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感受過身著單衣,直面零下三四十度的積雪成冰?可曾吃過被凍成石塊般的土豆?可曾見過在冰雪中被凍僵成為冰雕也會綻放的那種微笑?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這慘烈,是在長津湖;這慘烈,絕不止在長津湖。2021年,一部《長津湖》激蕩了中國人塵封已久的愛國心,影視之外,是無數鮮血浸染而來的勝戰。
61年前,1950年12月,在長津湖的冰天雪地中,厚厚裹著鴨絨棉衣的美國人發出一聲呢喃:“中國人來了嗎?洗衣工也會打仗嗎?”
1996年,美國司令查爾斯(其為曾參加長津湖戰役的美國士兵的孩子)在胡德堡接待中國來訪團隊時鄭重問道:“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真的那么無敵嗎?”
當真無敵?無敵,且不可摧毀。不可摧毀,且一代接著一代,如雨后春筍,不絕如縷!在那個戰火飛揚的年代,總有一批人在國之前線,為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
一、從“教書匠”到“革命人”——仇恨的種子
把時間倒回1929年山東招遠,伴隨一聲清脆響亮啼哭。遲家老三出生,名為遲浩田。
他的一生,不似他的名字般囿于鄉野田地中。遲家的孩子,統共11位,期間有四個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下相繼夭折,僅留下了7個孩子,而遲浩田在其中排名老三。遲家向來以農田為業,世代耕作。至遲浩田,遲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說遲浩田的母親,亦是家族中兩位大哥怕家族斷后,而拿出為數不多的積蓄,也放棄了自己余生的可擁有陪伴與幸福,為遲浩田在鄰村謀求一位踏實勤勞的女子。
這位女子的出現,也讓遲家出現了一個轉機。
待到遲浩田慢慢長大到7歲,母親也發現這孩子是自己諸多孩子中最機靈的一個。一生困于田地,也親眼看到身邊的人全部囿于田野之中,生于斯死于斯,這位母親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遲浩田讀書。
讓遲浩田去上學的最初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家庭不再忍饑挨餓,改變一輩子刨土的命運。而小小的遲浩田也年少有志,他背負著家人的希望進入學校學習。在學校中,他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慢慢地,他還接觸了很多諸如毛澤東與彭德懷等的故事。
拳拳愛國之心,在遲浩田的心中萌芽......1937年,盧溝橋事變打醒了中國人的昏沉,也為中國土地帶來了災難性的毀壞與持久性的噩夢。
遲浩田在小小的農村,也經歷了日本人的種種惡行摧殘。
一日,日本兵突如其來的掃蕩打破了鄉村的寧靜。鄉親們在日本兵的持槍追趕下東奔西逃。有不幸者,被玩笑般地槍殺,被刀刺死;有婦女者,逃跑不及,被日本兵擄掠過去,奸殺致死。滿目慘狀,這暴行者,竟連農村也不放過。
遲浩田一家,在日本兵瘋狂的追趕下,險些也命喪黃泉。
遲浩田的母親是一位傳統女性,于是也不可避免的裹了腳。小腳女人在奔跑時難以加快腳步,直愣地被日本兵踹下了坑。遲浩田及兩位弟弟及時將母親扶起逃跑。
他們四處逃竄,眼見無處安身,遲浩田發現一處新墳的洞穴。他攜著弟弟和母親躲了進去。泥土和著尸骨腐臭的氣味,撲鼻而來。遲浩田一生,也忘不了這一日的屈辱。
少年意氣,愿有家國之心。1939年,遲浩田之兄遲皓謙跟隨八路軍遠征。遲浩田的心中,早已羨慕不已,只可惜,方才10歲的他尚不能像大哥一樣報效家國。
小小的少年在知識中,在愛國宣講中,在一次次屈辱中成長起來。終于,1945年,16歲的遲浩田遂了一直以來的心愿,進入以許世友為首的膠東抗日軍政大隊。
二、烽火血雨成英雄——傳奇經歷
自1945年加入抗日軍政大隊以來,遲浩田一直以一句話為原則。這句話是遲浩田最初加入軍團時問當時的班長艾奇得到的回答。剛入伍的遲浩田當時惴惴不安,不知該如何做,他向自己的團長艾奇提出了這個疑問,在軍團中他該做什么?
