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一位剛滿15周歲的男孩,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年幼的他跟隨著叔叔的腳步,從上海出發,一步一步突破封鎖到達了革命根據地延安。
圖|抗戰時期的延安
此時,男孩的母親沈葆英早已得到男孩的消息,正在延安焦急等待孩子的到來。孩子一到延安,沈葆英就緊緊抱著多年未見的親生骨肉,淚流滿面。突如其來的真情流露讓這名男孩顯得有些無措,從懂事起就和叔叔生活在一起的他從來沒有體會到如此強烈的母愛。
男孩叫惲希仲,他的到來在延安引發了一場小震動,朱德、葉劍英、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人得知消息都來探望過他,對他的態度也格外熱情,延安這里的一切對剛到的惲希仲來說都是新奇的。
得知惲希仲到達延安的第一時間,周恩來同志也非常高興,專門派警衛將男孩和他們的母親接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楊家嶺。這一次見面的畫面,也深深的刻在惲希仲腦中一生都沒有忘記,不僅僅是因為周恩來在中央的身份,更是因為周恩來給他帶來從未有過的親切感,從周恩來口中他也了解了自己完全沒有印象的父親。
記得那天,周恩來見到他后顯得尤為高興,摸著他的頭笑著說道:“真像惲代英!”一旁周恩來的妻子則連連點頭,笑中帶著淚光。
圖|惲代英
這時的惲希仲也明白了,為何叔叔要千里迢迢將他帶到延安,為何一到延安就有這么多大人物來問候他,這都與這都和他素未謀面的父親有關,他的名字叫惲代英。
此時,他的內心充滿了疑惑,父親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大家都這么敬重他。周恩來看出了此刻他的疑惑,便問道:“小代,你可知曉你父親是什么人?”
望著周恩來關愛的眼神,惲希仲試探著回答道:“一個共產黨人!”周恩來聽罷微微一笑,顯然這個回答令他很欣慰,回道:“不錯,你爸爸不僅是共產黨人,還是我黨最優秀的黨員!”
見面當天,惲希仲沒有回住所,而是與這位伯伯聊了很久很久,45歲的周恩來與他說了很多關于父親的事情,有他們的理想、友情...今夜的談話將影響他的一生。
父親的身份
惲希仲的父親惲代英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從小就展現出領袖的風范,為人重情重義,演講極富感染力,在黃埔軍校當老師期間受到很多學生的愛戴。
圖|黃埔軍校景點
1915年,年滿20歲的惲希仲考入了武漢中華大學,并憑借著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認識,很快就成為了武漢地區五四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曾經有幸聽過他演講的作家,是這樣評論他的:
代英是天才雄辯家,在演講時始終神色不變、慢條斯理……歷二三小時,講者滔滔無止盡,聽者亦無倦容。
從這段評論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惲代英的影響力了,可以說,當時青年學生中,惲代英就是一位“革命導師”只要是有著進步思想的青年,都曾聽過惲代英或受到其影響。他也和瞿秋白、張太雷一起,被人譽為“常州三杰”。
周恩來從歐洲留學回國后,很快就認識了惲代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二人都是書香門第出生,都抱有極大的愛國情懷,都是頑強的革命斗士,不久后二人就成為了摯友,他們并肩作戰多年,有過意氣風發,也曾逃到香港九死一生。
圖|周恩來
1926年,蔣介石發動了“中山艦事件”,這讓我黨在黃埔軍校的影響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當時黃埔軍校任職的周恩來就推薦惲代英擔任政治教官,到黃埔軍校后,惲代英一邊與國民黨做斗爭,一邊憑借個人魅力宣揚共產主義思想,很快他就成為了“明星導師”。
1930年3月,周恩來奉中央指派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臨行前特意囑咐惲代英萬事小心。只是誰也想不到,在一次普通的檢查中,惲代英被意外抓了進去,這一別也成為了永別。
當時惲代英因為不愿意接受“左”傾冒險主義政策,被撤去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的職位,被派往滬東擔任行動委員會書記,當時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發動企業工人罷工,配合中央趁亂占領上海。
