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消息,奇瑞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考慮使其汽車部門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能達到約71億美元(約502.21億元人民幣)。針對上述傳聞,奇瑞汽車未作回復。不過尹同躍之前曾透露,將于2025年前完成IPO,時間比較吻合。
這不是奇瑞第一次傳出上市的消息,早在去年年底,市場傳出奇瑞欲在A股上市,估值約為1500億元。可見如今的估值比去年已縮水至三分之一。
當前,奇瑞的發展勢頭強勁,近日官宣新能源進入“行業四強”。具體看9月的銷量快報:集團銷售汽車244,534輛,同比增長28.6%。其中,新能源突破5萬輛大關,銷售58,941輛,同比增長183.4%,創造歷史新高。
此次如若順利上市,奇瑞汽車的向上之路,將迎來再次進階,這對造車27年的奇瑞汽車來說,也是一大幸事。同時,上市后募集的資金,也將為奇瑞新能源的轉型進行賦能。
聚焦出海
奇瑞汽車是國內少數能夠做到新能源和燃油、國內國外市場同步發展的企業。
尤其是出口數據近年來不斷刷新紀錄,今年1-9月,奇瑞累計出口汽車829,353輛,同比增長24.5%,遠遠跑贏第二名的上汽集團(出口688,000輛),繼續穩居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出口量的領先地位。
早在2001年,奇瑞汽車就有布局海外市場嘗試,首批10輛“風云(參數丨圖片)”轎車出口敘利亞,實現了外海市場的“零”突破。
相較于主流車企進軍歐美市場不同,奇瑞在海外的布局采取了錯位競爭。
2004年10月,奇瑞汽車正式登陸埃及市場;2007年登陸智利;2007年瑞虎投放印尼,隨后進入伊拉克、阿爾及利亞、黎巴嫩等市場。出海二十年,奇瑞汽車出口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4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為滿足市場的差異化,奇瑞因地制宜改進產品。比如在巴西和墨西哥的車輛功率會更高,以應對高海拔對動力的影響;俄羅斯氣候多冰雪,車身鍍鋅增加耐腐蝕性等等。
同時,奇瑞加快了海外工廠投建,2011年巴西上調汽車關稅30%,為打破關稅壁壘奇瑞在2014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巴合資汽車企業。目前公司在海外建立了六大研發基地、10個工廠,擁有1500余家海外經銷商與服務網點。
奇瑞在海外已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認可,在機遇來臨時,這也給了奇瑞把握機遇的底氣。
2023年,局勢緩和、俄羅斯經濟回暖,但市場上由于對俄制裁大量歐美日系車企撤出,中國品牌迅速占據俄羅斯市場,據公開數據2023年1-10月奇瑞(含子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占率達到20.7%。當然這離不開奇瑞早年在俄羅斯市場的深耕,當時旗下擁有205家經銷商,僅次于俄羅斯本土品牌LADA的314家。
在汽車出海業務,奇瑞憑借汽車供應鏈及海外布局,是有望受益于先發優勢、帶動產銷打開更大空間。
新能源轉型
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同樣很早,不過這就沒有布局海外市場順利了。
新能源發展的早期主要是純電動車的滲透,奇瑞推出的QQ3EV、小螞蟻等A00級別車型也曾風靡一時。但2020年新能源車行業開始放量,反觀A00級別競品增多、需求增速逐漸放緩,奇瑞過度依賴A00級別,導致在新能源領域逐漸落后。
奇瑞在新能源車的再次發力是2021年插電市場崛起,但插混產品價格普遍較高,在油車的對比下難以被消費者接受,比如奇瑞的瑞虎7Plus油車售價9.99-15.39萬元,而插混售價要在12.99-16.69萬元。
于是奇瑞逐漸拋棄油車渠道銷售新能源車,采用新序列+新渠道的方式。2023年奇瑞正式發布“風云”序列并規劃了風云A8、T9等多款車型,采用新序列、新Logo、新渠道,已建成400家銷售網點、1500家服務網點。并在鯤鵬混動CD-M技術加持下,奇瑞、星途、捷途三大品牌將全面混動化。
純電方面,奇瑞耗時四年,投入上百億,打造了“星紀元E0X平臺”。
可以說,奇瑞在新能源轉型上“起了個早,趕了個晚集”。不過終歸是該有的都有了,并隨著奇瑞新能源轉型步伐的加快,以及海外市場的基礎,新能源車業務有望成為集團下一個增長點。
沖擊中高端市場
“親民價”應該是貼在奇瑞品牌上最大的標簽了。
曾經一代神車奇瑞QQ上市,5萬以下的定價讓奇瑞迅速打開市場并起量。隨后拓展的旗云、風云價格帶都在8萬以下,核心就一個詞——高性價比。
奇瑞也不是沒想過突破一下,沖擊高端市場。但是長期聚焦于低端市場讓品牌難以向上,并且雖然量大但盈利能力較弱。
奇瑞在進軍高端市場的路上可謂屢次失敗。
2009年,奇瑞提出“奇瑞、開瑞、瑞麒、威麟”品牌矩陣,其中瑞麒、威麟面向中高端。但最后銷量不暢。
2014年,奇瑞再度調整多品牌策略,這次是“奇瑞、開瑞、觀致、凱翼”,市場反饋不佳,最終以凱翼股權變更、寶能集團戰略投資觀致收尾,宣告高端化失敗。
2020年至今,奇瑞重整旗鼓,形成奇瑞主品牌+捷途+星途+iCar的品牌矩陣,捷途、星途、iCar則分別面向旅行市場、中高端市場、新能源市場,近年來銷量在持續增長。
不過車企價格戰激烈,年初奇瑞的純電星紀元ES“國潮版”上市,在短短17天的時間里降價2萬元,入門車型的價格迅速降至20萬元以內。
不過華為向奇瑞拋過來一根橄欖枝,也許能為奇瑞打開中高端市場。
2020年12月16日,奇瑞與華為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與華為智選模式合作推出新品牌智界。
與星紀元相比,智界S7最核心的亮點便是其高“含華量”,包括搭載了鴻蒙4.0智能座艙、ADS2.0智能駕駛、華為DriveONE電驅等,并且首發無人代客泊車。不過智界S7的銷量表現則不盡如人意,曾有報道指出其月銷量曾低至425輛。
吸取S7的教訓,今年推出的智界R7更加“卷”,25.98萬元起售價比Model Y貴出1萬,但其標配了30萬元左右同級車才有的“空懸+CDC”,此外還有800V平臺、華為智駕、智艙王牌以及“滿血”途靈平臺的加持。
終于在上市14天后智界R7大定量破了2萬臺大關,可以說在20-30萬元純電SUV市場里讓奇瑞與華為攜手跑出了一條道。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奇瑞汽車展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劣勢。雖然奇瑞在技術上具有優勢,但在消費者心中,其品牌形象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場的品牌認知度上,而智界是其新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一環,與星紀元相輔相成,幫助奇瑞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20萬+中高端市場更快的打開局面,同時也有助于成本攤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