年僅26歲的她只比哥哥夏明翰多奮斗了3個來月,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也是經由毛主席介紹入黨的,他在夏明震犧牲的第二天就被敵人殺害了,當時的他年僅21歲。夏明震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以后,積極地參加學生進步運動,成為了湘南學生聯合會的骨干成員之一。入黨之后,他更是直接在毛主席的指導下深入農村,在湘南尤其是衡陽地區積極開展農民運動。
在“馬日事變”之后,夏明震積極地跟隨朱德等人組織游擊武裝力量,在郴州一帶展開地下運動。“湖南暴動”之后,反動勢力趁著夏明震等人召開群眾大會,手持兇器沖上主席臺當場殺害了包括夏明震在內的9位干部。整個“反白事件”(郴州反革命暴亂)中,300多名我黨干部犧牲,1000多名群眾或死或傷,這是敵人犯下累累罪惡的鐵證。
而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則在夏明翰犧牲前的1個月就不幸遇難了,他去世的時候還不到20歲。夏明霹與哥哥夏明震一樣,都是湖南學生聯合會的骨干成員之一,同時他也是衡陽地區游擊斗爭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之一。1928年2月28日,夏明霹同志在湖南衡陽地區被敵人發現,英勇就義。
1928年對于夏家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份,夏明霹、夏明翰、夏明震、夏明衡四姐弟都在這一年先后犧牲。可想而知,他們的母親陳云鳳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傷痛,她實在是一位堅強而又偉大的母親!
然而,夏家人革命所做出的貢獻還不止于此,1930年夏明翰的外甥鄔依莊也犧牲了,當時還不到19歲。他的母親正是夏明翰烈士的大姐夏明瑋,這位在一年之內痛失4位兄弟姊妹的女性,在不久后又親自將自己的兒子推向了戰場。正是有了夏明瑋的支持,鄔依莊才在1930年投奔了紅軍,并且因為自己的優異表現擔任指導員。
然而,就在鄔依莊活捉了偽湖南省反省院院長袁筑東后不久,他在押送的途中與反動勢力狹路相逢。在雙方激烈的作戰過程中,鄔依莊被流彈擊中后,當場就犧牲了。這位還不到19歲的紅色少年,與他的舅舅、姨媽一樣,為了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滿門忠烈的夏家,已經是第五次收到噩耗,這個家庭值得所有人致敬!
毛主席親眼目睹了夏家人的貢獻與犧牲,他曾經非常感慨地稱贊夏明翰等人的母親陳云鳳,說她是一位堅強、偉大、崇高的時代女性。但實際上,在夏明翰烈士的身后,還有另一位偉大的新時代女性,她就是夏明翰的妻子鄭家鈞。
鄭家鈞與夏明翰的媒人正是當時在湖南的毛主席,他親自撮合了這樁婚事。鄭家鈞的出身十分貧寒,她一直在湖南長沙的湘繡廠當工人,但她在自己表哥的影響下成為了進步的工人。鄭家鈞是那個時代勞動女性的代表,她雖然沒有讀過一天書,但卻十分清醒地認識到革命隊伍和革命工作的重要性,成為了中國革命最為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鄭家鈞與夏明翰的相愛是在一場罷工中,當時夏明翰領導工人同志對抗敵人的壓迫,遭到了無情的武力鎮壓。于是,瘋狂的敵人向著手無寸鐵的夏明翰等人開槍,正是鄭家鈞在危險時刻推開了夏明翰,敵人隨后扣動扳機,無情的子彈瞬間穿透了鄭家鈞的手臂。這位年輕的女工救了夏明翰一命,卻因此而受了重傷,這讓包括毛主席在內的許多人既敬佩又感動。
當時夏明翰與鄭家鈞雖然已經相識了,但并沒有升溫到戀愛的程度。革命工作者也是人,他們的戀愛過程與普通人并沒有什么差別,只不過多了些志同道合與忠貞不屈罷了。夏明翰為了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只要有空就去看望受傷的鄭家鈞,他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地愛上了這位姑娘,而鄭家鈞也動了心。
只不過,當時都沒有戀愛經驗的兩人,不知道如何向對方開口。這一切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特意為了此事來找夏明翰,碰巧看見夏明翰在洗衣服。于是,毛主席就旁敲側擊地引導他,以十分詼諧的語氣點撥夏明翰。
“明翰吶,我看你一個大男人天天自己洗衣服也不是辦法喲,還是要討個老婆的嘛!”