得知他此行目的的妻子沈葆英十分擔心,因為惲代英在黃埔軍校期間就因為與蔣介石等國民黨右派勢力斗爭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此時的他已經被高額懸賞,這時候到上海進行拋頭露面很是危險。
圖|惲代英
面對妻子擔心的危險,惲代英毫無畏懼,說道:“我黨的事業現在正處于最困難的階段,此時的群眾正在遭受苦難,正是需要我的時候,怎么能因為危險而退縮。”
5月6日,惲代英穿著一身工人的服裝,帶著一包宣傳資料與同志接頭,為即將到來的大罷工做準備工作。誰知,遇到了敵人的巡捕隊,雖然身穿工人服,但是厚厚的眼鏡,一身書生氣息,怎么看都非常違和,巡捕們當即控制他對他進行搜身,沒一會就搜到一包傳單,當即將他關押到了巡捕房。
巡捕房內,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惲代英沒有透露任何信息包括自己的身份,一直都堅稱自己叫“王作林”,什么都不知道。不久后,因為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巡捕房將他引渡到了國民黨,此時的惲代英臉色憔悴,也沒有戴眼睛,所以國民黨一時也沒發現他的真實身份。
周恩來回國后,得知惲代英被捕的消息后大為震怒,經過分析后,他斷定此時的國民黨還沒有發現惲代英的身份,隨即開始著手布置解救惲代英相關工作,叫來陳賡吩咐到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營救。
圖|陳賡
陳賡得到命令后,四處打點,最終確認了提前釋放的時間。得到消息的周恩來很高興,還叫自己的妻子去通知惲代英的妻子,讓其在家安心等待。
他們不知道的是,惲代英的回歸已經成為了奢望,1931年4月,顧順章被抓后,很快就變節,為了邀功,他第一時間舉報了惲代英的真實身份。惲代英被抓的消息很快被上報到了蔣介石那里,得到消息的蔣介石又驚又喜,要知道他對惲代英可是記恨已久,但蔣介石也知道惲代英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他愿意給惲代英一次機會,便交代手下王震南給惲代英帶一句話:
惲先生曾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領袖,是國家杰出的人才,希望你來國民黨工作,我蔣某絕不會虧待你的。
王震南將話帶到之后,又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文件,只要惲代英在上面簽字,便能重獲自由。惲代英作為我黨優秀的革命戰士,當然不會委屈求生,當即說道:大不了就是一個死字。
當周恩來得知顧順章變節后,為時已晚,而此時得知惲代英拒不歸降,蔣介石大怒,當即就下達密令“就地處決”。
圖|蔣介石
下令的當晚惲代英就被轉移牢房,惲代英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他拿起敵人給他簽字的毛筆,在牢房的墻上寫下了絕筆: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在被行刑前的最后一刻,他曾對獄友說:“我身無長物,只有一副眼睛,我身上的磷也僅能做四盒洋火,但我愿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們能夠燃燒起來,燒掉這個古老腐朽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
1931年4月29日,軍警將他押往刑場,監獄走廊里響起了低沉的《國際歌》,惲代英昂首挺胸,走向刑場。行刑前軍警讓他下跪,他不但沒跪,還站在刑場上即興演講,行刑者被他的演講嚇到,遲遲不敢動手,王震南見狀只能臨時換個行刑者,就這樣,一代青年革命導師就永遠的離去,年僅36歲。
當得知噩耗的陳賡和周恩來,久久都沒說話,只是默默流淚。
兩年后,陳賡同志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被捕,巧合的是,關押陳賡的牢房正是曾關過惲代英的那間。陳賡被關押后,他在牢房中,發現了惲代英曾在墻上寫下的詩句,落款為:惲代英,民國二十年四月。一時間,陳賡淚眼模糊。
“父親是站著死的”,這是惲希仲對父親最深的印象。
隱姓埋名,骨肉分離
對于母親沈葆英來說,父親惲代英不僅僅是丈夫,更是革命戰友,是慈父,也曾是癡情不已的姐夫,惲代英的求婚,也是在自己姐姐的墓前。
