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抗日小怪癖,戰后不收武器先摸鬼子口袋,一個習慣獲益無數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之后,最先質疑的可能不是日軍口袋中里有什么東西?更疑惑的是閆錫山這個人是誰。首先請允許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閻錫山。
日軍口袋里的東西不簡單,這個人也不簡單。
閻錫山1902年,在太原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軍,之后被官費保送到日本去留學,后來考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后在那里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后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一起制作戰略計劃,之后便在中國政治上斬露馬僥。畢業回國后,在山西軍校任教。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在山西領導起義攻入城內成立軍政府,后來極力推他為山西都督。
民國時期他建立了軍閥統治,它與其他軍閥勢力不同的是日軍侵華的時候,他義無反顧的出來反抗,站在民族團結和平之上,把槍口對準了日本侵略者。當時中國的軍事科技,沒有日軍的精良,軍閥也不例外,但是在日軍侵略到山西一帶,閻錫山做出了堅決的反抗。
在我們看來絕大多數的戰爭結束之后,士兵們都會去拿武器,但唯閻錫山的士兵有一個摸人口袋最后再收取武器的習慣。為什么今天要和大家討論閻錫山有這個特殊的“癖好”?這就是他與其他軍官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他被保送到日本軍官學校留學,在那里接受了和侵華日軍一樣的作戰方略,所以日軍侵華的時候,他比別人更了解日軍在想什么他們要做什么,他又精通民族經濟的,所以他又是一個細心的人。這樣一來,經濟與軍事思想的結合,讓他與其他的中國軍官不一樣之處就在于他在戰爭結束之后,打掃戰場的時候會更加細心的去尋找敵人的軍事信息。分外注重細節。
所謂的軍事信息就是地圖,地圖作為日本在侵略中國一個完全不知情的國家,有一個地圖對他們來說有極大的優勢。即便是在中國國內的戰爭中地圖,也作為非常重要的軍事信息,這樣一來,如果能在戰爭結束后,找到敵軍看留下的軍事信息,這一類的作戰計劃對于對中國人有很大的迂回的空間。這樣一來找到了他們的作戰行軍的指向,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擊垮日軍,這就是閻錫山讓士兵優先在戰爭結束后,清理敵人的口袋的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相比于第一時間搜尋軍事信息?還是只拿武器,哪個更有優勢?這可不是簡單的一張紙條,這有可能關系到,一個城市是否被侵占,一個省會是否被擊垮。
閻錫山通過這種方法讓日軍在山西,沒有獲得什么有利的優勢,不得不說,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有這么大的影響,為我們那個年代的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幫助。真的很明智,很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