這一句話直直地戳中了夏明翰,但他又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心事。這位在工作和戰場上十分積極勇敢的革命青年,在情感的問題上總是十分羞澀,他只能將愛意默默地藏在心里。毛主席早就看出了他與鄭家鈞兩個人對彼此都有意思,于是假裝十分平淡地給夏明翰出主意。
“我看鄭家鈞就不錯,你們蠻合適的。”
夏明翰臉一紅,點點頭算是答應了。就這樣,主席不久后就派人去鄭家鈞那里“提親”,后面的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了。1926年10月10日,夏明翰與鄭家鈞在主席等人的見證下,成為了合法夫妻。雖然他們的婚禮十分簡陋,但出席的人物一點都不簡單,李維漢、謝覺哉、何叔衡、毛澤東,這些都是響當當的革命先輩。
“世上唯有家鈞好,天下誰比明翰強。”
謝覺哉等人也是十分幽默,他們在夏明翰與鄭家鈞“修成正果”以后,寫出這樣一副對聯去揶揄他們。原來,當時毛主席詢問夏明翰對鄭家鈞的看法如何時,得到的回復是“家鈞挺好的”。而主席派去鄭家鈞那里“提親”的人,回來告訴他鄭家鈞只說了一句“明翰挺強的”。由此,這件事情日后成為了開玩笑的好題材,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也放松放松。
1927年春節前夕,毛主席極力邀請夏明翰夫婦搬到了長沙市望麓園1號,與自己和楊開慧住在同一個院子中,他們就這樣成為了十分親密的鄰居。然而,不幸總是來得那么快,鄭家鈞與夏明翰結婚不到2年,就十分無奈地失去了他。
往后余生,這位不幸又堅強的女性,獨自撐起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她同樣值得所有人尊重和緬懷。
謝絕改嫁推三輪養活獨女
鄭家鈞與夏明翰相處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卻是她一生中最為快意的時光。由于鄭家鈞不識字,所以她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書香門第出身的夏明翰。
丈夫夏明翰看到這種情況,又好氣又好笑,于是他在自己的業余時間,開始教鄭家鈞識字。夏明翰對自己的妻子很有耐心,他總是在鄭家鈞想要放棄的時候,努力地開導鼓勵她。
“不是你笨,是這些字太難了!不要怪自己,要怪就怪那些造字的人,搞出這么復雜的東西。”
鄭家鈞在丈夫的悉心教導下,不僅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學會了許多漢字,甚至還能寫出稚嫩的對聯和古詩。在有了文化之后,鄭家鈞協助丈夫的工作就更為游刃有余了,她有時候扮成大家閨秀,有時候又扮成富家闊太,游走在各種場合從未露出過破綻。當時很多人都十分羨慕這一對夫妻,稱贊他們是天作之合。
1927年,夏明翰的大女兒夏赤云(后改名夏蕓)出生了,當上了爸爸的夏明翰無比幸福。有了女兒之后,鄭家鈞總是十分擔心外出執行任務的丈夫,她每次在丈夫出門的時候都叮囑他注意安全。為了讓妻子放心,夏明翰特意買了一顆紅珠子送給她,并且在紙條上寫著“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的詩句。
沒想到一語成讖,夏明翰在1928年的3月被叛徒出賣,敵人在武漢抓住了他。寧死不屈的夏明翰在獄中受盡了折磨,他分別給母親、妻子和大姐寫了一封信,以示最后的告別。在給鄭家鈞的信中,夏明翰以平和寧靜的口吻表明了自己的愛意,同時還寫了一首詩留作紀念。
“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兒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3月20日,28歲的夏明翰在漢口余記里被殺,犧牲之前大聲地喊出了“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句話。從此以后,這位英雄就與自己的妻女陰陽相隔,他為了革命事業永遠地去了。