圖|沈葆英
惲代英的第一任妻子并不是沈葆英,而是與他青梅竹馬的沈葆秀,也就是沈葆英親姐姐,只不過這段感情并沒有維持多久,結婚兩年后,沈葆秀就因難產去世。結發妻子沈葆秀去世之后,惲代英曾一度陷入悲痛當中,見岳父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內心自責不已,不僅在接下來的日子對沈葆秀家人百般照顧,更是發誓終生不娶。
就這樣,多年來惲代英從未想過再娶,無論父母家人怎么逼迫他,都是死死咬住不松口。這一切都沈葆英看在眼里,尤其是父親去世后,惲代英在她兄弟姊妹中扮演的就不僅僅是姐夫,更是兄長、父親的角色。
在與惲代英相處的過程中,沈葆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考入了湖北的女子師范學校,在這里,她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加先進的思想,離自己的姐夫惲代英也更近了。此時的她早已對姐夫心生愛慕,只不過因為惲代英立下終生不娶的誓言,所以二人都有意回避之間的感情。
1927年,惲代英從上海回到武漢,已經成為一名光榮革命戰士的沈葆英來到渡口接他,此時二人對彼此的愛意已經掩蓋不住,緊緊的抱在一起。數日后,惲代英帶著沈葆英來到妻子墓前說道:“我已經是一個無產階級戰士了……我需要親密的戰友和革命伴侶……我希望她能跟我并肩作戰。”這場墓前的求婚,成了沈葆英一生最難忘的記憶。
圖|周恩來夫婦
1928年,沈葆英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卻因為工作的原因讓她很糾結,一直在考慮是不是要將孩子生下來。當時,她在上海給鄧穎超當秘書,很擔心因為生小孩耽誤革命的步伐,鄧穎超得知她的困擾后,百般勸說才讓她下定決心將孩子生下。
年底孩子出生了,他就是惲希仲,惲希仲出生的時候特別喜歡笑,于是鄧穎超便給他取了小名叫“樂天”周恩來也很喜歡這個孩子,常說他像爸爸。
1930年,惲代英被捕,沈葆英曾隱藏身份到監獄探望過一次,那也是她最后一次見丈夫,監獄的那一幕,在未來的數十年生涯中常在她的腦海浮現。
那天,惲代英穿著黃色的囚服,臉上浮腫,身體消瘦,沈葆英他單薄的身體久久不語,直到惲代英先開口打破寧靜,問她:“家里人都好嗎?”
沈葆英含淚回道:“家中一切安好,伍豪正在想辦法救他。”伍豪就是周恩來。當時惲代英身份還沒有暴露,他們都堅信不久后惲代英就能順利出獄,惲代英安慰妻子:我們一家會很快團聚的。
沈葆英此刻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要和丈夫說,可是牢獄中哪里有那么多時間,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保重自己。臨別前她拿出一張照片,遞給他,說道:“兒子已經能走路了”。惲代英看著照片中的兒子,緊緊貼在胸口,對沈葆英最后交代道:“無論多么艱難,不要虧待了孩子。”
圖|影視作品
當時,所有人都非常樂觀,以為惲代英出獄只是時間問題。平日非常節儉的沈葆英還專門為丈夫買了兩件新衣服,特意將家里上上下下打掃了一遍,只等丈夫回家團聚。
可惜,這個愿望終究成為了奢望,兩件新衣,惲代英永遠也沒有機會穿上了。
惲代英犧牲后,沈葆英一度因悲傷過度昏厥,她時常一個人呆呆的想著自己的姐姐,自己才兩歲的兒子。但是想到丈夫生前的囑咐,她知道自己應該振作起來,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將兒子撫養成人。
只不過,之后遇到的挫折比她想象的要多,這也導致自己與兒子分開長達10年之久。
惲代英犧牲后,國民黨反動派不斷派人搜尋她們母子,不得已沈葆英母子二人只能不斷逃難,先后逃亡武昌老家、江蘇娘家。經過多地輾轉,沈葆英發現母子二人的目標太大,很容易被發現,迫不得已只能將兒子寄樣在惲代英弟弟家里,自己去尋找已經斷了聯系的組織。
只不過在那段時光,組織經常轉移地點,所以她找了很久都沒有得到消息。不得已,只能一邊工作一邊尋找組織,她先是在江蘇南通縣當一名老師,后來考上護士學校,在醫院當一名護士。
時間飛逝,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第二年,沈葆英從《新華日報》得知了八路軍在武漢成立了辦事處,并且老朋友周恩來夫妻也在武漢,于是借著醫院前往武漢采購藥品的機會,前往武漢尋找組織。
當她歷經千辛萬苦見到周恩來夫妻二人后,放聲痛哭。沈葆英說:"這些年,找不到黨組織,我就像失群的孤雁。"
望著沈葆英,周恩來不禁就想到了英年早逝的惲代英,開口問道:“小樂天現在怎么樣了?”