艾奇的回答,成為了遲浩田一生抗爭的信條。他告訴遲浩田,在軍團中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用怕,奮力戰。這一原則極大地鼓舞了遲浩田,此后,遲浩田在隨軍團四處征戰之時,一直沖鋒在前,全然一副無畏無懼的面貌。
這樣的遲浩田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視,僅僅在入伍一年后,遲浩田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成為黨員對遲浩田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更加堅定的信念與更加勇毅的抗戰。1947年,是遲浩田這一生所受災難最多的一年,這一年,他也不過18歲。
成人之際,他送自己的第一份禮物是眼角受傷。在一次戰役中,遲浩田直接被爆開的玻璃片擊中眼睛,頓時間他疼痛難耐。此時敵軍正沖殺而來,遲浩田不顧自己眼睛,直截了當的將玻璃片拔出甩至地上,隨眾士兵沖殺上去。
他的十八歲,是血水澆灌的。眼睛受傷沒多久,遲浩田又經歷了一次痛苦艱難的抉擇。也是一次戰斗,遲浩田沖鋒在前,直接被擊中了腿部。
如果當時遲浩田腿一受槍擊,他便下了戰場,也許不會有后續的問題。戰爭持續了幾個小時,遲浩田一直帶著腿傷在前線沖鋒。下戰場后,遲浩田的腿的淤血都已變紅為黑,傷口都在煙土灰塵之下潰爛。
醫生全面檢查了遲浩田的腿,聲音低沉地告知遲浩田,腿部傷勢非常嚴重,已難以挽救,唯有截肢才能保住他的生命。這是一條腿,若是沒了腿,大致也就是個廢物罷了。難道他又得回到書桌前,不得上戰場做報效家國之事?
遲浩田聽罷,直從病床上艱難起身,抱住身旁的柱子大喊道:“不可以截我的腿,你要截你截我的頭好了。”醫生怎能不明白遲浩田的苦衷,他與其他醫生們決定為這名青年一試。手術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遲浩田的腿,總算是艱難地保住了。
一條腿,一只眼,在遲浩田眼中,都是微小的事情罷了。身外物有何可在意,只要心中有家國,縱使千軍萬馬阻擋也要大膽闖,也就是應了這個孤膽青年的性子,在一場事件之后,世人皆叫遲浩田為“遲大膽”。
事情同樣發生在1947年,多事之秋,家國動蕩之時,無人可以茍活。
1947年5月,上海,開始了持久的戰役。在上海戰役中,遲浩田為第三野第九兵團二十七軍中的一員。遲浩田作為沖鋒的戰士,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在持久戰中僵持不下。眼見這場戰事要延續許久,遲浩田也有些心急了。
但天遂人愿,這時的遲浩田低頭思索著,卻發現了地下的井蓋。他瞬時間有了一個想法,他彎下腰打開井蓋。撲面而來的臭氣把遲浩田和身邊的兩個士兵熏得夠嗆,遲浩田眼神卻銳利了起來。
身旁的兩個士兵也從遲浩田的眼神中看出來了他的意圖。他們不可置信的發問:“這么臭的地方,還這么臟呀,你想要過去嗎?”遲浩田信手一翻,將井蓋完完全全的打開,準備縱身一躍而下。
遲浩田何等聰明人,在上海這種大都市的情況與大平原的地勢下,實在難以發揮地道戰的優勢。他轉念一想,既然沒有辦法利用實際地理優勢,那么地下也是可用之地。
地下水道著實難以忍受,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廢棄用水與農業工業排放的污水都進入此地,遲浩田進入下水道中,跟隨他的還有兩位士兵。兩位士兵進入下水道時受不住其中的氣味,一路掩住口鼻。遲浩田卻一路大步,飛似地邁向出口。
越往下水道深處,愈發黑得令人心慌,也難以前行,一步一步,不知踩踏的將會是什么樣的污濁物品。一步一步,可能踏入淤泥,深陷其中,艱難前行。終于,這段伴著污濁與黑暗的路被一點光亮點亮。遲浩田及另外兩位士兵終于到達了終點。
這終點,就是遲浩田所想的蘇州河,也就是在上海正與他們正面膠著抵抗的國民黨的軍事老巢。遲浩田緩緩的頂開水井蓋,他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發現此地后方有幾排倉庫,想來就是國民黨軍隊駐扎地了。
四處探望中,遲浩田驚奇地發現國民黨在此地竟只設立了一個哨兵。那哨兵并沒有四處游蕩,他點上一支煙,任由自己逍遙而已。遲浩田欣喜不已,向身邊的兩位士兵作出一個噤聲的手勢。他們慢慢打開井蓋,跳了上來......
