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日本翻譯官的一次失誤,間接導致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有許多誤會其實就是在交流中出現了問題,自己沒有把話表述明白,或者在轉述的過程中意思發生了變化,如果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可能只是一場誤解,但是如果是發生在國與國之間,是有可能亡國的,比如在日本投降后,因為翻譯官的一句口誤,就讓60萬同胞葬身火海,并且差點亡了國。
在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中國,英國和美國三國發布了一個公告,就是想讓日本盡快投降。在這部公告發出之后,日本高層自然經過了慎重的考慮,還開了會,不過因為派系繁雜,所以最后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他們就想讓蘇聯能當個調解人,讓他們可以和那三個國家坐下來談判一下。但是還沒有談判就發生了一件事。
那是在一次會議結束后,當時的首相就在發布會上說了他自己的看法。因為這事已經上升到了國際事件,所以在他講話之后,就有人員把講話內容翻譯成英文版本,大致意思就是,其實這次的公告和開羅會議中所說的差不多,所以它本身對于日本來說是沒什么意義的,自己的國家已經沒有了退路,所以只能堅持戰斗。
無論怎么看著,都是不愿意接受投降的意思,并且他們還會為了自己的理想抵御到底。同盟國看到這個內容后都非常的憤怒,美國更是,所以它直接向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一瞬間這兩個城市就成為了廢墟,而原來還在正常生活的人們也化為了虛無,之后有人統計說廣島一共死了14萬,長期死了7萬。但是這只是直接死亡人數,原子彈的輻射影響是十分廣泛并且漫長的,所以它直接間接害死的人數超過了60萬。
對于之所以做出投放原子彈的決定,美國的總統也說,如果當時日本的首相態度不這么強硬,他表示接受的話,那么自己是不會做出這樣事情的,但是后來鈴木貫太郎又說,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明確的拒絕,只是說不想在短期內做出回應,想再觀望一下。出來的公文是一個意思,而他自身的表達又是另外一個意思,那么他原本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于是有人找到了當年他發表的日文原版講話,結果發現的確是翻譯上出了問題。他當時說的是,不回復這個公告,但是卻翻譯成了,對這個公告完全忽視,傳到美國那里的卻變成了不接受這份公告,所以,才出現了后續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