說到自己兒子,沈葆英連忙將這些年的遭遇告知二人,并將孩子在上海的地址寫給了周恩來。周恩來讓他先不要急著見孩子,等組織安排以保證孩子的安全。
就這樣,1941年,局勢逐漸穩定下來,周恩來先是將沈葆英安排到延安保護起來。不久后,也就是1943年他又讓惲子強把侄子送過來,如此,便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虎父無犬子
惲希仲在來到延安之前其實對自己的父親是沒有任何印象的。父親是在沒有記事時犧牲的,之后跟隨母親到處逃難,記事后就跟隨叔叔生活。但是,為了保護他,叔叔也從來沒有和他說過關于父親的事情。
圖|惲希仲合影
長大以后,在學校看著別的同學都有父母,他也常常問起叔叔。對此,惲子強只能告訴他:你父親是個革命者。
一直到現在在革命的根據地延安,他才明白了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一個令所有人都敬佩的偉大革命家。只不過,此時的他對父親的印象還僅僅停留在一位偉大的革命戰士,并沒有更多的感覺,直到母親和他說了一件事:
他剛出生時,母親因為常年工作的原因,身體并不好,沒有過多的奶水來喂養他,看著幼小的自己,母親常常心痛得掉眼淚。見到這種情況的父親倒是沒有表現出非常焦急的樣子,此時母親還以為他心中只有革命。直到一天,惲代英帶著一盒奶粉回家,沈葆英才明白,這段時間惲代英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為的就是給出版社譯書,賺奶粉錢。
聽完這段故事,惲希仲心中父親的樣子變得生動起來。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惲希仲進入北京華北工學院學俄語,畢業后從事翻譯工作。
圖|莫斯科航空學院
1953年,惲希仲在單位中表現優異,被委派到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航天領域的專家。我國當時處于百廢待興,什么都要建設的狀態,像他這種航天技術人才,非常稀缺,他也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從無到有,在航天領域上一干就是幾十年,曾任雷達微波天線單機和系統總體高級設計師,為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努力了大半輩子。
在崗位期間,惲希仲從未提起過自己的身份,一直都是矜矜業業做好研究工作,直到2012年去世那一年,毛主席、陳毅、徐向前等人的子女前往吊唁送花圈,大家這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的偉大革命家父親。
他的一生都沒有向組織提出過要求,直到病逝前,他躺在病床上,提出了此生唯一的要求:“我陪伴父親的時間太少了,希望去世后,能安葬在父親身邊。”國家批準了他這一請求。
惲代英犧牲距今已經數十年了,但是他的信仰卻如同薪火一樣被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繼承下來,他在獄中的理想,愿自己身上的磷火能夠燃燒起來,燒出一個強大的新中國,也成為了現實,如今中國的強大,中華人民在世界人民面前挺起脊梁都離不開他們的付出和犧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