巧的是,井蓋旁邊便是湍急的水流,直接替遲浩田一眾人做了天然的消音器。遲浩田一上到地面,立即趁老哨兵不注意將他劫持了。老哨兵遲遲未反應過來,待回過神來,發現已有一桿槍抵在了自己的后背上。
“帶我們去軍營!”一聲悶響,哨兵在前面戰戰兢兢的帶路。按理說路應當不長,不知怎的彎彎繞繞了好幾回,遲浩田身邊的士兵不耐煩了,大罵一聲,不要搞迂回拖延時間。槍又往前拱了些,果真不一會兒,哨兵將他們帶到了軍營。
遲浩田在軍營外面探聽許久,他發現軍營中一片狼藉,營中眾人皆在飲酒笑罵。遲浩田不禁冷笑,他以最快的速度闖入營中,營中各士兵來不及起身防御。遲浩田已經挾持了一名上校,槍已上膛,直抵這名反動派上校的太陽穴。
“快,命令他們放下武器!”上校巍巍地指令眾人繳納武器。“再讓人告訴在前線作戰的人火速撤回!”遲浩田決定直接從源頭解決問題,果然,惜命的上校令前線作戰人員悉數撤離。共產黨在上海前線作戰的蕭錫峰正丈二摸不著頭腦,怎么戰爭剛打響,國民黨軍隊就急著往回撤退呢。
不廢槍炮,便制服敵人千數,同時繳納敵人多支先進武器。此乃無聲之戰勝有聲之戰的典型范例!當時《上海日報》中也報道了這個事件,文以“四兩撥千斤”來命名。
時任二十七軍軍長的聶鳳智聽聞遲浩田的這一事跡,點點頭,嘆道:“遲浩田,好一個遲大膽吶!”
三、為國踏破長津湖——冰血戰歌
1950年,抗美援朝之戰全面打響。抗美援朝的第一站,中國人處于被動局勢,美軍最強軍團的強大的攻勢與一千多架戰斗飛機的空中力量令中國援朝軍隊難以施展。
在這樣惡劣且艱難的情況下,毛主席與彭德懷一通電話探討了在此局勢下的應對措施,兩人一直認為,美國此時氣焰極盛,必然是一路攻殺而前。此時最好的戰術便是,安插軍團于其后負責切割戰場,然后逐個圍剿擊破,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他們將戰術開展的地方設在長津湖,長津湖地勢低洼,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通過,十分有利于伏擊戰的開展。一拍即合,在嚴峻的形勢下,毛主席即刻派兵赴朝援助。
受派遣的士兵都是臨時決定的,他們坐在車上仍興奮不已,全然不知等待他們的是多么殘酷的事實。而遲浩田,是其中一員。1950年12月,中國的氣溫還屬溫暖,當時的士兵也未作準備,穿上在軍中訓練所穿的單衣,上車便赴了一場生死之戰。
在車上,分發的糧食下來了,是土豆。遲浩田看著土豆,他明白了,這場戰爭,注定會是一場艱苦的戰役。待車行至東北之境,天氣驟冷,東北邊防駐守的士兵看著這些奔赴戰場的士兵衣著如此單薄,紛紛脫下棉外套向車中扔去。“不要冷著了!怎么就穿這些!”中國人,必有中國之深情如此。
當士兵被送達鴨綠江,他們全部明白了。這一戰,異常艱難。
他們的對手,美國第一軍,號稱最強陸戰團,有著鴨絨制成的厚厚的棉服,有著戰時補給的肉罐頭,有著強大的后勤支援。我們的士兵,完全未預識長津湖的寒冷,單衣上陣。車上發放的土豆,儼然成了凍土豆。
嚴寒之下,仍要把所有關注的重心放置于抗擊美軍之上。士兵在冰雪長津湖中艱難行進,他們被凍到無法行進。凍掉手指,凍掉耳朵者,比比皆是。遲浩田作為農村人家,早在幼時便學習一套御寒良方。
他深知,人之所以身體寒冷都是因為內里已經發冷。士兵們在長津湖艱難前行,每次行軍之休息的時候,被凍到難以忍受的士兵們就立刻躺下生火取暖。可是遲浩田并不如此,他在每次休息時沒有停止腳步,而是一直保持運動狀態,不停地搓手跺腳來保持自己的產熱狀態。正因此,遲浩田成為了部隊中唯三未被凍傷的士兵之一。
縱使逃過了嚴寒的摧殘,遲浩田最終面對的敵人遠比這殘忍。第九兵團接到上級命令要在正式戰前在水門橋邊伺機炸橋,同時要埋在地上伏擊。
被派往水門橋炸橋的士兵們,在冰雪之中艱難行進,最終他們到達了。然而當士兵們布置好炸藥,還需要匍匐在雪地中等待美軍到來,進行伏擊。士兵們基本上來自江南地區,此時水門橋零下三十多度,士兵們已經等待了幾個小時......
