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可點擊右上角加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憫農》這首詩,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了。不少城里長大的孩子也是通過這首詩了解到農民生活的不易,同時養成了珍惜糧食的好習慣。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首詩作者自己的生活作風就飽受詬病,至今都有很大的爭議。
象牙塔中的童年
寫出憫農的李紳,本身的出身卻不是農民。
李紳的父親是烏程縣的縣令,算是一個基層官吏。李紳就在一個書香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長大,從小就和農民沒太大的交集。
父親去世后,李紳的初級教育就基本上由母親帶著完成,長大點后又被送到寺廟里讀書。家境良好的他從小文化教育就沒停過。
長大后,李紳的人生基本上就是在讀書、考試、云游中度過的。在這一段時間里,家境不錯的他基本上不愁吃穿,有大把的時間學習和游覽,增長了不少的知識和見識,同時也拓寬了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為自己后來的仕途打下了穩定的基礎。
而他最著名的兩首《憫農》,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寫成的。
不第秀才的農村考察
李紳最開始的科舉考試成績都不太理想,四處游歷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積攢社會經驗和拓展知識面,這些都有利于他提高考試成績。
而在多次與社會的接觸中,李紳逐漸了解到了一個他以前沒接觸過的世界,一個不一樣的大唐。
他在游歷的過程中途經農村,親眼見證了谷物是怎么從地里長出來的,見識到了農民們為了收獲糧食這個目標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從小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李紳是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艱辛,第一次了解到有的人為了生存下去需要受這么大的苦,而且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有的人受了苦,做出了成績,卻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會被活活餓死。
李紳實在忍不住了,他想到廟堂中的那些官紳儒生們高談闊論著深奧的哲學道理,卻不做點什么實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筆墨讓這些掙扎著生存的農民們的現狀為世人所知。
于是,《憫農》二首誕生了。
如李紳所料,這兩首短小精悍的五言絕句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傳開了,朝堂上的官員們也對這兩首詩贊不絕口。不過比起廣大農民的生活狀況,他們更在乎的是李紳的才華。
最后,李紳在壯年時終于成功考取了功名,完成了他讀書入仕的目標。
失去理想的大詩人
一日,蘇州刺史兼大詩人劉禹錫收到了已經任職司空的李紳的邀請,讓他去自己府上飲宴。
劉禹錫一直都非常喜歡李紳的兩首《憫農》,自己還不時吟誦一下,警醒自己為官應該多為老百姓著想。他也因為這兩首詩與李紳交往甚密。這次李紳主動邀請他,他自然也高興地去赴了宴。
來到李紳的府邸后,劉禹錫看到了一桌豐盛的宴席。
李紳熱情地邀請劉禹錫坐上了桌,二人很快就開始把酒言歡起來。
酒過三巡,李紳突然說:“劉老弟,聽說你最近公務繁忙,沒什么空閑尋歡作樂?,F在好不容易有這么一大把時間,何不就此縱情到底啊?”
李紳說著,揮了揮手,幾十名歌妓從屏風后面走出,排成一排,顯得都有點壯觀了。
“唱吧!”李紳話音剛落,歌妓們就打開歌喉,一邊奏樂,一邊舞蹈,一邊歌唱起來。
歌妓們的長相個個都是人間極品,高髻云鬟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宮女呢。她們的歌聲婉轉悠揚,舞姿曼妙輕盈,劉禹錫不知不覺就陶醉其中了。李紳看到劉禹錫的樣子,興致更高了,不由得跟著唱了起來。
這時,劉禹錫或許是開始酒醒了,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臉上的笑容一下就消失了。
李紳注意到這位老朋友的表情變化,舉起酒杯走到他的身邊:“劉老弟,你怎么好像興致不高???是有什么心事嗎?”
“李兄,你還記得你寫過兩首名叫《憫農》的詩嗎?”
李紳愣了一下,立馬就知道劉禹錫想說什么了。
“劉老弟,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我確實一直都很重視別人的勞動成果,”李紳說著,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正因如此,今天咱們哥兩個才應該更加痛快地吃喝玩樂啊!”
“李兄,我說句不客氣的,在我第一次讀你的《憫農》時都一直把你當作一個能夠把生民放在心上的人。但你看看你現在,光歌妓就養了這么多,你還會把公事放在心上嗎?”
李紳醉醺醺的臉上顯現出一絲羞愧之色:“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劉老弟。我寫這詩時還年輕,并不知道有些東西并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官場上那么多老前輩都不是不知道一些事,但這些事一做起來,不是缺這就是缺那。能辦成的早就辦成了,辦不成的永遠也辦不成?!?/p>
“但你至少盡量做點什么吧!像這樣縱情聲色,不是與你當初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馳了嗎?你的理想當真只是幾句話,幾首詩嗎?”劉禹錫苦笑著說。
李紳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劉老弟,你知道我的為人,我并不是一個好色之徒。今天這場宴席全都是為你準備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咱倆都開心開心。現實這么殘酷,我們為什么不用有限的資源及時行樂呢?劉兄要是不嫌棄的話,這些歌妓就都送給你了,我一個不要都是可以的?!?/p>
劉禹錫擺擺手,嘆了口氣,稍作了一番思考后,便吟出了一首詩,送給了這位已經失去理想的老朋友。
“高髻云鬟官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結語
李紳的一生歷經宦海沉浮,經過“牛李黨爭”等政治風波后,他是否像傳聞中一樣墮落成貪官污吏我們無從知曉,但從他晚年大唐開始沒落的背景下逐漸奢侈的生活作風來看,他無疑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理想。
在封建王朝中,古人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局限性沒法解決一些社會固有的問題,導致了如同輪回一般的王朝周期。而到了現代,我國已經有了極高的生產力,同時也有著與之配套的先進政治制度,為官者也不像古人那樣有那么多不作為的借口。希望我們的領導干部們吸取李紳的教訓,不要只把對老百姓的同情停留在口頭上。只有真正地下到基層,體驗過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做出更多的有益于人民的事。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