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增加債務是發展的一個好手段,比如說銀行貸款利率5%,但是資產收益10%,那從銀行貸款去擴張,能擴大凈資產收益率。
對個人和企業是如此,對政府來說也是如此。在改革開放以后,很多地方的發展都依靠債務擴張,特別是經濟不好的時候,比如2008年和2015年。
要發展經濟,沒有錢,于是發債借錢,籌集到了資金,投入基建,地方招商引資,經濟活躍,稅收增加,房價走高,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也走高,總的來說就是發債之后地方債務走高,財政收入也走高。
但是在經濟的高速擴張期過后,投入基建帶來的產出就不夠了,繼而各種稅收收入增長乏力。這一點可以看最近20年的財政收入增速就能知道。
2008年的債務擴張帶來隨后的財政收入增長,但是2015年的債務擴張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這二者的區別就在于2008年是債務和貨幣的雙擴張,而2015年貨幣并沒有擴張。
說直白一點就是2008年印了錢,而2015年沒有。
在地方債高速增長的同時,國債其實也在高速增長,2007年國債占GDP的比重是27%,到了2015年這個比重是41.5%,2016年猛增了9.2個百分點,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再上一個新臺階,到2023年國債占GDP的比重已經高達83.6%。
83.6%這個比例高不高呢?
如果和歷史數據相比,算是很高,但是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又不算高,美國這個數據是122%,整個歐元區是89%,日本是255%,英國98%。
其實歐美的真實比例更高,因為他們GDP大量注水,如果中國按照美國那種計算方式,估計債務占GDP的比重不超過70%。
但是不管怎么說,我們都發現一個問題:當中國不再進行貨幣寬松以后,債務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了。
國家的債務在上升,地方債變得更加嚴重,比這二者還要嚴重的就是高負債的行業,典型的就是房地產。
當年恒大花1500萬年薪聘請任某當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的目的不是為恒大的發展出謀劃策,而是想辦法忽悠高層重新貨幣放水。這招失敗了,高層沒有放水,所以恒大完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改革開放以后的經濟增長其實都是伴隨貨幣總數增長一起展開,不管這個貨幣是通過外貿獲取,還是憑空印刷,反正貨幣增發,經濟高速增長。
為什么高層這十來年都不放水了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不想再延續以前貨幣驅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高層想要的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想要產業轉型,發展高端產業。
這種政府主導的產業轉型體現在經濟數據上就是以水泥,鋼鐵,玻璃,家用電器等傳統產業的產量要么下降,要么震蕩。而以半導體和新能源為代表的產業在資金的持續投入之下產量猛增。
這種轉型是痛苦的,對很多行業的打擊都非常大,但是科技前沿產業的發展非常好。
這種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中國現在天下無敵了。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說過,中國的出口主要產品是機電類,其中重點就是手機。但是以前機電出口的很多利潤都被外資拿走了,而這些年隨著國內企業的快速崛起,讓貿易順差急速擴大。
中國民族工業在半導體和新能源等高端領域強勁發力,導致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同時,也讓外資在華企業生存艱難,很多外資企業都撐不下去了,紛紛關閉走人。
這個道理很簡單,華為手機銷售好,就會多發訂單給國內配套的企業,而蘋果手機的銷量高,就會多發訂單給臺灣和西方在華的代工廠。
中國這十來年有針對性的產業扶持政策,讓高端產業在全世界都有競爭力,大家會發現,好像短短幾年時間,新能源可以了,汽車可以了,半導體可以了,軍工很先進,船舶世界第一,軟件業發展也不錯,還有無人機這種現象級的產業,甚至連傳統的化工,礦業,電子代工,都有了世界級的巨頭。
所以中國無敵忽然成了世界很多國家的共識,因為很多國家的人都發現做不過中國。
德國日本和美國的汽車企業說干不過中國車企,西方的新能源集體繳械投降,韓國造船業雖然還在頑強抵抗,可是依舊改變不了市場份額下跌的趨勢,歐美軟件行業在中國大面積撤退。
很多人都在期待央行大放水,解決經濟問題,但是央行一直猶抱琵琶。9月份央行,證監會和金融監管總局一起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多項措施,導致股市大漲,因為很多人都理解成央行要放水。
可是前幾天央行說這不是放水。
確實,央行說的5000億和3000億確實沒有增加基礎貨幣,而是通過再貸款的方式盤活現有的銀行存款,這不是放水。
?民眾的理解是經濟不好,所以央行應該放水拯救經濟。
?央行的理解是經濟雖然短期不好,可是中國已經完成了經濟轉型,只要把產能鋪到海外,經濟就會重現改革開放以后的爆炸式增長。
打個比如,只要華為這次純血鴻蒙測試完美,一旦推向世界,就會迅速吃掉蘋果和谷歌的很大市場,這起碼是2萬億人民幣的增量。
新能源,高鐵,飛機,半導體,這些產業一同出海,每年創造的收入會新增好幾萬億,這幾萬億是基礎貨幣,經過信用放大以后是十幾萬億,所以其實不用放水都可以解決問題。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過渡,前景是廣闊的,但是很多人不信,寧愿把錢存在銀行,去獲取少得可憐的利息,也不愿意買中國的核心資產。
市盈率的倒數就相當于年化利息,10倍的市盈率就相當是年化利息10%。
6倍的市盈率就是16.7%的年化利息, 可是很多人不愿意去買 6倍市盈率的公司,卻愿意用 1.75% 的三年定期 存款利息存到銀行。
這個邏輯真是很讓我難以理解。
這大概就是人性吧。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的李仙洲率領5.7萬人和陳毅的部隊對戰,結果僅僅用了三天時間,這5萬多人就被干掉了。王耀武聽到這個戰報,憤怒地說就算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這個段子被《亮劍》改編成楚云飛的臺詞。
現在其實就是如此,民眾的情緒忽左忽右,反復難測,幾天時間就能從低谷到亢奮,再到失望。
哪怕市盈率再低,低到十倍于存款利息,投資者也不買,那既然如此,央行就借錢給那些愿意買的人買。
所以央行這次出臺的政策就是把彈藥給企業的主要股東,持有企業股票的證券公司。
所以這個過程就是民眾把錢存到銀行,利息最高1.75%,銀行再把這個錢按照1.75%的利息借給主要股東和券商,他們用這個錢去買入股票,導致大盤走高。
大盤走高以后,散戶一看牛市來了,于是又把銀行存款拿出來,甚至虧掉利息也沒事,去買入股票。
然后一聽說央行好像不放水,大家又非常失望,于是紛紛逃跑,等到差不多了,券商和主要股東又繼續借錢買,等指數走高,大家又跑進來。
反復這么幾個過程,就算是牛市也是虧 損的。
忠實而無才,尚可立功,志向信仰專一也;
忠實而無識,必至憤世,心緒反復難測也。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