而年輕的母親鄭家鈞,在夏明翰犧牲后謝絕了他人提出的“改嫁”的勸告,決定按照丈夫的遺志獨自養大女兒夏赤云。當時夏明翰的母親陳云鳳尚在人世,但夏家子女為革命死的死、傷的傷,這位偉大的女性生活得也十分艱難。鄭家鈞由此不僅負擔起養大女兒的責任,還主動攬過了贍養婆婆的重擔,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1930年,迫于生計的鄭家鈞從湖南長沙來到大上海做工,她想憑借著自己湘繡的手藝在這里謀得一份差事,以養活嗷嗷待哺的女兒和日益年邁的婆婆。勤勞樸實的鄭家鈞很快就找到了工作,雇主對她十分滿意。只不過,鄭家鈞從未提起自己的丈夫,她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拿出那顆紅珠獨自落淚——這是夏明翰留給她唯一的遺物。
然而,鄭家鈞即便如此隱姓埋名地生活,也未能擺脫敵人的追捕。“夏明翰遺孀”的身份讓反動勢力很是嫉恨她,鄭家鈞只能逃回娘家生活,她將所有的物品都裝進了一輛三輪車中。每隔十天半個月,鄭家鈞就要離開居住的地方,帶著老母親與女兒夏赤云(改名為夏蕓)搬到另外的地方居住。
在夏蕓的記憶中,媽媽總是推著三輪車四處走動,里面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就是縫縫補補的工具。這么多年來,鄭家鈞就是這樣推著三輪車謀生,她每到一處就幫別人縫縫補補,以獲取微薄的報酬維持生計。從夏明翰犧牲一直到抗戰勝利以前,鄭家鈞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那一輛三輪車里裝的就是她的全部。
直到日本人投降以后,鄭家鈞才敢回到長沙地區,幾經輾轉聯系上了黨組織。鄭家鈞這么多年來從未抱怨過,她只是在心中一直有一樁遺憾——女兒夏蕓跟著自己顛沛流離,沒能接受完整的教育。當年夏明翰犧牲前夕,曾囑咐鄭家鈞要“赤云孤兒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可惜十余年來到處都在打仗,她沒辦法讓夏蕓安安靜靜地在一個地方讀書。
好在找到組織之后,夏明翰的很多戰友都積極地為鄭家鈞捐款,解決了她們生活上的難題,同時也讓夏明翰烈士的獨女夏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夏蕓其實不僅僅是夏明翰的血脈,她也是整個夏家的血脈,夏明翰的兄弟姐妹都早早地為革命犧牲了,沒能留下什么子嗣。1949年,夏蕓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半年后轉入北京農業大學就讀。
夏蕓學習的方向是有色金屬專業,這是當時國家迫切需要的。從小就吃盡了苦頭的夏蕓,并沒有因為父親夏明翰的犧牲就向國家討要什么,相反,她選擇深入最為艱苦的基層去磨煉自己。夏蕓后來在江西省九江市安家落戶,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有色金屬人的她,養育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們都成為了對國家有用的人。
而夏蕓偉大的母親鄭家鈞,在解放以后仍舊不肯麻煩國家,堅持以“糊紙盒”謀生。她的眼睛因為長期做針線活損耗過大,所以早早地就不靈光了,只能“轉行”去糊紙盒。鄭家鈞說,這比自己推著三輪車四處漂泊好多了,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賺錢從來就不丟人。
1975年,夏明翰烈士的遺孀鄭家鈞去世,結束了她長達47年的寡居生活。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先輩。致敬滿門忠烈的夏家人,致敬所有為革命犧牲的先烈們,愿你們的魂靈在地下安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