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你熟悉的場景?
夜晚萬事俱備躺在溫暖的床上,你以為自己馬上要進入睡眠......大腦卻突然叫停。
各種雜念開始此起彼伏,千頭萬緒驟然涌上,然后開始翻來覆去。
你一遍遍強迫自己必須要睡,又一次次在清醒中感到沮喪。
難道我們每天都只能在無聲的憤怒中等待睡意嗎?其實不必!武裝睡眠的不是五花八門的工具,而是科學的看待它。
沒錯,了解睡眠,你才可以擁有睡眠。
睡眠是一種不受控的「被動的」生理現象。沒錯,我們只能協助它到來。
1982年,科學家Alexander Borbély提出:睡眠與覺醒是一種雙進程模型(two-process model)。
即睡眠-覺醒是晝夜節律(The Circadian rhythm, Process C)和睡眠穩態(Sleep-wake homeostasis, Process S)這兩個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被稱為晝夜節律的「起搏器」。
它通過感知晝夜的光線變化,來調節我們的核心體溫、激素變化、進食、睡眠-覺醒等生理過程。
促進晝夜節律有序進行,做這三件事:
真的不必過度防曬!陽光是最重要的晝夜節律調節「工具」,沒有之一。而藍光卻是更容易破壞晝夜節律的因素。
白天適度曬曬太陽,記得露出一部分皮膚(例如露出小臂),控制在12點之前,30分鐘左右。
睡前1小時盡可能不「看」電子設備,把你的夜間消遣改成看書,聽電臺等。
很容易被忽略的是入睡時的體溫和環境溫度。我們都有過「洗熱水澡睡得更好」的經歷,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每天的入睡都經歷著體溫下降這一過程。
因此白天盡可能讓身體溫暖 ,入睡前洗個熱水澡,如果空間涼爽,你更容易睡著。
參考居民膳食寶塔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把大部分食物放到中午之前吃吧。
下午四點左右可以少吃一點,確保晚上不至于大吃大喝。
晚上吃多少呢?最佳狀態是:第二天醒來時,覺得饑腸轆轆,希望馬上能大快朵頤!
睡眠穩態是指覺醒期間,引起睡眠需求的各種「促睡」物質不斷增加,從而促使睡眠發生并且調節睡眠的時長和質量。
不難理解,理想的狀態下:
我們醒的時間越長,睡眠需求就越強烈,睡得就越沉。
相反,睡的時間越久,睡眠質量越高,就越容易醒來,醒時就越清醒。
追求睡眠穩態不破壞,做這三件事:
睡眠由多種神經物質「操控」,好像很難找到某個「靶點」因素去控制。但動靜交替這一生物規律仍然適用!
白天,讓皮質醇和血清素活躍,我們更加清醒地去應對各種壓力和活動。
夜晚,腺苷堆積、褪黑素大量分泌,我們才能更好地進入夢鄉。
所以:白天務必要避免久坐,每40分鐘起身進行簡單的身體活動。
最好能一周進行3-4次,30分鐘有氧運動和30分鐘抗阻訓練。
如果你已經長期遭受失眠和焦慮困擾,最好傍晚時分就讓自己安靜下來。
這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交班時刻」,只有讓交感神經早些平靜下來,你才能避免入夜后不能安睡。
是的,即便你已經疲憊不堪,也不建議通過白天的賴床和小睡來補充睡眠。
正如前文所說,睡眠穩態和晝夜節律息息相關,生物節律與晝夜節律匹配才能夠健康。
晝睡夜醒只會讓你產生更多健康問題。
很好理解,我們也不希望好不容易得來的入睡,被突然的噪音或強光打斷。
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是確保睡眠連續不被中斷的基礎保障。
偶爾失眠不必擔心,但當失眠的頻次、持續的時長、造成的影響超過一定范圍,就成為了一種慢性睡眠障礙,需要及時就醫。
判斷是否慢性失眠,參考以下三點:
我們都希望能夠通過購買床品、保健品來改善睡眠,最終卻發現:
千金難買一夜好眠。
向醫生求助,才能真正避免我們少走彎路。
通過科學的診斷和治療,你可以快速通過藥物調節睡眠「治標」,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光照療法等輔助療法「治本」,建立一套可持續的、自然的睡眠模式,重獲健康睡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