幾個小時的冰凍,當前來支援的士兵前來支援時卻發現,水門橋前,一座座冰雕,就那樣立于寒風凜凜中......這些士兵生生被凍僵而失去了生命。
此時的遲浩田,是第九兵團的一位指導員。
當他親眼目睹了這個畫面,注定決定了這輩子,他都會為著人民而奮斗。
冰雕連,令遲浩田悲憤不已。他已經在戰場上失去了太多戰友,他的好友,也在這場戰役中,在他眼前死去。
遲浩田早已知道,這場戰,不好打,但是再難再苦,他必須堅持突破!
此時遲浩田接到第九兵團的命令,上級布置戰略對策是需要一支部隊從后方攻擊敵人。任務指派人員為遲浩田。命令一發,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項艱巨而近乎不可完成的任務。拋開長久的寒冷不說,該如何躲開美軍的空中監視呢?
遲浩田卻全然不怕,他點了點頭,這任務我必須完成!接下任務那一刻,遲浩田便立即組織隊員準備動身。臨行前,遲浩田囑咐隊員,為了應對美軍的空中飛機監視,他要求隊員全部將衣服反穿。因為他們現在所穿的東北軍給的棉衣,是綠色的,但反面卻是白色的。反穿衣服,同時趴在地上前行,與雪地融為一體。
第九兵團艱難地在雪地中爬行,終于在艱難險阻中到達美軍后方。美國兵團未曾想過,中國能有一支隊伍有這么強的意志力,闖過冰雪直抵敵后方。
當遲浩田抵達后方,已在白天,我軍與美國兵團力量差距太大,按理應當等到晚上突擊更加保險。但遲浩田以反向思維思考后說道:“美軍雖然輕視我們的力量,但仍然會在夜晚倍加小心。不如來一個突擊,使之措手不及!”
在遲浩田的帶領下,第九兵團后方隊伍率先發起了攻擊,或許是同胞的接連死去,或許是動起來后更具力量。這一仗,格外激烈,美軍懵了神,正在面對前方多方面包圍作戰的美軍哪里曾想后方又躥出一支具備如此強勁戰斗力的隊伍。
他們不知,這是民族與同志的力量。以遲浩田為首的后方小隊,突擊成功,繳獲敵人大量先進武器,同時也為前方同志贏取了恢復時間。這一戰下來,美軍連丟了四個高地!前方士兵也與后方緊密配合,美軍節節敗退,直往三八線南部退去。
長津湖一戰,直接讓美軍于12月24日狼狽離去,成功收復了三八線以北東部廣大土地。諷刺的是,美軍騎兵團團長曾自負地對團中士兵說:“放心,我們一定能在圣誕節前完成任務,圣誕節讓你們回家!”確實,圣誕節前夜,回到了家中,但卻不那么光彩如故!
長津湖之戰中,有太多斗士,有太多真的猛士!遲浩田必屬其中一個,一腔熱血只看雪地命搏。
長津湖,他曾經在自己只剩下幾粒黃豆時,去到凍傷士兵聚集地,將黃豆直接塞給士兵;他曾經在指揮前線沖鋒者開槍未果時,直接跑到前線開槍戰斗,直至被強制性召回;他曾經,在冰雪中身患痢疾,腹瀉難忍,被推著上前線指揮作戰;他曾經,直抵敵后方,無畏戰斗,一雪前辱。
可他,也看過冰雕連的笑臉,也看過自己摯友從生到死,更看過千千萬萬的士兵被凍僵無法再站立......
也因此,當第九兵團撤離長津湖即將離開鴨綠江時,他們隔江久久佇立,敬長津湖的烈士之魂!而遲浩田因穿插長津湖拿下四個高地被記上一等功時,他直言謝絕,這一等功,要歸于永遠安睡的長津湖的他們!
1988年9月,遲浩田被授予上將軍銜。
自古中國人民心中,皆有一種力量,那是一股無形而融化心中的力量。一部《長津湖》,一場跨越時空的動容。當長津湖戰役,當上海戰役,當無數被塵封的歷史,再進入我們眼中,歷史在擁抱我們,把我們攜入那激昂憤慨的年代。
去看看,他,他們,那些在時代中仰頭倒下的人們,曾經仰望的那片星空;去帶他們看看,他,他們,眼中的那片理想中國華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